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美国的现实主义特色外交 以中美关系史为例,一、选题背景,外交思想是一国制定对外战略的基础和指南。 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在对外战略中实施霸权战略其内涵与美国国内的现实主义外交思潮相一致突出了美国国家利益第一的观念、均势霸权的思想与地缘控制的思维。 在中美关系史上,美国展现出来的外交策略一贯极具灵活性,始终以国家利益为中心,在权力均势理论的指导下参与国际交往。自延安时期,经朝鲜战争、台湾危机、两国建交,至21世纪初期在国际舞台上的角逐,美国各时期对化政策中始终贯穿着现实主义外交的思想。,二、中美关系史回顾,1949年20世纪60年代末,1944年美国出于对日作战的需要,派军事观察组到延安,与中共建立了正式联系。之后介入国共和谈,调解期间,对华政策经历了从扶蒋溶共、避免内战到扶蒋、支持内战的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美苏雅尔塔会议划分势力范围的格局,美国被迫调整在亚洲的战略部署,对中国采取遏制、孤立和反对政策。,朝鲜战争的爆发加速和深化了双方的敌对关系。 美国以武力霸占台湾,在外交上发起“不承认”新中国的运动,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经济上对中国进行封锁禁运,指定片面对日合约和重新武装日本作为反苏反华的基地。,背景: 日本战败后,以北纬38度线为界,美国和苏联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的提议。后来,各自扶持自己的势力分别建国。,战争经过: 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美国: 1950年6月27日,派遣海军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军事介入台湾海峡。7月30日,与蒋介石秘密商定设立“美国驻台军事联络组”,共同防守台湾。 1950年9月15日,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并不断轰炸扫射中国东北(美国空军归咎于飞行员导航错误),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11月伍修权在联合国控诉美国侵台罪行。,评价: 美国的参展目的是维护雅尔塔体系构成的国际均势体系,抵制苏联、中国社会主义势力的发展,维持你自身的超级大国地位与在东北亚的既得利益。而最终退出战争也是迫于敌方势力强大,且国内反战呼声日渐高涨,却又得以维持战前的均势状态。与美国而言,目的已经达到。,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美国陷入越南战争,苏联则对外全面扩张。1969年初上台的尼克松认为:为维护美霸权地位,从印度支那脱身是当务之急,加强实力与苏联争夺是根本目标,与中国打开关系则是以上目的的必经之路。 就中国而言,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后,深感苏联对自己的威胁。缓和对美关系,有利于抗争苏联,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还有助于打开外交局面。,1971年7月9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28日中美在上海签订了联合公报,1976年卡特当选为总统,在苏联咄咄逼人的扩张声势下,美方终于在1978年年底接受了对台湾“断交、撤军、废约”三条件。1979年1月1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政府为中美建交所作的努力: 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传话,表达美国建交意愿。形成罗巴秘密通道,最终在中美巴三方的安排下促成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 1971年7月9日美国总统国家事务安全助理基辛格访问北京,并设立巴黎秘密通道。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会谈,28日发布上海公报。 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等坚持对苏强硬,主张联华抗苏,为中美建交积极奔走。,建交过程中的反复: 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之后,美国觉得自己的战略地位得到了改善,企图借助中国压苏联在地区和军控问题上做出让步。 苏联发现自己处于两面收地的被动地位,勃列日涅夫采取了继续仇视中国和对西方施展“缓和战略”。“苏联甚至异想天开,以为能劝说美国与苏联结成反华准联盟”,其降低条件实现了美苏首脑会晤,在军备控制上达成了一系列协议,一时间缓和之风弥漫。 福特执政时期、卡特执政初期,都把美苏关系排在第一位,因此中美建交事务被搁置。在此期间美国政府甚至提出在台湾设置官方联络处。,评价: 美国积极与中国建交的目的是:联合中国抵抗苏联的全球性扩张,维护其霸权地位下的大国均势。而一旦与中国的关系得到改善之后便企图“踏着中国的肩膀跑莫斯科”。 事实证明,美国的外交政策灵活性非常强,其现实主义外交思想促使政府以国家利益为重,能够实时地把握机会,快速地冲破意识形态的阻隔,高效率地达成自己的目的。,1989年6月今天,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了。美国政府带头在西方世界掀起反华浪潮。,1993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后,对中国实行“以压促变”的方针,对华最惠国待遇附加政治条件,在人权、经贸和军控等问题上不断制造麻烦、施加压力。 中国政府对美国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打掉了美国的反华提案。 美国的人权外交和霸权主义行径,损害了中美关系,也损害了其自身利益。克林顿政府迫于形势,于1993年9月宣布调整对华政策,奉行“全面接触”的方针。,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美方迅速声明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美国对反华人权提案的执着: 1990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口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中美进行了数次交锋。在中国的人权问题上美国及其执着,专门提出过西藏人权问题和组织的人权问题,在中国的人权问题上与中国打持久仗。,未提出反华提案的特例: 1991年第47届人权大会上,由于发生海湾危机,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有求于中国,未提出反华提案。1998年,在中国的工作下,欧盟及其成员国都承诺不在人权会上提出或联署反华提案,美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放弃提出反华提案。,1997年 联合国第七次否决反华提案,评价: 现实主义外交思想始终贯穿于美国政府的外交活动中,为了赢得国内某些政治势力的支持,即使是在“人权”这种别国的内政问题上,它也能始终能以先发制人之势,处于主动地位。并且视国际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以争取必要的外部支持。,中国11次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挫败西方国家的反华提案,三、美国现实主义外交特色,国家利益第一,国际政治的本质是权力政治 。 在对外行为层面上,他们倾向于把国家看作马基雅维利式的功利国家,而非康德意义上的道德国家。 均势霸权思想与地缘控制思维。为了维护和扩大自身的权力或力量,国家必须持续地削弱对手的实力或阻止其力量的增长。 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不存在超越国家之上的统治权威,因此国际关系的特征是竞争和冲突。,1、中心思想:,三、美国现实主义外交特色,米尔斯海默:“尽管经常将对手描绘成邪恶或不道德的另类,并宣称自己受更高的道德目标所驱使,但在实际行为中,像美国这样的大国几乎总是按照现实主义原则行事”。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以孟加拉对美贸易为例说明美国的虚伪。 布热津斯基:美国的国家力量“应该首先服务于本国的安全,这几乎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 罗斯福:引用谚语“我的孩子,在严重危难时候你同魔鬼携手同行是可以的,直到你过了难关为止”。,2、代表人物:,在斗争中曲折发展中美关系,以国际形势大背景为外交依据,对华态度总是呈现由强硬到妥协的规律,国家利益,三、美国现实主义外交特色,三、美国现实主义外交特色,优点: 现实主义在研究国际关系时把国家利益置于核心地位。在执行外交政策的过程中是否以国家利益作为决策的核心标准。 提倡客观细致分析在先,理论结论在后。对事物的把握客观而准确。 以其理论的现实性为外交政策提供决策框架,在冷战时代尤显突出。,弊端: 现实主义对人性的看法使人们对人类的命运变得极为悲观。 几乎所有的现实主义者都是把和平的希望寄托在领袖人物的身上,而不是民众、民主的身上。 现实主义并非万能。现实主义强调维护世界和平要靠均势,已被事实证明并不完全可靠。,你的logo,参考资料: 周溢潢:中美关系风云录 宋海琼:朝鲜战争爆发前后中美关系探微 罗艳明:一波三折的中美建交 刘骞:美国现实主义外交思潮的内容及其文化溯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