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熊十力新易学人生论述评(下)三、新易学人生论的修身理论 熊氏新易学,可以说是由一连串的矛盾运动 构成和展开的。在本体论中,有恒转内部翕 势和辟势的矛盾运动;在宇宙论中,有精神 现象和物质现象的矛盾运动;这些矛盾反映 在人类身上,便有性与形、善与恶及本心与 习心的矛盾运动。熊十力说:“人生要在利 用矛盾、化除矛盾。”人生实践中性主导转 化形、善主导转化恶、本心主导转化习心, 也就是宇宙大生命的矛盾运动中乾阳主导 转化坤阴的具体实现。宇宙大生命与吾人生 命本来是一,人生论与宇宙论本不可分,因 而人类功德的圆满也就是宇宙大生命的保 和太和。这样,熊氏新易学就赋予了人类发 奋图强、精进向上、力臻至善的道义责任, 鞭策人们以推动大宇宙生命运动的使命感 去完善自我,去实现参赞化育的圣学理想。 于是,象一切传统儒学一样,熊氏新易学最 终也把人生论的着力点落到了人生修养上 面,把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修养实践确立为其 人生哲学的核心内容。关于人生实践中的基本矛盾,熊十力说:洪惟大易,以乾表示生命、心灵,以 坤表示物质、能力。乾为阳性,明生命、心 灵有刚健、焰明诸德性也;坤为阴性,明质、 力之暗而无知也。乾坤同为一元所成,一元 不是超脱乾坤而独在上穷宇宙根源,不有复杂之端,何从发展?不有相反之几,何 由成变?是故,有坤之阴暗,万物禀之以成 形;有乾之阳明,万物禀之以成性。性以帅 形,是理之大正;形而累性,则事有反常。事与理违,而万物于是乎多患矣。”64这是说,人生实践中性与形的矛盾,乃是大宇 宙生命运动的必然表现。又说:“善恶互相 违,本乎乾之阳明与坤之阴暗两相反也。阳 明统御阴暗,则矛盾化除,而乾坤合一矣。 人之生也,禀阳明而成性,禀阴暗而成形, 存性以帅乎形,是谓立人道以弘天道。” 65 人类禀乾阳坤阴而来的性形矛盾,在社会生 活中又表现为善与恶的矛盾, 而人生实践就 是要顺应宇宙大生命阳明统御阴暗的基本 法则,存性以帅形,用善来转化恶,这就是 立人道以弘天道,其结果则必然达到天人合 一、与大化同流的圣学境界。更进一步,深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内部去看, 人生实践的基本矛盾又表现为本心与习心 的矛盾。熊十力说:“夫明几发于性灵,此 乃本心。人生而含灵禀气,已成独立体,便 能以自力造作一切善行与不善行。凡行,从 一方言,自其发始以至终了,中经长劫,常 在变化密移中,未有暂时停住;从另一方言, 行虽不暂住,而其前后密移,要皆有余势发 生,退藏于吾身中某种处所,亦复变动不居 而潜流。如吾昔年作一件事,今犹能追忆其 甘苦与得失者,足征其事虽逝,而其余势潜 流并未曾断绝。此潜流不绝之余势,是为习。 习之现起,而投入意识界,参加新的活动, 是为习心。” 66可见,所谓本心,是焰然 灵明之乾阳在人类精神中的投射和表现,理应充当人类精神运动中的主体; 而所谓习心, 则是阴暗沉坠的坤阴通过肉体在人类精神 中的浮现,理当成为人类精神生活中的改造 对象。那么,本习二心的矛盾是如何发生,并当如 何解决呢?熊十力说:“夫人之生也,莫不 有本心;生而成为独立体,亦莫不有习心。 杂染之习缘小己而起,善习依本心而生。人 生既成独立体,则独立体自有权能,故杂染 易逞其势;然本心毕竟不可泯没,则善习亦 时发于不容己。人生要在保任本心之明几, 而常创起新的善习,以转化旧的杂染恶习, 乃得扩充本心之善而日益弘大。此人道所由成,人极所由立也。” 67在熊氏新易学看 来,所谓人生实践,就是禀于乾阳的本心主 体时刻发挥其天赋的主体性,不断地改造和 转化因坤阴而来的习心, 以期达到“保合太 和乃利贞”的至善状态。 人生实践被提升为 宇宙大生命舍故趋新、一往无前的辩证运动 的直接现实、必然逻辑和理性充补,从而使 人生的理想与价值变得象宇宙大生命一样 的伟大、崇高、完美与永恒。这可谓熊氏新 易学以现代新儒学的方式, 回应当代人类生 活中面临的存在危机和形上迷失的动人尝 试。