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读懂诗歌,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纲要求,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答题时存在的问题:,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诗歌鉴赏三步走,能 读懂,如 何写,明 感情,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怎样才算读懂?】,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1. 明白表层意思,2. 领会深层意思,【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调整语序,整合句意,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7,古诗词特点,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凝练含蓄,言简意丰,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8,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重要字词、语序、省略),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补充省略!,还原语序!,读诗思路:,重要词语!,特点: (写诗),明晓古诗特点: 一、词类活用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使动)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使动) 二、古今异义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今宵剩把银釭gng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尽量) 三、省略跳跃 1、松下问童子,(童子)言师采药去。(省主语) 2、上吞巴蜀下(控)潇湘,怒似连山静(似)镜光。(省动词) 3、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向)谁诉?(省介词),4、平行语的省略:由于字数或声律的限制,某些诗句在对举两件相关的事物时,往往把表述后一件事物的某一词语省略去。 首先,我们分析省去与上文相同的字。如: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轻拢漫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应为“翻手作云,覆手作雨”。,应为“青是烽烟,白是人骨”。,应为“上穷碧落,下穷黄泉”。,应为“初为霓裳,后为六幺”。,应为“一片西飞,一片东飞”。,以上省略的是相同的字,这比较常见。省略相反的字,就比较少了。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跳跃)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跳跃),应为“草色遥看有,近看却无”。所省略的“有”与平行语“无”是反义词。,第二句前省略了“今”,应为:“昔日分别时君未婚,而今儿女忽成行了。”所省略的“今”与平行语“昔”是反义词。,四、词序倒装 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宾语前置:不知人面何处去,桃花依旧于春风中笑)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主语后置: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 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宾语前置: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4、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宾语前置: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5、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谓宾倒置: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竹窗闻风寄苗发 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 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 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 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使我从冥坐中惊醒。 (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 (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课堂演练:翻译这首诗的大意,【对点训练】 2012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7读懂诗歌。 (1)题目提供信息:_ (2)翻译诗歌正文: _ (3)有明显“诗家语”特征的句子是:_ 8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9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7读懂诗歌。 (1)题目提供信息:_ 点明了作者的行程和地点:行船在吴淞江上。 (2)翻译诗歌正文: _ 早晨的路上(晓路),细雨潇潇(雨萧萧),空气中有几丝清冷,江南水乡(江乡)正是黄叶飘飞的时候(叶正飘)。因为天气开始变冷了(天寒),大雁怎会不急?大雁从头顶飞过,抛下几声急促的鸣叫(雁声急),一年将尽(岁晚),我远望归家的路,却遥迢不可及(客程遥)。鸟儿躲避着,返回目录,第1讲读懂诗歌始鉴赏,考点 技法,时而后退的船(鸟避征帆却),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鱼惊荡桨跳)。独坐孤舟的我今夜要在哪里投宿呢(孤舟宿何许)?放眼望去,最佳地点就是一轮霜月下(霜月)那久负盛名的枫桥(系枫桥)。 (3)有明显“诗家语”特征的句子是:_ (3)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返回目录,第1讲读懂诗歌始鉴赏,考点 技法,8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_ 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细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9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_ 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返回目录,第1讲读懂诗歌始鉴赏,考点 技法,如何领会深层意思?,如何读懂诗歌,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从思想内容分,这是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 “何处泊”“断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一、看标题,抓重要信息 题目的内涵往往丰富,它可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题材类型等诸多重要信息。 补充:1、有的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2、有的点明中心。,总结方法之一:,返回目录,第1讲读懂诗歌始鉴赏,考点 技法,返回目录,第1讲读懂诗歌始鉴赏,考点 技法,还有一些诗歌,根据题目就可以看出其体裁。如汉代以后的诗人用古乐府诗的题目写诗,一般在题目中含有“歌、行、引、曲、吟、谣”等表示体裁的字,如塞上曲塞下曲从军行陇西行长干行子夜吴歌等,其体裁还是乐府诗。,返回目录,第1讲读懂诗歌始鉴赏,考点 技法,【对点训练】 阅读下列诗歌的题目,指出从题目中读出的内容。 1.2014江苏卷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_ 1. 点明了时间(休暇日);点明了事件(访王侍御);点明了事件的结果(不遇)。 2. 2014安徽卷阮郎归西湖春暮 _ 2. 点明了地点(西湖);点明了时令(暮春)。,返回目录,第1讲读懂诗歌始鉴赏,考点 技法,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_ 3. 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韩湘); 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 4.咏素蝶诗 _ 4. 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返回目录,第1讲读懂诗歌始鉴赏,考点 技法,5.征人怨 _ 5. 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 6.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_ 6. 交代了时间(中夜);地点(西园);人物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返回目录,第1讲读懂诗歌始鉴赏,考点 技法,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到长沙。古曲有梅花落。 (1)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总结方法之二: 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陷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作品。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生:语气助词,无义。,13读懂诗歌。 (1)题目提供信息:_ (2)翻译诗歌正文:_ (3)注释暗示信息:_ 14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15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13读懂诗歌。 (1)题目提供信息:_ _ (1)“独游西岩”即“独(于)西岩游”,点明了人物(独自一人)、地点(西岩)、事件(游览)。,返回目录,第1讲读懂诗歌始鉴赏,考点 技法,(2)翻译诗歌正文:_ (2)耸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听召唤,还会有谁喜欢你呢?(青山回应)岁暮寒冬,常到溪边来住吧,(让咱们相互为伴,共同面对风寒)。当月露山头,已是高悬中天了。明月、山峦、清澈的小溪,仿佛都在静听(我)朗诵的离骚,(但愿它们能明了我的心志)。 (3)注释暗示信息:_ (3)注释反映了词人正处于闲居的状态,正文中提到了离骚,说明词人有志难申、怀才不遇、忧国忧民。,返回目录,第1讲读懂诗歌始鉴赏,考点 技法,14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_ 14. 本词刻画了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虽然词人心怀天下,但屡遭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词人如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