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防基础知识培训资料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称为燃烧。 燃烧需要必要和充分条件,所谓防火和灭火的基本措施就是去掉其中一个或几个条件,使燃烧 不致发生或不能持续。燃烧的必要条件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态转换为燃烧状态的过程。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只有在上述条件同时具 备的情况下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三个条件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第二节燃烧类型燃烧的类型按燃烧的状态可分为: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一、闪燃在一定温度下,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能蒸发蒸汽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蔡等)产 生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在遇到火源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闪燃。易燃或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闪燃现象时的液体的最低 温度叫做闪点,亦称闪火点。二、着火可燃物在空气中受到火源的作用而发生持续燃烧的现象,叫做着火。物质着火,需要一定 的温度。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乂称着火点)。三、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叫做自燃。根据热 的来源不同,物质的自燃可分为两种,一是受热自燃;二是本身自燃四、爆炸(一)爆炸的种类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内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爆炸。常见 的爆炸有两种:一是物理性爆炸,二是化学性爆炸。1、物理性爆炸这种爆炸是由物理变化而引起的,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现象称物理性 爆炸。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例如,锅炉和压缩气瓶的爆炸,都届于物理 性爆炸。2、化学性爆炸物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前 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例如,可燃性气体、蒸汽以及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 爆炸,就是化学性爆炸。第三节燃烧产物及其毒性燃烧产物的含义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通常指:燃烧生成的气体、热量、可见烟等。(1) 燃烧生成的气体,一般指:一氧化碳、割化氢、二氧化碳、氯化氢、二氧化硫等。(2) 大多数物质的燃烧是一种放热的化学氧化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放出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形成热气的对流与辐射。热量对人体具有明显的物理危害。(3)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大气中的可见的固体和(或)液体颗粒总称为烟。第四节 火灾及灭火原理一、火灾定义和分类(一) 火灾的定义根据国家标准GB5907-86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将火灾定义为: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 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二) 火灾的分类根据国家标准GB4968-85火灾分类的规定,将火灾分为 A、B、C、D四类:(1)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引起的火灾。固体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 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2)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溶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乙醇、沥宵、石 蜡等引起的火灾。(3)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液化气、石油气等引起的火灾。(4) D类火灾:指金届火灾,如钾、镁、钛、铝镁合金等引起的火灾。二、灭火的基本原理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要求,任何可燃物产生燃烧或持续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因此,发生火灾后,所谓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灭火的基本原理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前三种灭火作用主要是物理过程,化学抑制是一种化学过程。第二章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防火第一节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分类及火灾危险性一、危险物品的分类及标志(一)危险物品的定义根据国家标准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规定,所谓危险物品系指具有爆炸、易燃、蠹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二) 危险物品分类危险物品品种繁多,常用的约有 2200多种,性质不一,危险性大小不同,而且一种危险物 品不是只有单一的一种危险性,而常常具有多种危险性。但是,每一种危险物品必有一种表现 最为突出的主要危险性。