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侧与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 比较单侧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在治疗脑室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脑室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单侧脑室外引流组和双侧脑室外引流组, 每组30例。对两种不同术式的穿刺引流成功率、带管时间、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双侧脑室外引流组在穿刺成功率、带管时间、治疗有效率方面优于单侧脑室外引流组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1. 2 方法 手术方法:局部麻醉下取发迹后2.0 cm, 中线旁2.5 cm为穿刺点, 垂直于双外耳道连线方向, 以颅钻钻透颅骨及硬膜 , 用带导针的硅胶脑室引流管行额角穿刺, 进针 68 cm 时, 拔出导针, 若能流出或用针管抽出血性脑脊液 , 即表示穿刺成功, 引流管最高处高出额头1015 cm。单侧脑室外引流组取脑室出血侧行脑室引流术, 双侧脑室外引流组为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复查CT或头颅MRI见脑室内血肿大部分吸收, 引流量明显减少, 同时脑脊液转清, 夹管48 h后未见生命体征(呼吸、瞳孔、意识等)改变, 就可以拔出引流管。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带管时间进行比较。采用 ADL五级疗效评定标准【1】:日常生活完全自理为级;大部分日常生活可自理为级 ;日常生活需要帮助, 但拄杖可行走为级;意识清醒, 基本卧床为级;植物生存状态为级。级为治疗有效, 其余等级为无效。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双侧脑室外引流组穿刺成功率93.33%(28/30), 平均带管时间 (8.44±2.12)d, 治疗后有效率53.33%(16/30);单侧脑室外引流组穿刺成功率76.67%(23/30), 平均带管时间(10.03± 2.76)d, 治疗后患者有效率26.67%(8/30), 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组在穿刺成功率、带管时间、治疗后患者有效率方面优于单侧穿刺外引流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脑室内出血是指由非外伤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 占自发性脑出血的20%60%【2】。脑室出血后脑室内的积血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 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颅内压增高。高颅压致使脑供血不足, 脑细胞缺血、缺氧, 最终形成脑疝,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 早期手术治疗, 引流出脑室内积血, 减轻血凝块的站位效应, 降低脑室内压力, 疏通脑脊液循环是治疗脑室出血的关键。目前常用手术治疗方式是脑室穿刺外引流术, 既可以引出血液, 又可以改善脑脊液循环, 从而为治疗脑室出血争取更多的时间。单侧脑室外引流管置入出血侧脑室, 引流管常被血块堵住, 脑积水的引流得不到切实保障, 不能有效降低颅内压, 疏通脑脊液循环, 达不到手术效果。双侧脑室外引流术, 凝血块堵塞引流管的几率大大降低, 而且双侧置管术后可以交替注射尿激酶, 加快清除凝血块, 较早地改善脑脊液循环, 降低颅内压【5】。通过本实验两组不同术式的比较, 证实双侧脑室外引流组脑室穿刺引流成功率高, 拔除引流管早, 术后恢复有效率优于单侧脑室外引流组(P0.05)。综上所述, 双侧脑室外引流术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手术方法。参考文献【1】 胡涛, 林勇, 吴春平, 等 .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 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12):33-34.【2】 李浩, 刘文科, 傅敏, 等.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病因和影响预后因素的分析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1, 8(4):181-184.【3】 陈成勇, 管键 , 赵文卿, 等 . 双侧脑室穿刺引流结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全脑室出血78例疗效观察. 山东医药, 2013, 53(1): 36-37.【4】 肖立崇 . 脑室穿刺液化灌洗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临床观察 .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17):1975-1977.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