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林 火 阻 隔 系 统 设 计 规 范 (征求意见稿) Code for the densign of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network system 前 言 根据原建设部建标2007126 号关于印发2007 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的要求,本规范由国家林业局 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制定。 本规范共 7 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一般规定,总平面设计, 工程阻隔带设计,防火林带设计,组合阻隔带设计。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 由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重总结经验,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国家林 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地址:浙江省金华市人民西路 383 号, 邮编:321001,电话:0579-82362644,传真:82362705,电子邮箱: )。 主编单位: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参编单位: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 浙江华东林业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目 次 1 总总 则则1 2 术术 语语2 3 一般一般规规定定5 4 总总平面平面设计设计6 4.1 总平面布置6 4.2 总平面图绘制7 5 工程阻隔工程阻隔带设计带设计8 5.1 防火线、生土带设计8 5.2 防火沟设计8 5.3 防火墙设计8 6 防火林防火林带设计带设计9 6.1 防火林带选设9 6.2 防火林带宽度9 6.3 防火林带结构9 6.4 防火林带树种选择10 7 组组合阻隔合阻隔带设计带设计11 本规范用词说明12 附:条文说明13 1 总 则 1.0.1 为适应林火阻隔系统建设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先进化轨道的 需要,全面发挥林火阻隔系统的功能与作用,提高林火阻隔系统的设 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改建、扩建的林火阻隔系统设计。 1.0.3 林火阻隔系统设计应以森林防火理论、森林生态学、地植物学 为指导,以维护森林安全、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为理念,针对当今森林 火灾发生的规律与趋势,促进森林防火工作由被动扑救向主动预防转 变。 1.0.4 林火阻隔系统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林火障碍物 forest fire barrier 林区内,能阻隔林火蔓延的带状障碍物或屏障。 2.0.2 林火阻隔带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belt 林区内,所有由人工开设或自然形成的,规格符合规定标准,能 有效阻隔林火蔓延的障碍物或屏障。 1 自然阻隔带 natural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belt 由一种自然障碍物组成的林火阻隔带。包括水体、沟壑、沙丘、石 滩、森林等。 2 工程阻隔带 artificial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belt 通过人工措施,由一种无生命的障碍物组成的林火阻隔带。包括 防火线、生土带、防火沟、防火墙等。 1)防火线 fire line 按一定线路,在规定宽度范围内通过清除地表上所有植被措施后, 未经翻起新土能有效阻隔地表火与林冠火的带状空地。 2)生土带 newly-dug soil fire line 按一定线路,在规定宽度范围内通过清除地表上所有植被措施 后,经翻起新土能有效阻隔地表火与林冠火的带状空地。 3)防火沟 fire trench 经地表向下挖掘,能有效阻隔地下火蔓延的沟渠。 4)防火墙 fire wall 由土、石等垒砌而成,能有效阻隔地表火与林冠火蔓延的工程阻 隔带。 3 生物阻隔带 biological obstructing belt 林区内,通过人工措施,由生物障碍物组成的林火阻隔带。包括 防火林带、防火草带等。 4 组合阻隔带 combined obstructing belt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林火障碍物组成的林火阻隔带。 2.0.3 林火阻隔网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network 林区被林火阻隔带分割切块后,形成的多个各自独立封闭又有 联系的阻火网。 1 地上林火阻隔网 ground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network 由能有效阻隔地表火和林冠火蔓延的各种林火阻隔带形成的林 火阻隔网。 2 地下林火阻隔网 underground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network 由能有效阻隔地下火蔓延的各种林火阻隔带形成的林火阻隔网。 2.0.4 林火阻隔网密度 density of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network 一定区域内,所有地上林火阻隔网或地下林火阻隔网的周长之和 与林地面积之比。 2.0.5 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 control area of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network 一个林火阻隔网内的林地面积。 2.0.6 水平结构 level structure 防火林带内的树种在平面空间的分布形式。 2.0.7 垂直结构 vertical structure 防火林带的树冠在垂直空间的分布形式,分乔木型结构、乔灌 型结构等。 1、乔木型结构 tree-type structure 由高度、生长速度基本一致的乔木树种组成的林冠层。 2、乔灌型结构 tree and shrub-type structure 由高度、生长速度基本一致的乔木树种和高度、生长速度基本 一致的灌木树种组成的林冠层。 3 一般规定 3.0.1 林火阻隔系统设计应以批准的林火阻隔系统可行性研究或规 划为依据,明确设计范围的地上或地下林火阻隔网密度、最大控制面 积,以及各类林火阻隔带的工程量。 