为此,国家标准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及品名编号将危险物品分为九类: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 蠹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七类放射性物品第八类腐蚀性物品第九类杂类二、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我国将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 5类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一) 分类在化学危险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名表中将其分为三类:(1) 可燃气体:此类气体燃烧性极强,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如氢气、一 氧化碳、乙焕气、液化石油气等。(2) 助燃气体:本身不燃烧,但其氧化性很强,能加剧可燃物的燃烧性能及爆炸性能, 如氧气、氧化二氮、一氧化碳。(3) 可燃的蠹性气体:不仅有蠹而且易燃,如煤气、液氮、氯甲烷、一氧化碳(二) 溢漏、着火的应急措施1、漏气处理钢瓶漏气时先检查漏气部位,如果气瓶未关严则及时设法拧紧气嘴。如果是氨瓶漏气,在 无法关严时应将漏气的氨瓶浸入水中;其他剧蠹气体漏气时,应将钢瓶浸入石灰水或水中,操 作人员应戴防蠹面具。2、着火处理当漏气着火时,如有可能,应将毗邻的气瓶移至安全距离以外,并设法阻止泄露。必须注 意,若漏出的气体已着火,不得在气体停止泄漏之前将火扑灭,否则可燃气体就会聚集,从而 形成爆炸性或蠹性和窒息性混合气体,因此,在切断泄漏之前应先对容器进行冷却,在能够设 法阻止泄漏时将火扑灭。对已受热的乙焕瓶,即使在冷却后,也有可能发生爆炸,故应长时间 冷却至环境温度时的允许压力,且不再升高时为止。第二节火灾特点与扑救一、可燃气体火灾(一) 火灾特点(1) 易造成大面积燃烧爆炸。可燃气体的显著特是具有燃烧爆炸性,当气体泄漏后,比空 气轻的气体则有可能聚集于建筑物上空;比空气重的气体则扩散于低处聚集。液化气体泄漏后 由于急剧气化导致体积膨胀,很快形成大面积气雾区,遇火源则发生强烈的爆炸,瞬间形成大 面积燃烧。(2) 储罐、气瓶在火灾时容易受热而发生爆炸。(3) 储罐爆炸会引起相邻储罐发生连锁爆炸,导致灾情扩大,引发大面积火灾。(4) 易造成人员伤亡。对易燃易爆气体火灾的研究表明,几乎没有任何一种可燃气体火灾 不造成人员伤亡的。(5) 火灾扑救难度大。易燃易爆气体在爆燃时面积大,破坏性强,一瞬间即可覆盖整个气 体扩散区,在形成稳固的燃烧后则危险性相对减少。(二) 扑救方法(1) 可燃气体发生火灾,应首先扑灭泄漏处附近被引燃的可燃物火势,控制火灾范围,为 进一步扑救泄漏处燃烧做好准备。(2) 气体泄漏着火后,不可轻易关闭阀门,更不能随时关停输送气体的设备,防止回火引 爆炸。应首先关小阀门,控制阀门流量,降低气体泄漏压力后进行灭火,并事先做好堵漏准备, 火熄灭或立即进行堵漏。(3) 气体泄漏起火后,不能盲目扑灭泄露处燃烧,以防堵漏失败后大量可燃气体继续泄漏 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性气体,遇火源发生二次爆炸。(4) 如果泄漏口不大,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予以封堵,则可用水、十粉、卤代烷、蒸汽、氮 气、二氧化碳等灭火,然后组织人员迅速实施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泄漏气体。(5) 如果泄漏口裂缝较大,难以堵漏或无法堵漏,则可用冷却着火容器周围容器的办法, 防止发生爆炸,任其稳定燃烧,直至自行燃尽熄灭。(6) 对于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容器、 气瓶或设备的冷却或灭火工作,要利用地形、地物、 建筑物等为掩体,将容器放入其中,以防爆炸伤人。如果有爆炸预兆,要果断将人员撤离。二、易燃液体火灾(一)火灾特点(1) 先爆炸后燃烧。这是易燃液体储罐火灾时常见的特点。(2) 先燃烧后爆炸。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易燃液体泄漏遇明火发生燃烧,容器发生物理性 爆炸;二是易燃液体储罐已经发生燃烧,在燃烧中发生爆炸;三是易燃液体储罐内蒸汽浓度超 过爆炸极限,遇明火发生燃烧过程中,由于空气的进入使浓度达到了爆炸极限,从而使燃烧瞬 间转为爆炸。(3) 泄漏易燃液体遇明火发生燃烧,燃烧面积随液体流散面积扩大而扩大。(4) 火焰温度高,热辐射强。(5) 液体形成稳定燃烧。(6) 易造成人员伤亡。一是易燃液体爆燃时造成人员伤亡;二是有些易燃液体蠹性很强, 使人中蠹伤亡。(二)扑救方法1、储罐火灾的扑救。(1) 及时冷却罐体。当易燃液体储罐发生火灾时,首先启动固定式水喷淋系统,对燃烧罐 和临近罐进行冷却。在未灭火之前要持续不断的冷却,防止罐体受破坏。(2) 集中力量灭火。针对不同的易燃液体,正确使用灭火剂,一般使用十粉、泡沫等,集 中力量进行灭火。灭火前准备足够的灭火剂,扑灭后再持续喷射一段时间,防止复燃。(3) 优先扑灭液体溢流燃烧。因为溢流液体在防护池内燃烧,直接威胁罐体的安全和灭火 行动。2、泄漏火灾的扑救(1) 及时堵漏。泄漏易燃液体燃烧,应及时采取关阀、倒灌、塞孔、捆扎等方法,目的在 于减少或制止易燃液体泄漏。例如,某化工厂苯罐底部阀门损坏,苯液泄漏并燃烧,扑救中采 用向苯罐注水以提高液面制止苯液泄漏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2) 控制扩散。泄漏易燃液体燃烧,随着流淌面积的扩大,燃烧面积也随之扩大。(3) 迅速灭火。易燃液体在流动中燃烧,扑救比较困难。可集中加大十粉、泡沫等灭火, 迅速扑灭初期火灾是减少损失的关键。(4) 防止燃爆伤人。在及时扑灭易燃液体燃烧后,液体迅速挥发的蒸汽很快与空气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燃烧。因此,灭火后要采取泡沫覆盖、导流回收等方法,减少液体挥 发,同时要严格控制各种火源。3、可溶性易燃液体火灾的扑救(1) 灭火时采用抗溶性泡沫、十粉、卤代烷等灭火剂,使用普通蛋白泡沫,则应加大泡沫 供给强度,不问断喷射直至燃烧停止。(2) 根据实际情况可用大量水稀释燃烧液体,但此方法灭火后,易燃液体不能再使用,损 失较大。(3) 泄露出的可燃液体燃烧,可使用大量水稀释,降低火灾危险性。、(4) 可溶性易燃液体因本身含氧、含碳量较少,燃烧时火焰为蓝色,有时不易发现,因此 在灭火时要避免流淌的燃烧液体伤人。第三章电气防火第一节电气火灾原因电气火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短路短路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或地线)在某一点由于绝缘损坏等原因造成的相碰或相接,引起电气回路中电流突然增大的现象,乂称碰线、混线或连电。短路是电气设备最严重的一种故障状态。短路常常发生在电气线路中,分为相问短路和对 地短路两大类,造成短路的主要原因有:(1) 电气设备的选用或安装与使用环境不符,致使其绝缘体在高温、潮湿、盐碱环境下受 到破坏。(2) 电气设备使用时间过长,超过使用寿命,绝缘老化或受损脱落。(3) 金届等导电物质或鼠、蛇等小动物,跨接在输电裸线的两相之间或相对地之间。(4) 电线与金届等硬件物质长期摩擦使绝缘层破裂。(5) 过电压使绝缘层击穿。(6) 错误操作等。二、过负荷过负荷一一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在运行中超过安全载流量或额定值的现象,也称过载。由于电线的发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过负荷时,发热量往往超过允许限度,轻则 加速绝缘老化,重则会使绝缘层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