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不平等观在社会福利中的地位和作用摘 要:关键词:正 文:1、 “不平等”观念的近代起源虽然有史以来,人类对平等的追求从未中断,但对这一理念的界定只是到了近代以后才逐渐明晰起来。即使这样,人们对平等的理解与阐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派别之一:视平等为一种结果的公平。他们认为,由于财产在私人手中的积累和继承,人们受教育和参与竞争的机会不可能是均等的,因此,所谓起点的平等不过是幻想。社会需要关注和改变的倒是贫富的悬殊,雇佣者和受雇佣者之间在地位上的实质性差异。他们主张,所有人,无论其在天赋才能、努力程度和实际作出的贡献方面有怎样的不同,他们都应受到相同的对待。派别之二:视平等为一种起点和规则上的公平。具体而言就是:一切人在人格上都必须平等,都应受到同样的待遇,都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参加所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活动。换言之,社会不首肯人与人之间除了贡献不同之外的其他区别,如种族、肤色、信仰和出身等方面的区别。作为洛克之后,最早谈论社会公平的学者,卢梭对不平等有着深刻的批判。他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认为:在人类中有两种不平等:一种是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一种是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前者基于自然,由年龄、健康、体力以及智慧或心灵的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后者起因于一种协议,是由人们的同意而设定的。在自然状态,虽然存在自然的不平等,但这种不平等几乎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自然状态中,人是孤独自在的。一种自然的自爱心和怜悯心支配着人们之间的原始关系。但人有着自我完善化的能力,这种能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使人类社会经历着不同的阶段。人从最初的一些简单的知觉和技巧逐渐地发展出了一套完善的智慧和能力;人的最原始的对自己生存的情感以及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粗浅观念也逐步发展为一套完整的人伦情感和道德观念;语言逐步地产生了,社会形成了;“随着观念和情感的相互推动,精神和心灵的相互作用,人类便日益文明化了。 ”尤其随着“冶金术和农业这两种技术的发明” ,引起了巨大的变革。 “当他们仅从事于一个人能单独操作的工作和不需要许多人协助的手艺的时候,他们都还过着本性所许可的自由、健康、善良而幸福的生活,并且在他们之间继续享受着无拘无束自由交往的快乐。但是,自从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的时候起;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劳动就成为必要的了、广大的森林就变成了须用人的血汗来灌溉的欣欣向荣的田野;不久便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其实在卢梭的观点里面,社会和法律产生之前便已经蕴含了不同的利益和巨大的冲突,而社会和法律本身是这些冲突的产物。在“第一次变革的时代,这一变革促进了家庭的形成和家庭的区分,从此便出现了某种形式的私有制,许多的争执和战斗也就从而产生了。 ”随着土地的耕种和分配, “当不动产在数量和面积上增长到布满了整个地面并都互相毗连起来的时候,一个人只有损害他人才能扩大自己的财产。 ”错过了取得财产机会的穷人不得不从富人手里接受或抢夺生活必需品。而富人“一认识了统治的快乐,便立即鄙弃一切其他的快乐” , “好象饿狼一样,尝过了一次人肉以后,便厌弃一切别的食物,而只想吃人了。 ”这样, “最强者或最贫者把他们的力量或他们的需要视为一种对他人财产上的权利,而这种权利按照他们的看法就等于所有权” , “因为富人的豪夺、穷人的抢劫以及一切人毫无节制的情欲,扼杀了自然怜悯心和还很微弱的公正的声音” , “在最强者的权利和先占者的权利之间发生了无穷尽的冲突,这种冲突只能以战斗和残杀而终结。 ”于是, “富人终于想出了一种最深谋远虑的计划,这计划是前人从来没有想到过的,那就是:利用那些攻击自己的人们的力量来为自己服务,把自己原来的敌人变成自己的保卫者,并向他们灌输一些新的格言,为他们建立一些新的制度,这些制度对富人之有利正如同自然法对富人之有害是一样。 ”“社会和法律就是这样或者应当是这样起源的。它们给弱者以新的桎梏,给富者以新的力量;它们永远消灭了天赋的自由,使自由再也不能恢复;它们把保障私有财产和承认不平等的法律永远确定下来,把巧取豪夺变成不可取消的权利。 ”卢梭虽然认为不平等最终起源于人类的这样一种“自我完善化能力” ,随着人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平等的三种状态(即富人和穷人的状态、强者和弱者的状态、主人和奴隶的状态) ,但由于卢梭与其它思想家相比更多地带了股对人类美好生活探讨的激情,他在认识到政治上的不平等(“起因于一种协议,由于人们的同意而设定” )是一切枷锁的起缘时,他试图“探讨在社会秩序之中,从人类的实际情况与法律的可能情况着眼,能不能有某种合法的(合于正义的)而又确切的(切实可行的)政权规则。 ”正如卢梭试图解决“自由与服从”的关系一样,他也试图通过一个由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公共大我”来消除财产占有的不平等。在社会契约论第九章“论财产”中卢梭提出:“集体的每个成员,在集体形成的那一瞬间,便把当时实际情况下所存在的自己他本身和他的全部力量,而他所享有的财富也构成其中的一部分献给了集体。 ”卢梭的不平等观及社会契约思想先后在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中得到体现。与卢梭不同,罗尔斯等人在宣扬平等思想时,他不将平等归因于任何自然的或内在的性质。卢梭时代两大世界性的政治事件即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都把人生而平等作为自己的口号,它们所宣传的平等是自然的、在上帝面前的平等。而罗尔斯却把革命性的因素从平等的要求中剥离出去,只强调作为同一主权者的公民的平等,这种平等是在法律面前的、形式上的平等。可以说,卢梭所提出的平等,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反对旧秩序,建立新秩序。在平等问题上,卢梭与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是一致的,对他们来说,平等主要是机会平等,而不是地位平等。因此,他主张社会应当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主张能人统治。平等机会的存在对社会的繁荣是至关重要的。罗尔斯同样首肯人在能力上的差异。在差异性基础之上罗尔斯提出社会正义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第二个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1)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 。他认为,正义是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下得到公众认同。