3.0.2 林火阻隔系统设计应符合森林防火功能的要求,因地制宜,发 挥林火阻隔系统的防护、生态、景观、生产等多种作用,达到功能完善、 布局合理的效果。 3.0.3 林火阻隔系统设计应以保护原有森林生态环境为原则,林火阻 隔带建设范围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古树名木宜原地保留。 3.0.4 林火阻隔带的宽度设置应在保证防火效果的前提下,考虑节省 工程量和土地的占用。除防火沟、防火墙、位于林内的防火林带外,林 火阻隔带的宽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1、国界林火阻隔带宽度,南方林区不得低于 50 米,北方林区不 得低于 100 米。省界、县界、乡镇界,以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 景名胜区边界的林火阻隔带宽度,南方林区不得低于 20 米,北方林 区不得低于 30 米。 2、林缘林火阻隔带宽度,南方林区不得低于 20 米,北方林区不 得低于 30 米。 3、林内林火阻隔带宽度,南方林区不得低于 20 米,北方林区不 得低于 30 米。 3.0.5 当林火阻隔带阻止了野生动物的迁移时,应设置动物通道。 4 总平面设计 4.1 总总平面布置平面布置 4.1.1 林地腐殖质层或泥炭层厚的林区,总平面布置应按地上林火阻 隔网、地下林火阻隔网,实行分类布置。 4.1.2 总平面布置方案,应根据设计范围的林火阻隔带现状,以及地 形地势、森林资源、水系、居民点、道路、墓地分布状况,经勘察、论证、 比较后确定。 4.1.3 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各类林火障碍物,并与其他林业 工程相结合。 4.1.4 林火阻隔系统布局,南方林区应以生物阻隔带为主,北方林区 应以工程阻隔带为主,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生物阻隔带、组合阻 隔带合理优化配置。 4.1.5 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应根据当地火险区等级、自然条件、经营 强度、人口密度、防火要求、被防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和经济条件确定, 并符合以下规定: 1、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省级、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必须 小于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规定的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 其他区域必须小于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规定的特别重大森林火 灾受害森林面积。 2、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应小于所在县(区、市)前十年或前二十 年每次森林火灾平均面积。 4.2 总总平面平面图绘图绘制制 4.2.1 总平面图应以最近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林相图为底图,在 大于或等于 1:25000 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绘制。 4.2.2 总平面图上应标注设计范围内原有的各类林火障碍物、居民点、 物资储备库、墓地等。 4.2.3 林火阻隔带着色,应采用单线彩色分类型表示,自然阻隔带着 天蓝色(R:135,G:206,B:235),生物阻隔带着绿色(R:0,G:255,B:0), 工程阻隔带着棕色(R:128,G:42,B:42),组合阻隔带着黄色 (R:255,G:255,B:0);现有林火阻隔带画实线,设计的林火阻隔带画 虚线。 4.2.4 每个林火阻隔网内应标注编号、林地面积等信息。 5 工程阻隔带设计 5.1 防火防火线线、生土、生土带设计带设计 5.1.1 防火线、生土带选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防火线、生土带应设置在地势平缓、森林植被与地被物少、 土壤瘠薄的林缘地带。 2、防火线、生土带不得沿陡坡、峡谷穿行。 3、林内不得开设防火线、生土带。 5.1.2 防火线、生土带宽度执行本规范 3.0.4 的规定。 5.2 防火沟防火沟设计设计 5.2.1 防火沟应设置在林地腐殖质层或泥炭层厚,容易发生地下火的 林内。 5.2.2 防火沟开设方向应垂直于主导风向,坡地时垂直于坡向。 5.2.3 防火沟规格应按以下规定设置: 1、沟深应达到腐殖质层或泥炭层的底层以下 0.20.5 米。 2、沟顶(沟面)宽度为 1.01.5 米。 3、沟底宽度 0.30.5 米。 5.3 防火防火墙设计墙设计 5.3.1 防火墙宜设置在林缘。 5.3.2 防火墙规格应按底宽 80 厘米、上部宽 40 厘米、高 1.5 米的规 定设置。 5.3.3 每隔一定距离应设置人行通道。 6 防火林带设计 6.1 防火林防火林带选设带选设 6.1.1 防火林带应设置在适宜防火树种生长的地段。 6.1.2 防火林带应在保证森林防火效能的前提下,根据培育目标进行 设置。风景旅游区(点)宜设置景观型防火林带,山脚田边宜设置经济 型防火林带。 6.2 防火林防火林带宽带宽度度 6.2.1 国界、省界、县界、乡镇界,以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 名胜区边界的防火林带宽度执行本规范 3.0.4 第一款的规定。 6.2.2 林缘防火林带的宽度执行本规范 3.0.4 第二款的规定。 6.2.3 林内防护林带宽度南方林区不得低于 10 米,北方林区不得低 于 20 米。 6.3 防火林防火林带结带结构构 6.3.1 每条防火林带应按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分别进行设计。 6.3.2 防火林带的垂直结构应按防火林带所在位置的林火种类进行 设置。山脊宜选择乔木型结构,其他地段宜选择乔灌型结构。 6.3.3 防火林带的水平结构应根据防火树种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和 林带垂直结构要求确定,并符合以下的规定: 1 林木在地面上的分布应均匀。 2 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乔木类防火树种的造林密度宜比其他 防护林的造林密度小。 3 设置在山脊的防火林带,林带中间必须留有宽度 4 米以上的 通道。 4 设置在山脊、林缘的防火林带,林带行的走向宜与相应的山 脊线、林缘线平行。 6.4 防火林防火林带树带树种种选择选择 6.4.1 树种选择除应执行 GB/T 15776 规定外,还应考虑 6.4.26.4.4 的要求。 6.4.2 防火树种应选择难以燃烧、抗火性和耐火性强、生长速度快、 萌芽力高,能在本地正常生长的树种。 6.4.3 下层林木耐荫,与上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