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7页
第2页 / 共77页
第3页 / 共77页
第4页 / 共77页
第5页 / 共77页
第6页 / 共77页
第7页 / 共77页
第8页 / 共77页
第9页 / 共77页
第1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兴平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规划文本(2011-203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林花卉研究所二零一一年七月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3)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84)(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7)(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199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 (2006)(9)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 (国发200120号)(1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建城2002240号)(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4)(12)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建城200543 号)(13)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建城2010125 号)(1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6)(15)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 137-90)(16)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17)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 75-97)(1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02)(1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2002)(20) 陕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1) 兴平市总体规划 (2000-2020)(22) 兴平市城区绿化状况汇报第二条 规划期限近期 2011年2015 年中远期 2016年2020 年第三条 规划范围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与兴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中心城区的范围一致,即:北起高干渠,南至西宝高速公路,东到 302部队东侧,西至三合村,总面积 81平方千米。第四条 规划指导思想1、扩大生物多样性,增加林草植被覆盖度,实现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绿化自然化,提高城镇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2、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并重,兼顾经济效益。经过科学系统的规划,保护和发展自然生态区域植被,增大城市绿地建设规模,促进公园等生态绿地的自然化,重视城镇中植物群落的构筑。3、合理布局城镇绿地,结合旧城改造,大力发展小、多、匀的公共开放绿地及主体绿化,增加镇中心的绿量;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居住区环境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居住区绿地体系,力求创造高质量的居住环境。4、树立兴平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与经济建设、环境建设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观点。要注重改善绿化环境,使城区绿地形成点线面、大中小、城市内外有机结合、系列完整的绿地系统。第五条 规划原则1 、整体性原则。增强绿化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各种绿地互相连成网络,城市被绿地楔入或外围以绿带环绕,可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2 、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构建城镇绿地系统。如养分和水的循环利用,避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3 、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完善绿化生态功能,保护城市生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4 、景观性原则。重视绿化美化效果,结合自然资源,营造优美的城市绿化景观。5 、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维护人类身心健康作为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并动员公众建设和保护城市绿地系统。6 、特色性原则。综合考虑兴平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社会、经济等多种功能的同时,突出本地的地域文化特色。7 、可操作性原则。结合兴平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第二章 规划目标与指标第六条 规划目标在规划期限内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绿色网络体系,凸显兴平市的产业优势和区域特色,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谐的生态环境、适宜的人居环境、优美的景观环境,展现兴平市的景观形象和独特魅力,形成布局合理、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生态平衡、环境优美、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进入“国家园林城市”名录,并进一步向“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城市”迈进。第七条 规划指标1、近期绿地指标(2011-2015)近期期末,市区绿地率32.83%;绿化覆盖率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43m 2。其中,到 2011年底,市区绿地率30.22%;绿化覆盖率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63m 2。 