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册备课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教学重点:1、 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 倡导学生先求熟读, 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 ),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学难点: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教学进度表周次 起止时间 计划进度 实际完成情况 备注一 2.21 2.25 17 古诗两首二 2.28 3.4 18 古诗两首三 3.7 3.11 19 古诗两首四 3.14 3.18 20 古诗两首五 3.21 3.25 21 古诗两首六 3.28 4.2 22 古诗两首七 4.6 4.8 23 丝绸之路 清明节八 4.11 4.15 24 玄奘取经九 4.18 4.22 25 鉴真东渡十 4.25 4.29 26 郑和下西洋 劳动节十一 5.3 5.6 27 玉器十二 5.9 5.13 28 青铜器十三 5.16 5.20 29 漆器十四 5.23 5.27 30 文房四宝十五 5.30 6.3 31 彩陶与黑陶 儿童节十六 6.7 6.10 32 唐三彩 端午节十七 6.13 6.17 33 瓷器十八 6.20 6.24 34 紫砂壶十九 6.27 7.1 欣赏与收藏二十 7.4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内容:本单元将进行六首古诗的教学,分别是 17 古诗两首 ( 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 ) 、 18 古诗两首 ( 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 ) 、 19 古诗两首 ( 送别 、淮上与友人别 ) 。教学目标: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古诗词。2、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3、通过诵读了解离别诗的情感表达,体会离别之情,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古诗词。2、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突破方法: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教具、学具:作者资料。教学时间:3 课时。第 17 课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二、简介作者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李益以七绝见长,后人往往把他和王昌龄相提并论。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知识链接 :了解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七、拓展活动:比一比把自己读过的友情赠答诗积累起来,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多。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板书设计: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喜见外弟又言别先喜后伤伤感(唐)李益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教学反思:第 18 课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重别周尚书(北周)庾信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二、简介作者。庾信,字子山,河南南阳人,是南朝梁简文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知识链接:了解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七、拓展活动:读一读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板书设计:重别周尚书(北周)庾信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教学反思:第 19 课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送别和淮上与友人别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送 别(唐)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淮上与友人别(唐 )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二、简介王之涣。王之涣,山西人,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很有名气,多被乐工制曲歌唱。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知识链接:了解送别和淮上与友人别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七、拓展活动:做一做唐代诗人中,有着许多情谊深厚常常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如李白与杜甫,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搜集他们之间互写的赠答诗,读一读,把这些诗歌做在贺卡上,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板书设计:送 别(唐)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淮上与友人别(唐 )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教学反思:第七单元备课主备: 刘晓薇 参加人: 许芳 备课时间: 2011 年 2 月 20 日教学内容:本单元将进行六首古诗的教学, 分别是 20 古诗两首 ( 塞下曲(节选) 和秋望 ) 、 21 古诗两首 ( 从军行七首 ( 其五 ) 和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 、 22古诗两首 ( 塞上听吹笛 、 征人怨 ) 。教学目标: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古诗词。2、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3、通过诵读了解我国边塞诗的主要内容和豪迈的情感表达,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古诗词。2、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突破方法: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教具、学具:作者资料。教学时间:3 课时。第 20 课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塞下曲 (节选)和秋望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斩,直为斩楼兰。秋 望(明)李梦阳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輓,白日横空冷战常。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知识链接:了解塞下曲 (节选)和秋望的写作背景。六、拓展活动:读一读塞下曲(明)谢榛暝色满西山,将军猎骑还。隔河见烽火,骄虏夜临关。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板书设计 :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斩,直为斩楼兰。秋 望(明)李梦阳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輓,白日横空冷战常。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教学反思:第 21 课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从军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