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行者中国大学生文化多样性保护项目第九期实施工作项目建议书14实 用 文 档A 项目提议人A1.项目执行人二维码位置机构名称办公地址联 系 人担任职务联系电话电子邮箱A2.项目实施团队指导团队学术顾问指导教师职称职务工作职务联系电话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电子邮箱执行团队项目负责人指导学长所在院系所在院系所学专业所学专业联系电话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电子邮箱主要成员所在院系专业团队分工是否招募国内高校或港澳台地区交流志愿者 是 否B 项目计划表B1.项目创意的名称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民族故事剧演教育探索项目B2.项目实施的地点青海省 西宁市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东峡镇B3.项目实施的时间开始时间(年/月)2016-03-15完成时间(年/月)2018-12-15B4.项目实施的类型濒危少数民族语言保护计划青少年文化遗产友好传承行动少数民族儿童文化成长计划委托项目计划少数民族传统知识发展计划专项合作计划少数民族社区发展计划B5.项目实施的背景及问题切入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因积分入学政策,户籍制度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西宁市大通县东峡镇有土族、回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3%;据不完全统计,西宁市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约有1.08万人,大多集中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等。这些孩子因为民族文化、语言以及生活习惯等受孤立、排挤的可能性更高,也更敏感,有较高的自卑心理。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庇护,这些孩子往往更容易悲观、自卑、缺乏安全感。然而地处偏远,使这些孩子的问题无法得到相应的关注和解决。基于此,致力于解决两个问题:通过带领少数民族儿童调研收集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故事、讲述自己民族的特色,让孩子们了解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精神,增加其“文化拥有感”和“文化自信心”,在这过程中培养孩子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灵健康发展。通过排演以少数民族传统故事为蓝本的话剧以及多种活动方式,促进与当地民众的文化交流,宣扬少数民族精神,教会孩子们表达情感,学会团结合作、互相欣赏,让他们学会融入他人,从而解决之前存在的心理问题。B6.项目目标位置总数直接参与少数民族人群间接影响总人数儿童妇女或老年人群其他特殊人群社区组织行政村/街道社区非政府组织B7.项目实施的规划期和设定目标规划实施期:2016年7月-2018年7月(三年期拓展项目)总目标: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镇为实施地,调查当地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心理成长发育状况,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以及需解决的问题,以调查少数民族传统故事,排演话剧,展出话剧,聆听故事的活动促进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环境,使参与到活动中的孩子得到“文化自信心”和“乐观态度和自强精神”的建立,探索儿童教育的多样化,最终实现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建立。2016年执行活动的具体目标为:(1) 经过活动前期的提前联系和暑期集中活动时对当地的调研、动员后,完成活动目标人群达到40人;(2) 完成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民族传统故事的收集工作。按照民族分组进行故事收集,综合田野调查、家庭走访、书籍查询、主题分享等多种形式,鼓励留守儿童向他人分享、倾诉,并透过活动为留守儿童培育自信心和乐观生活态度等。最终促进留守儿童与他人之间交流,促进情感的表达,提高乡镇对留守儿童群体的关注度和服务力度。(3) 完成少数民族留守儿童“花儿与少年”话剧,由志愿者指导留守儿童通过制作道具、排练剧本使他们懂得团结合作,互相关爱,促进与他人交流,同时宣传少数民族文化,使少数民族儿童了解并喜爱其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起到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作用。(4) 完成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留守儿童日记的双向分享活动。将参与活动的留守儿童在情感、分享倾诉途径等方面进行总结整合,建立数据库,并由相关人员建立留守儿童情感模型,便于更好的研究。此外鼓励参与活动的留守儿童以日记的形式记录生活,要求志愿者记录与留守儿童生活的点点滴滴,并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与分享。B8.项目实施的手法与投入层面直接投入间接投入P1 社区发展P2 能力建设项目为本广义策略P3 建立伙伴关系P4 调查研究P5 政策倡导P6 教育发展P7 社区组织参与和管理B9.项目实施的活动内容第一部分:参与者的召集和解决后勤保障问题。预期产出(1) 实践地点初步确定与食宿问题的解决。四月底至五月中旬,团队核心成员提前进入暑期实践所在地,通过提前联系有关部门,以及实地参观调查,进一步确认实践所在地点。同时联系确定团队食宿问题。活动场地问题(2) 暑期实践参与者的预招募(包括儿童和志愿者)。