熊氏新易学把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基本矛盾 看成是宇宙大生命普遍矛盾的最高表现和 社会性放大,并希望人类通过自己的自觉行 动来化除这一矛盾,在维护宇宙大生命健康 发展的同时改造并提升自己, 从而实现富强、 安乐、和谐的社会理想。所有这一切,最终 都寄托在一系列具体、 详密的修养理论当中。 下面依次从数个方面来阐释新易学人生论 的修身理论。1.为道日损与默识求仁熊十力认为,古今学术可按老子的说法划分 为“为学”与“为道”两类, 前者以知识积 累为特征,可谓“日益之学”,一切科学皆 属此类;后者以道德修养为特征,可谓“日 损之学”,儒释道三家学术皆属此类。他的 新易学人生论就是一种为道日损之学。他说:“道者,宇宙之大原,人生之本性。学者志 乎体道而实现之,则修为之功唯以损去私意、 私见、私欲为迫不容已之事老子以道是 日损之学,古学百家孰有外此以为学 哉? ” 68又说:“古哲日损之学,其根抵 在心,盖损除一切碍心之物,不容自欺自 蔽。69可见,所谓日损之学,乃是一门以明善的本心损除一切杂染恶习的学问。熊十力认为,日损之学是人生修养中绝对不 可缺少的,否则一切理想与价值都将无从谈 起。他说:“原夫吾人有生以来,常有无量 数的杂染势力隐伏于吾人所不自觉的深渊, 结集一团,恒障碍吾人本来清静的生命,俾 不得显发是故日损之学要在一生中时时于生心动念、举手下足乃至履万 变、当大艰,恒不忘返己照察,肃清内伏之 一切杂染恶根,直以猛力歼灭,无俾遗种。人生爱护其本来清静的生命,必发起大雄无 畏力量,以与本身隐伏之无量强敌斗争。故 日损之功发于自我改造之本愿,所以全性保真,毋失人生至高无上价值。”70总之,为道日损,可谓人生修养必不可少的手段和 前提条件。为道日损之学,是熊十力对儒释道三家学术 的一般性概括。但熊氏新易学只以孔子儒家 为宗,并不一般地接受二家的日损之学。熊 十力认为,佛道两家的日损之学虽不无价值, 但皆有重大过失,只有儒家的求仁之学才是 最完善的道德修养之学。 儒家的日损之学之 所以正确,是因为它不仅讲日损,而且讲日 新,熊十力称之为“孔门敦仁日新之圣学”。 他说:“涵养心性,要在日就弘实,不当专 以日损为务,孔学主求仁。仁心之存于中者, 明睿澄然而绝系,恻隐油然而无缘,忧乐不 违,动静非二。其随感而通也,常于一己之 外知有人伦,于一身之外知有万物。知有物, 故格物而不肯自锢;知有人,故爱人而不忍 自利。是孔子为道之学以求仁为主,明睿之 智日扩而大之,周通万物;恻隐之几日扩而 大之,不隔群伦。故学道在日新,非可以日 损为事也。” 71可见,熊氏新易学的修养 方法不是单纯的日损, 而是日损与日益的统 一;日损的目的是为了日新,而所谓日新又 是指明睿之智和恻隐之情的日益扩大与弘 实,其终极目标则是仁心的敦厚。关于求仁与敦仁的具体方法,熊十力又概括 出“德慧双运”、“智与情交相养”等说法, 并把它们与培养和造就智慧与道德、内圣与外王完美统一的新儒学人格联系起来。他指出:“圣学以敦仁立日新之本。仁之为德, 明睿之智、恻隐之情兼备者也。贞观以发智,体物以导情,二者之功不息,皆所以敦厚其 仁也。深察万变万化万物之所由始,制割大 理,洞彻本原,方是智之至;万物之忧患与 欲乐常随在体察而深了其情实,体察愈深, 同情自不容已,乃至惕然而兴位育参赞之愿, 方是情之至。智造乎深广,情得有启导而能 生动;情养之浓厚,智赖滋润而能体物。智 与情交相养,仁德之日益笃厚,正在是耳。 夫明睿之智,恻隐之情,吾人禀于天者固皆 有其端;而扩之使大、养之弥熟,以完成一 心之仁流行无间、发用无穷者,此乃人之成 能所以弘大天性也。人道其盛乎!”72人之为人,皆有禀受于天的仁德,仁德包括明 睿之智和恻隐之情两方面,但仅现其端。吾 人于人生实践中敦厚仁德, 一方面要深察万 理、洞彻本原以发智,一方面要体验万物之 忧乐以培养同情心,智慧之明睿可以启导同 情而归于贞常,同情之深厚又可以滋润智慧 并激发其位育参赞的事业心, 智与情交相养, 互相推动与丰富,则天德之仁日益开发与弘 大,智近于仁而无私,情近于智而无偏,天 地之间唯是一诚充沛、真实流行,这就是人 道之盛,也是天道之成。