也就是说,社会合作的条件是在公平的前提下,社会中的全体成员一致同意而达成的契约是公平的,所获得的结果也是一种公平。这种公平的结果将促进公共理性的形成。公共理性表明正义观念的内容,是所有享有自由平等的公民都具有的理性。在民主制度下,政治权力的运行也应当使全体公民都能根据其自身的理性而公共地加以认可。因为正义关系到对政治权力的占有和行使以及它所提供的政治秩序是否正当的问题,所以,正义凭借公共理性获得了政治合法性,也就意味着政治权力的运行和政治秩序具备了合法性,得到了公众的普遍认可。而政治权力的合法运行和政治秩序的确立,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差别原则使得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与极端自由主义和激进平等主义划清了界限。同时,也将当代自由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2、马克思主义的不平等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带来的自由主义思潮所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是引发马克思对现实进行反思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恩格斯比较熟悉卢梭的思想,恩格斯甚至还作过较为详细的研究,他们也受过卢梭不平等思想的启发。这种启发不仅体现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而且也包括在“人的异化” , “劳动价值”这个观点上。这一点,在资本论手稿中体现得极为明显。马克思指出:“在资产阶级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时期中,人的内在本质的这种充分发挥,表现为完全的空虚,这种普遍的物化过程,表现为全面的异化,而一切既定的片面目的的废弃,则表现为为了某种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目的本身” 。他还具体揭示了异化劳动三个方面的表现:首先表现为工人与其劳动产品相对立。 “劳动的物的条件都是劳动本身的结果,即它自身的物化,而劳动的这种自身的物化,即作为劳动的结果的劳动自身,则作为异己的、独立的权力与劳动相对立” 。其次表现为工人与资本家的对立。 “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是,劳动条件作为某种独立的、人格化的东西同活劳动相对立,而拥有劳动条件的商品所有者则作为资本家同工人相对立” 。第三表现为工人与其劳动相异化,因为“劳动不是把它本身的现实性变成自为的存在,而是把它变成单纯的为它的存在,因而也是变成单纯的他在,即同自身相对立的他物的存在” 。甚至于马克思在阐述其代价思想时,干脆直接援引了卢梭书中的一个例子,卢梭指出,资本家说:“如果你们把你们仅有的一点东西交给我,作为我辛苦指挥你们的报酬,我就让你们得到为我服务的荣幸。 ”然而,这种启发是建立在他们对卢梭的社会公平思想中所包含着的抽象人性论前提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就曾指出:“卢梭的通过契约来建立天生独立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社会契约” 的思想,既“是对于16世纪以来就作了准备、而在18世纪大踏步走向成熟的市民社会的预感” ,也是“缺乏想象力的虚构” ,实际上, “产生这种孤立个人的观点的时代,正是具有迄今为止最发达的社会关系的时代” ,而“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 。由于马克思是用“现实的个人” 、 “他们的活动”及“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作为观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的,因此自然就要否定卢梭以抽象人性论作为出发点的思想。与罗尔斯相比,马克思深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他对资产阶级革命和现代平等原则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指出,资产阶级在凡是它已达到统治的地方,就都把所有封建的和宗法的关系一一破坏,使他们终于获得了法律和政治上的平等。然而,马克思以其非凡的洞察力提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起点的平等不过是理想的原则,因为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社会财富在私人手里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于是,人们的起点根本不可能相同。由此,马克思鲜明的提出:自由平等并不是政治饰物,而是人的本质特征。他从来不曾以僵死的物和抽象的精神去遮蔽鲜活而富有灵性的人,马克思注重人的现实性,具体性,历史性,非常强调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与平等,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他说:“历史什么事情也没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无尽的丰富性 ,它并 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总之,马克思的不平等观以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为出发点。所以,马克思从早期资本主义时期人的现实出来,从人的本质特征受到扭曲入手,提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事实的不平等依旧存在,企业的所有权、管理权是普遍工人不敢奢望的,企业与工人的关系实质上仍然是主人和奴隶、雇佣者和受雇佣者之间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上,由于资本所起的作用也绝不可能完全按个人贡献的大小来进行按劳取酬,资本主义制度下起点的平等不过是政治天国的饰物,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不平等的事实,最终目的是为了唤醒现实生活中受不平等待遇的人们,为了实现真正的平等而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对平等原则阐释的这一目的是相当明确的,在马克思的心中,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要完成没有彻底完成的解放事业,消灭一切社会等级,以实现真正的起点平等。人们拥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拥有平等的参与竞争的机会。与马克思相比,罗尔斯生活在资本主义发达时期,这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在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中,他表达了自己的平等观念,按照罗尔斯的说法,他的理论不象马克思那样是现实性而是理想性质,不涉及任何现实的制度和政策,探讨范围仅限于一种“法律被严格服从的状况” ,限于一个“ 组织良好的社会” ,因而他的理论又被人称为一种“ 乌托邦”理论。是一种证明方式和标准,只是想为非理想(现实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