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8 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案 课程标准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在生产上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 会的变革。 了解“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社会现象。 在了解商鞅变法的史实基础上,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以提高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材料。学习收集材料的方法。将全班同学分成石器组、木器组、铜器组和铁器组等几个组,收集 相关的生产工具资料,整理后以各种形式在课堂上展示,比较人类生产工具不断进步的情况。继而分析、 归纳出从石、木、骨、蚌农具到铁农具的发明和使用是生产工具上的变革;从完全的人力耕作到利用畜力 耕作,是农耕史上的一次变革。 编演历史剧。指导学生收集商鞅变法的资料,通过自编自演历史剧,懂得编演历史剧的基本方法和技 巧。通过编演、观看历史剧,了解商鞅变法的艰辛史实,体会商鞅的创新精神和昂扬的斗志。 辩论。教学生辩论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通过积极辩论产生知识的火花。学习了商鞅变法的新知识以 后,让学生通过广泛的辩论,明白商鞅变法符合时代要求,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史书上留下了光辉的一 页。商鞅为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生产工具的变革情况,了解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 过 商鞅变法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商鞅变法符合时代要求,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培养学生勇于改革的 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揭示商鞅之死,使学生理解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树 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 通过分工合作收集资料、编排历史剧,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学习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过程与方法方面,在收集资料的 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难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从生产工具的进步到生产方式的变革再到社会变革这三者之间的内在 联系。 教学方法除使用讲述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以外,注重采用比较法、讨论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并且充 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教学服务。 板书设计 第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生产方式的变革 二、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三、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 告诉学生查资料的途径提前一周通知学生从已学内容(第至课)中或博物馆去寻找生产工具的 变革情况,或者告诉学生相关的历史学习网址,如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网址(http :/), 让学生到网上去检索生产工具的变革情况。 分工合作将学生分成石器组、木器组、铜器组和铁器组等几个组,确定各组召集人。各组分头去查 找资料,了解每一类生产工具的使用年代、制作材料、代表性工具、优缺点等信息。将检索的材料写成小 文章或制作成课件,上课时向同学们介绍。 编演历史剧将有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寻找资料、自己编写脚本、排演商鞅舌战顽固大臣的历史剧。 来源 : 学& 科 &网 收集资料查找有关商鞅的资料,全方位的了解商鞅,为课堂辩论做准备。 来源 : 学科网 教学过程 导课,揭示课题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我们的祖先一直不断地在努力着。从北京人使用的 打制石器,到西周时期的铜制工具,生产工具的每一次进步,都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 期,人们开始普遍使用铁器和牛耕。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你们知道这些变革的具 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学习新知识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生产工具的变革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所搜集的资料,分石 器组、木器组、铜器组和铁器组,分别向大家介绍一下每一类生产工具的使用年代、制作材料、代表性工 具、优缺点等情况。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同学准备得最充分,介绍得最好。 在学生介绍完了生产工具的变革情况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图表。 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是人们并没有停止思考,又在探索:能不能利用家畜 的力量来帮助人们从事生产,减轻人们的负担呢?引导学生了解早在春秋时,劳动人民就摸索出了牛耕技 术,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使用木制、石制工具时,奴隶们怎样才能完成繁重的生产任务。(集体合作,共 同劳动) 古书上把这种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叫做“千耦其耘”。当铁制工具和牛耕使用并推广后,生产效率大大 提高,还需要奴隶们进行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吗? (不需要,铁犁牛耕的推广,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如果奴隶主仍然残酷剥削和压迫奴隶,奴隶们会有生产积极性吗? (奴隶没有人身自由,生产得再多,自己还是什么也没有,不会有生产积极性)如何调动奴隶们的生 产积极性呢?于是一部分开明的奴隶主尝试着改变剥削方式,他们把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劳动者,每年收 获的时候向承租人收取大部分收获物作为地租。劳动者通过一年的耕耘,也可以留下一小部分收获物供自 己支配。你们觉得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劳动者为得到更多的收入,努力工作) 史书上把这种情况叫做“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可见,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个体生产逐渐 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在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中,劳动者不 再称奴隶,而叫农民,那些开明的奴隶主就成了新兴地主,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战争不断。