2、中远期绿地指标(2016-2020)市区绿地率42.08%;绿化覆盖率4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58m 2。第三章 规划结构布局第八条 规划结构兴平市为典型的北方平原城市,104 省道及渭惠二支渠穿境而过,北依莽山,有高干渠流过,南临渭水,有陇海铁路和西宝高速绕过,东西两面为广阔的田野。针对市区环境特点,根据兴平市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地结构与布局,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即街头绿地、公园、道路绿带、滨水绿带生态防护林带,由带状防护绿地和生态绿地形成纵横相连的绿色网络;另外,环城绿地系统对城区绿地系统形成空间围合,是城镇环境的绿化基础,与区域绿地系统相连。城区绿地系统通过道路绿带等绿地与环城绿地系统形成联系,相互贯通与延伸,形成统一的整体。第九条 规划布局要因地制宜,结合城市布局特点及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中心拓展,外围渗透,见缝插绿,点线面结合,内外环抱的多功能、多效益、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即通过交通干线绿化、农田林网绿化,并与深入城区的楔形绿地相联系,依据兴平市总体规划(2000-2020) 将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一环、三廊、四带、五核、多点”的网络结构,形成绿地空间布局框架,构筑兴平市绿地系统。一环:中心城区外围环状景观生态防护林带。三廊:北部防护景观生态廊道,中部交通景观生态廊道及中部高压线防护生态廊道。四带:城西生态防护带,城东生态防护带,新城工业园西侧防护隔离带及新城工业园东侧防护隔离带。五核:中心城区五个主要公园。多点:中心城区多个公园、街旁绿地等。第四章 绿地分类规划第十条 公园绿地(G1)1、规划原则(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建设公园绿地;(2)以人为本,均衡分布各类公园绿地,方便不同区域的市民使用;(3)各类公园绿地综合布置,相互补充配合,满足市民的多种需求。2、规划内容与指标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根据该市用地布局及功能分区,全市规划新增公园绿地 19处,其中综合公园 3处、社区公园 5处、专类公园 1处、带状公园 2处、街头绿地 8处,面积总计 199.6 hm2。(1)综合公园:绿地率75%,每处面积不少于 10 hm2,全市性综合公园服务半径 2-3千米,区域性综合公园服务半径 1-1.5千米。本次规划综合公园 3处,总面积约为 71.6hm2。包括全市性综合公园 1处,即中心大街北端综合公园,用地 48.0hm2;区域性综合公园 2处,分别为金城路与七里大街节点西北侧公园,用地 14.0hm2,莽塬路东侧城北公园,用地 9.6hm2。(2)社区公园:本次规划除保留原有的秦岭憩园和华兴憩园外,新增城市东部居住区社区公园 5个,总面积 10.1hm2,分别是中心大街东侧槐里东路北侧公园,用地 1.8hm2,中心大街东侧槐里东路南侧公园,用地 4.7hm2,西环路南段东侧公园,用地 1.0hm2,南关路与南关西路节点公园,用地 1.8hm2,县门东街北侧公园,用地0.8hm2。(3)带状公园:本次规划带状公园 2处,总面积 216.2hm2(现状 166.7 hm2) ,分别是城北休闲景观公园,用地 213.9hm2(现状166.7hm2) ,城市东出入口带状公园,用地 2.3hm2。(4)专类公园:本次规划新增城市东部兴渝路南侧五女墓遗址公园,用地 3.1 hm2。(5)街旁绿地:街旁绿地以 500米为服务半径,本次规划新增街头绿地 8处,总面积约为 65.3hm2。其中道路广场主要沿城市公共设施主轴布置,共规划 14处,除现有的 11处外,新增 3处,即中心大街与金城路节点东侧广场,用地 1.0hm2,西环路与县门西路节点东侧广场,用地 0.5hm2,中心大街北端行政中心广场,用地3.0hm2,新增广场绿地率不低于 65%;小型沿街绿化用地规划 5处,分别是金城路西段沿街绿地,用地 14.7hm2,沿北部排水渠滨水绿带,用地 34.0hm2,槐里东路南侧道路沿街绿化,用地 3.1hm2,城市东出入口南侧道路沿街绿化,用地 6.6hm2,金城路西端花坛,用地2.4hm2,总面积 60.8hm2;另外,重点做好对方圆广场、政协广场、百姓广场、希望广场、建材广场、文化广场的改造,规划改造后的广场绿地率不低于 25%。第十一条 生产绿地(G2)1、规划原则因地制宜、实地适树的原则:采用培育乡土苗木与引进优良品种相结合进行规划。2、规划内容与指标划新增的生产绿地面积总计 47.3hm2,主要有中心大街南端,用地 12.5hm2(现有 8.6 hm2,规划 3.9 hm2) ;铁路南侧,用地38hm2;以及城市东南角,用地 5.4hm2。除保留现有苗圃以外,其余新增苗圃可结合公园建设,也可在城市外单独建设,可与附近的杂果林带、农田防护林结合,起到“一专多能”的作用。第十二条 防护绿地(G3)1、规划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和美化城镇面貌相结合的规划原则。2、规划内容与指标规划区防护绿地主要分为交通防护绿地,高压走廊防护绿带及水土保持林带,面积共计 315.3hm2。(1)交通防护绿地:包括高速公路防护绿地及铁路防护绿地。规划在城市环路外侧布置 1530m 防护林带,市域对外交通公路两侧布置 1520m 防护林带(城市建设用地外) ;陇海铁路北侧布置40100m 防护林带,面积 72.6 hm2。另外,交通防护绿地的建设应尽可能与农田防护林、卫生防护林、护渠防护林及果园等相结合,少占耕地。(2)城市高压走廊绿带:规划沿七里大街东侧布置 50m高压廊道;城区西部各主要高压线附近布置高压廊道;沿潘岳路两侧各布置 70m高压廊道,此绿带也可视作城市卫生隔离带,起到“一林多用”的功能;总计高压走廊防护绿地 66.2 hm2。(3)水土保持林:规划沿城北休闲景观公园北侧布置 4070m 防护林带,用地 50 hm2,城北休闲景观公园东西两段作为防护林带,面积 126.5 hm2。水土保持林可结合附近的农田防护林及杂果林带进行建设。水土保持林的 50%规划为碳汇林,面积 25 hm2的碳汇林可吸收二氧化碳 562.5吨/年。第十三条 附属绿地(G4)规划期末附属绿地的指标应达到 314.3hm2(现状 181hm2,新增133.3 hm2) 。1、居住绿地规划在新建及改建居住区内设置社区公园和组团绿地,使新建居住区绿地率达到 30%以上,改建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 25%。规划建设改造居住区附属绿地总计 30 hm2。2、道路绿地规划建设改造道路绿地 40hm2。城镇街道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 90%和 80%以上。具体做法是将城区道路绿化分为园林景观路与一般道路绿化两种类型,其中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小于 45%;城市主干道绿地率不低于 35%,次干道绿地率不低于 30%;对不宜栽树的地方可采取垂直绿化、摆放盆花等形式来增加绿化效果。交通岛绿地应全部绿化,停车场绿地可采用嵌草铺装的形式,并种植遮阴树,同时布置隔离防护绿带,形成“绿色停车场” 。3、单位附属绿地规划建设改造单位附属绿地 34hm2。4、公共设施附属绿地规划建设公共设施附属绿地 29.3 hm2,其中体育设施附属绿地9.3 hm2。第十三条 其他绿地(G5)此类绿地以植物建设为主,可配少量园林设施。此外,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将城市周边的村舍用地、农田用地、林业用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