前期踩点通过学校做有关暑期项目的宣传与动员,初期希望联合学校,可以通过与学校暑期的活动内容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宣传力,通过微信、微博的方式。少年宫少年班的预招募(3) 剧本的编写完善。初期的团建过程将剧本准备作为主体工作。团队成员积极了解当地民间故事传说、民谣以及话剧、歌剧舞台剧等多种表现内容形式,在舞台剧负责人编写剧本的基础上做进一步讨论再加工,以确保剧本的可行性。(4) 暑期实践参与者再招募。暑期开始作为活动宣传的高峰期,可通过宣传海报的张贴、宣传点志愿者的解说(报名小礼品)以及联合学校相关活动,进一步扩大招募范围。(5) 给学校拉赞助.(1) 解决食宿问题(2) 四个剧本以及相关需要角色人物、道具、排演话剧具体安排时间表(3) 40个儿童以及23名志愿者(4) 宣传海报(线下)(5) 宣传视频(线上)(6) 证书第二部分:团体融合与课堂培训预期产出(1) “游戏技能大比拼” :通过与孩子团队成员与孩子们之间进行游戏互动,比如“你画我猜”等,+以及当地特色游戏,促进参与对象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志愿者之间的亲密度,同时有利于促进团体的融合,加深对孩子们的了解,分组有针对性的记下观察记录。(2) “表演天地”课堂”:给孩子们讲解基本演戏技巧、表演的形式,让孩子们基本了解话剧,提起孩子们的兴趣,为之后的话剧排演打下基础(3) “花儿选拔赛”团体和个人:通过对演绎的动作、念台词、神情的比较进行话剧小演员选拔,确定好参演的儿童名单(4) “小小演讲家”:让孩子们自己收集本民族的有关宗教、歌舞、节日、禁忌、民俗、餐饮、服饰等资料,运用演讲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名族,促进孩子们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尊重自身的民族传统、传承民族精神(5)“小巧匠手工课堂”:邀请当地手工艺人看展手工课堂,培训孩子进行手工创作,得到的成品进行义卖,为学校筹集资金;语言教学?(6)“家的港湾”:通过组织孩子们为家里的长辈洗脚捶背,干一定的家务活,让他们学会对家人的照顾感恩,志愿者也同时协助完成农活及一定的志愿活动来改善孩子们的家庭状况,安排孩子们与外出家长电话连线,促进互相之间的沟通,消除隔阂,达成理解。 演员中加入孩子的家长;开展童话阅读写作课;组织孩子们看皮影戏;(1) 记录视频(2) 观察笔记(3)第三部分:民族文化传承与话剧排练(1) 民间故事汇。团队分组,有针对性的进入当地,向当地年长老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者咨询,了解土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文(2) 化传统以及特色生活习俗;进一步收集民谣、民间故事等传统文化艺术;走访收集民间手工、老照片等土族藏族特色玩意。当地博物馆(3) “花儿手工大比拼”。根据之前的剧本需要以及人物设定,参与者自由分组,制作相关道具,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以及想象力,同时做好话剧舞台剧的道具准备工作。(4) 话剧排演工作,分小组多个话剧同时排演,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录制视频(5) 组织表演日记,记录心路历程。(6) 建立童话城堡咨询小组。(7) 观看民族动画(8) 表演日记寄信绘画反馈(9) 节日、视频制作(10) 录制记录片(1)土族藏族少数民族民间故事资料,整理成册第四部分:“童话”展播1预期产出(1) 前期网络、纸质宣传我们的童话节;举办“遇见童话文化节”,动员孩子和家长以家庭为单位参与活动,观看话剧演出;儿童个人才艺展示;以展板、海报的形式宣传少数民族文化民族知识有奖竞答小游戏(4)播出“童话日记”,分享活动经历与感受;(5)邀请当地文化艺术团进行文艺演出;(6)举办夜间篝火茶话会,邀请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以及年长老人,讲述本民族故事;(7)组织“花儿少年”艺术团参加生态文化艺术节,进行暑期汇报汇演。(8)为每位参与到活动中的孩子颁发礼物,送出夸赞和祝福的贺卡。(9)志愿者表演.志愿者在茶话会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人生观及志愿期间与孩子们的有趣故事(10)出书,整理成册-导游(11)做长期志愿,问题奠定(12)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家(13)义卖(1)视频”童话日记”(2)有感文章50篇(3)50份鼓励贺卡B10.项目实施活动时间表第一周完成活动参与儿童调研工作以及招募工作。(8小时*2天)志愿者初到学校,介绍项目主要内容,讲解ppt,与孩子们互动,双方初步了解(2小时*1次)初期走访孩子们的家庭,了解情况,与家长取得良好关系,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建议(4小时*3天)建立表演小课堂,对孩子进行表演知识的培训,在此过程中锻炼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也使得团队更深入的了解与融合。(2小时*3天)第二周走访当地老人,分组收集故事(2小时*1天)整理汇报资料,让孩子们讲述他们的发现(1.5小时*1次)制作道具,教会孩子简单的手工制作,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增加参与度(3小时*2次)4、 排演话剧(4小时*5天)5、 观看民族动画片,教育孩子们积极乐观,提高兴趣(1小时*5次)第三周1、 举办“遇见童话节”,进行开幕准备(5小时*1次)2、 话剧展现(2小时*1次)3、 播出“童话日记”,分享孩子们的排演过程,让家长和孩子共同见证成长(1小时*1次)4、 观看文艺表演(2小时*1次)5、 举办夜间茶话会(3小时*1次)第四周1、组织小话剧团参加生态文化节(2小时*1天)2、进行活动总结,表彰鼓励参与话剧的儿童,颁发奖品,送出志愿者祝愿卡片(2小时*1次)3、再次进行家访,了解活动完成后续情况(3小时*4天)4、做好宣传工作将此次活动大力推广和教育局人员取得联系.在学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