处在那样一个战乱时代,怎样才能避免被兼并的厄运呢? (发展生产,富国强兵) 为了富国强兵,战国时各国纷纷进行改革,主要有: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 齐国邹忌的改革,一时出现了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在众多的变法中,变法最彻底,对后世影响最大 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各国为什么要变法?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两点:第一,新兴地主要想建立他们的 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就必须废除奴隶主贵族的各种特权;第二,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现实压力,迫 使各国变法。这也是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谁知道商鞅?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商鞅的生平吗? (商鞅原是卫国没落贵族的后代,姓公孙,名鞅,也叫卫鞅。后因在秦国变法有功,秦孝公封他商地等十 五邑,因此称为商鞅。商鞅从小就立下了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当听到秦孝公下令求贤的消息,便来到秦 国,向孝公进献富国强兵之术,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孝公的信任,进行变法) 商鞅的变法主张虽然得到秦孝公的赏识,但是顽固派大臣却极力阻挠,双方在朝廷上进行了唇枪舌战。 他们是怎样进行激烈辩论的呢?请看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剧商鞅舌战顽固大 臣。 商鞅舌战的情况:甘龙首先反对变法,他说:“圣人教导百姓,不改变旧的习俗;聪明的人治理国家, 不改变旧的法制。用老办法教民治国,官吏习惯,百姓也安心。”商鞅驳斥道:“治理国家从来没有一成 不变的方法,只要有利于国家,就用不着去学习古代。从前,商汤和周武王并没有按照古法办事,却都打 下了天下。夏桀和商纣王并没有改革旧法,却都亡掉了国家。所以,反对古法不一定就错,遵守古法不一 定就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顽固大臣问:“秦国怎样才能富?”商鞅答:“奖励耕织。” 顽固大臣问:“秦国怎样才能强?”商鞅答:“奖励军功。” 看完刚才的历史剧,同学们对商鞅的变法主张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把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来归纳一下,秦国怎样才能富,怎样才能强,怎样才能使秦国军队有战斗力? (奖励耕织、奖励军功) 秦国要实现长久的富强,在战国七雄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得到谁的支持? (人民) 为解决将士、农民的后顾之忧,土地的归属问题自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于是废井田、开阡陌、承 认土地私有,使秦国的变法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秦国为什么时有旧贵族的叛乱? (分封制使地方权力过大) 如何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县制,县令由国君任命) 怎样才能更好的控制人民?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如何解决经济混乱的状况? (统一度、量、衡) 经过上述启发,完成下表: 商鞅变法十八年,秦国面貌为之大变。请学生们想一想,哪些地方与以前不一样了? (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政治制度是县制;土地所有制是私有制)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如何? (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秦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和伟大功绩。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但却触犯了哪些人的利益? (旧贵族的利益) 旧贵族会怎样对待商鞅呢? (旧贵族对商鞅恨之入骨,秦孝公去世后,他们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 商鞅被捕后,惨遭车裂而死。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同学们讨论一下,商鞅为变法而死,值得吗?引导学生认识,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社会 的进步,商鞅为实现抱负不怕牺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商鞅死后秦国的变法会不会失败?请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学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教师 帮助学生归纳出以下几点:商鞅变法上有国君的支持,下有百姓的欢迎,加上商鞅本人的决心,改革措施 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获得极大成功,商鞅虽死而秦法未变。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同学们有哪些启发? 布置作业 写一篇有关商鞅和商鞅变法的历史小论文,题目自定。 教案说明对大多数初一学生来讲,历史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他们对历史充满了好奇,求知欲极强。作 为历史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课的宗旨是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课前通过分工合作收集资料、编排历史剧等准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检索资 料的能力、历史想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表演、辩论 等),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前的准备工作。 因此,师生的课前准备要充分,教师要做好组织、指导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化 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本课活动较多,教师要根据班 级的差异适当地调整。需要指出的是,教学过程中括号里的内容为启发学生回答的内容。 来源 :Z+xx+k.Com 教案点评该教案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认知 规律出发,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材的处理能紧紧围绕标准,精心组织 教学。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