总之,德与慧双运、 智与情相资,则位育参赞、内圣外王皆在其 中。把“智与情交相养”的理论进一步具体化, 熊十力又提出默识与思维术相结合的修养 方法。什么是默识法呢?熊十力说:“默识 法者,返求吾内部生活中,而体认夫炯然恒 有主在,恻然时有感来。有感而无系,有主 而不可违,此非吾所固有之仁心与?识得此 心,非可只守之而勿失也,要在事上磨练。 随事随物,知明处当,以扩充吾之仁,是乃 孔子敦仁之学,非程明道识仁之说可得而托 也。” 73又说:“孔子自明其为道之功曰 默而识之。默者,非屏去事物、冥然不 生其心之谓,乃贯动静而恒无昏扰,是为默 也。识者,体认仁心而不放失,即由仁心运 行乎万物万事之交,不令有一毫私意私见搀 杂,是以知明处当,万理平铺现前,故曰默 识也。默识是生生动动,活泼泼的。”74可见,所谓默识,就是返己体认天然明睿、 感而无系的本心之仁,并运用于社会实践的 动静语默当中,随事随地知明处当而动不失宜,恒清静而无昏扰,忧乐不违而道及中庸。 什么是思维术呢?熊十力说:“思维术者, 直任明睿的思维深穷体用,洞然旷观,毋滞 一曲,须会其全;毋妄推度,要必有据。久 之,体用透彻,而心之所以为心,有其源, 有其关系,皆明明白白,无复疑矣。”75可见,所谓思维术,就是在运用默识法的同 时,适当发挥理性思维的认识能力,统观全 宇,洞彻本原,实事求是,真切体认体用不 二的新易学原理,以为人生实践作正确的理 论指导,而不致自陷于盲目与谬误。熊十力 指出,如果忽视思维术,不明本原,不明体 用,则或以心为实体,将超脱现实世界以养 其神;或以物质为实体,将忽视心对物的阴 帅、主导和转化作用,终为物累而不能自拨, 这都将产生无穷的流弊。只有重视思维术, 并通过思维术彻悟体用不二和心物不二及 乾阳主导坤阴等新易学原理,才能正确地发 挥本心的主导作用,裁成辅相,利用厚生, 而归于崇德亲仁。总之,不管是默识也好,思维术也好,都是 敦仁日新的人生修养所不可或缺的。只有把 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交相为用,才能完成 新易学所要求的修养任务。2.返己尽性与不违仁对于人生实践来说,社会生活中性与形、善 与恶的矛盾运动最终都表现为本心和习心 的矛盾,并且最终都集中到这一矛盾上来。 这一矛盾解决的好坏及如何解决,对于人生 实践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每一个人来说, 其精神生活中本习二心的矛盾斗争是相当 复杂的。熊十力指出:“夫人之生也,莫不 有本心;生而成为独立体,亦莫不有习心。 杂染之习缘小己而起,善习依本心而起。人 生既有独立体,则独立体自有权能,故杂染 易逞其势;然本心毕竟不可泯没,则善亦时 发于不容已。” 76心灵内部善与恶的斗争 没有一刻停止,其中的阴阳消长直接对人生 的道路发生实质性影响, 从而使人类普遍面 临堕落和升进的双重可能。熊氏新易学的突出特点, 是始终对人生真善 美的方面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这种积极乐 观的态度是与他同时要求人类必须自强自 奋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他说:“人类的机 体始足为生命发展的优良工具, 故自人类出 现,而生命的德用可以完全显露出来,生命 始能不受躯体的役使,而显发其刚健、焰明 的盛德与盛用。人生元有两种可能:一方面 仍保留动植物受锢于形躯的余习, 一方面自 识其生命而能爱护与尊重生命, 不忍自甘暴 弃。由前一方言,人生有下坠之可能;由后 一方言,人类向上之可能毕竟强大。动植物 为躯体所限制,生命犹受障碍,即本心未得 露出。人的躯体既足以为生命、心灵所凭以 显发之利器,人已能从心灵认识吾人与天地 万物本来一体,故人类不当保留动植物受锢 于形躯之余习,当顺从本心而全其天地万物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