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思考4200字 近年来,职教集团作为我国高职教育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其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办学规模日益壮大,集团类型多样化,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但也存在可操作性政策保障不力,工作机制不健全,成员间利益冲突、合作深度不足,品牌建设缺乏等现实困境,需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障企业利益以促成深度合作、创建高职教育品牌等举措来推进其健康发展进程,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改革与创新。 毕业 /2/view-12229813.htm高职教育,高职教育集团化,集团化办学集团化办学是近年来我国探索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成功探索。很多高职院校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积极发挥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引领作用,联合行业企业建立了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集团。研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现状及其走出发展困境的对策,有利于引导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现状1、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日益深入。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探索需要理论指导,理论的发展需要实践检验,并使之不断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理论基础不断巩固,理论指导不断具体化。如关于职教集团化内涵研究不断扩展,包括集团化办学概念的聚焦、指标体系具体内容的探讨、功能的定位等;对集团化办学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探究日益全面;对集团化办学的前提条件和动因的研究日益丰富。2、集团化办学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职教集团在创建的过程中,一方面鼓励重点高职院校牵头、发挥中职院校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积极争取行业、企业、科研单位和人力资源机构参与,使原本各自为阵的职业院校、行业单位联合起来,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的发展道路,加强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系。还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行业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规模不但壮大,数量日益增加,办学效益和质量显著提升。2009年底,全国近29个省份已经尝试集团化教学,组建职教集团达400多个,全国1153所高职院校和4347所中职院校参与其中。3、职教集团的组建形式多样化。随着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发展,参与主体多元化,运行方式差异化,职教集团的组建形式也日益多样化。目前,比较典型的包括以行业为主导,由同一行业的骨干企业、职业院校及科研单位等组织起来,以促进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进步为目标的行业型职教集团;由地方政府部门牵头,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参与组建的、面向地方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旨在促进地方经济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区域型职教集团;跨行业、跨区域组建的、以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为目的的复合型职教集团。此外,还有以招生就业或员工培训等为合作内容的特色型职教集团,与跨国企业合作组建的涉外型职教集团等。4、职教集团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目标是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增强集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办学效益提升的能力。集团化办学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吸纳企业高质量专家型人才,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相结合进行专业实训和就业指导;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等科研工作。不仅使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办学实力显著提升,也给企业和地方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企业利用高职院校的师资优势加强员工培训,实现培训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合作育人,零距离获得了高质量人才和稳定的劳动力输入,为企业的持续稳步发展增强了后劲。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面临的问题1、可操作性的政策保障不力。目前,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宏观政策环境基本具备,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宏观政策来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发展职业教育的进程。但具体到微观层面,政策保障措施的可操作性不足,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各地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配套政策发展迟滞,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相匹配的指导性文件缺乏,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职教集团的法律地位不明,集团化办学的目标和要求缺乏。包括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缺位,集团化办学经费大多来源于牵头单位,渠道单一;政府对集团化办学的监督、评价滞后,监督、评价机制不到位,致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流于形式。2、工作机制不健全,集约效应发挥不足。健全的运行、管理机制是职教集团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仍处于摸索阶段,引入、运行、监督、评价、退出等工作机制建设不完善,集团成员联接关系相对松散,缺乏整体发展的观念。在集团法律身份界定不清,法律保护不力的情况下,集团对内部事务的管理权力有限,无法统一指挥。权、责、利界定不明,管理的不统一导致集团在成员之间出现利益冲突时无法运用统一标准进行有效调控和指挥,导致集团运作效率不高。管理和运行机制的不健全,使提升集团化办学的整体效益严重受阻。3、集团成员间利益冲突,缺乏深度合作。虽然职教集团在成立之初已制定了相关的章程、达成某种契约,但对成员单位的约束力有限,权利和义务也有限,凝聚合作的积极性较低,导致成员单位间的合作停留于浅显层面,深度不够。具体表现在:院校间的凝聚力较低,内部竞争导致成本耗费较大;成员单位合作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合作动力不足,致使部分企业不愿与院校合作;学院将扩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为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校企合作内容单一化。集团内部利益分配不均导致成员间利益冲突,有效合作的积极性降低。4、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品牌建设。社会对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期望很高,但很多职教集团未能充分认识到职教品牌对提升集团效益的重要价值,品牌建设意识欠缺,职教品牌建设滞后,品牌效益发挥不足。部分行业企业持观望态度,将集团化办学与普通层面上的校企合作混为一谈,合作形式上自身特色凸显不足、缺乏区别对待的意识。高职院校对集团化办学满怀憧憬,但具体实施过程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操作不力严重挫伤了其办学积极性。校企优势利用不足、品牌效益的缺乏使一些职教集团沦为空架子,甚至在发展初期就面临夭折的厄运。 三、解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问题的思考1、完善制度保障,加强政策引导。政策的引导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国家应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赋予职教集团以明确的法律身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其职权范围,从而使集团和政府、行业企业、其他机构等的交流合作得到法律的认可与保障。依法建立集团化办学的资源共享制度,明确规定政、校、企三者的权利和责任,使校企合作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过程中有法可循。制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经费扶持政策,通过专项经费预算增加财政投入,为集团化办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坚持硬性规定与弹性规定相协调、政策激励与制度规范相结合,构建既能满足企业的利益诉求,又能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双赢政策,扭转企业的冷淡态度,实现集团化办学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加速其发展进程。2、优化工作机制,促使各职能部门的有效运作。工作机制不协调是职教集团发展不协调的主要表现。树立正确的职教理念是优化工作机制的前提,首先要树立将职业教育发展置于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市场理念、进行成本核算的效益理念、培养适应多元经济发展的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育人理念。其次要设立源于集团内部又高于集团的统筹协调机构(董事会或监管会),对内协调集团成员间的关系,对外处理与政府、行业企业间的利益和关系,提高集团对外互动的认可度、信誉度和对内的感召力,健全职教集团化运行的动力机制。根据管理扁平化原则,制定有效地引入、退出和评价机制,对集团内各职能部门进行监督和控制,保障各职能部门的有效运行。3、保障企业利益,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企业参与职教集团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只有找准企业的利益所指,才能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因此,保障企业的利益一要赋予企业选拔毕业生的优先权;二要让企业全程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邀请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研拟培养内容,开展订单式培养;三要将企业的制度文化、岗位要求和专业知识纳入教材,使院校与企业全方位对接。此外,院校还可以通过科研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企业共享科研成果;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服务等,保障企业参与职教集团的权益,提高企业的参与热情和院校的声誉,促进校企深度合作。4、树立品牌意识,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品牌是职教集团核心竞争力、综合实力和最大效益的集中体现。纵观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无论“河南模式”还是“江苏模式”,品牌建设是其成功的关键。因此,要树立集团品牌意识,将打造集团品牌特色上升到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战略高度。一要建立集团成员广泛认同的教育理念和集团文化,统一集团化办学的观念,加强内涵建设;根据职教集团自身的特点树立核心价值观,创建独具特色的集团精神文化,并以团风、团标、团歌等物化文化影响集团成员的理念和行为。二要注重集团制度文化建设,通过成员单位长期的探索与协作,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殊需求,集团校区的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训基地管理和师资调配等,创造独具特色的职教模式,打造职教集团品牌,辐射和服务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参考文献:1陈华.关于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4),7-9.2910叶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1.3邓俊芳.论高等职业教育集团J.职业教育研究,2007(2),10-12.48张文,高等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研究以湖南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3,95周飞舟.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若干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2),237.6邓俊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5.7邢清华.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对策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学报.2014(1),15-18.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