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3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5页 / 共63页
第6页 / 共63页
第7页 / 共63页
第8页 / 共63页
第9页 / 共63页
第1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石太客专隧道部分施组1.1 工程概况1.1.2 工程概况介绍1.1.2.1 工程简介本工程隧道共计隧道 7 座,累计 2840 延长米。分别为:牛家滩 1号隧道,全长 315 米;牛家滩 2 号隧道,全长 635 米;红沟 1 号隧道,全长 113m;红沟 2 号隧道,全长 250m;红沟 3 号隧道,全长 193m;红沟 4 号隧道,全长 199m;岗底隧道全长 1135m,隧道总体分布相对较集中,均为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层老黄土地层施工隧道。1.1.2.2 设计简介(含技术标准)新建石太客运专线隧道工程为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隧道运营是速为 200Km/h,均采用曲墙式带仰拱复合衬砌,长度大于 500m 的隧道内均在两侧设置贯通整个隧道的救援通道,救援通道宽 1.5m、高2.2m,外侧距线路中心距离为 2.3m,考虑到高速列车通过时在隧道内要形成气流微压峰波,本工程隧道在进、出口处各设 20m 范围内设置缓冲结构,缓冲结构断面面积为普通地段隧道内轨顶面上净空面积的1.5 倍。1.1.3 主要工程量(见下表)序号 隧道名称 进、出口里程 长度(m)1 牛家滩 1 号隧道 DK163+320DK163+635 3152 牛家滩 2 号隧道 DK163+690DK164+325 6353 红沟 1 号隧道 DK164+458DK164+571 1134 红沟 2 号隧道 DK164+993DK165+243 2505 红沟 3 号隧道 DK165+282DK165+475 1936 红沟 4 号隧道 DK165+733DK165+932 1997 岗底隧道 DK175+070DK176+205 11351.1.5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21.1.5.2 工程重点分析及对策本工程隧道施工,由于开挖断面临空大,且进口地质均为第四黄土层,故安全进洞控制为施工的关键重点所在。相应对策:1.1.5.2.1 进洞前对边仰坡进行加固。1.1.5.2.2 采用大管棚超前加固进洞端覆盖层薄弱地段。1.1.5.2.3 采取分部留核心土法开挖,联并工字钢架支护。1.1.5.3 工程难点分析及对策本工程隧道在特殊黄土地层中穿过,开挖后的围岩稳定是本工程中的施工难点所在。相应对策:1.1.5.3.1 开挖前采取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拱顶围岩。1.1.5.3.2 采取小临空、短进尺、普通黄土地层采取分部留核心土法施工;湿陷性普通黄土地层采取分部中隔壁法施工1.1.5.3.3 开挖初喷后及时支护工字钢架。1.2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2.3 施工流程及施工顺序本工程隧道划分为两个施工区段,分别由隧道一、二队组织施工,根据隧道分布的特点,特做如下施工流程安排:第一施工区段隧道共计 6 座(累计 1705 延长米) ,由隧道一队承担施工任务,根据工程量及隧道地处特征,首先同时开工牛家滩 1 号隧道、牛家滩 2 号隧道以及红沟 1 号隧道,其次待红沟 1 号隧道完工后,施工人员转往红沟 4 号隧道施工;待牛家滩 1 号隧道完工后,施工人员转往红沟 2 号隧道施工;牛家滩 2 号隧道施工人员转往红沟 3号隧道施工。第二施工区段仅有岗底隧道一座(1135 延长米) ,拟安排隧道施3工二队负责对口掘进施工。1.2.4 总体施工方案第一施工区段:牛家滩 1 号隧道、红沟 2 号隧道均从出口端单口独头掘进;牛家滩 2 号隧道、红沟 1 号隧道、红沟 3 号隧道、红沟 4号隧道均采取从进口端单口独头掘进。第二施工区段岗底隧道分别从进、出口对口掘进,其具体各部施工方案如下:超前支护:为控制开挖后隧道拱部坍塌,在开挖轮廓外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洞顶地层,形成拱形固结结构。开挖:根据隧道通过黄土地层的情况,在普通黄土地层中采取分部开挖法(留核心土法) ,在湿陷性黄土地层中采取中隔壁法施工。初期支护:采用径向砂浆锚杆、钢筋网、工字钢架以及喷钢钎维混凝土进行联合支护,来抑制二次应力分布带来的坍塌及变形。复合衬砌:采用自制简易模板台车,整体一次浇筑高性能钢筋混凝土复合衬砌。附属工程:洞内水沟、电缆沟、避车洞以及洞外缓冲结构物安排与高性能混凝土复合衬砌平行施工作业。1.3 施工进度安排1.3.2 阶段工期及安排1.3.2.1 本工程隧道共分两个施工区段,其中第一施工区段于2005 年 9 月 1 日进入施工准备阶段,于 2005 年 11 月 1 日同时平行开工牛家滩 1 号隧道、牛家滩 2 号隧道以及红沟 1 号隧道施工。1.3.2.1.1 红沟 1 号隧道于 2006 年 2 月 20 日结束开挖,开挖人员调往红沟 4 号隧道进行施工准备工作。1.3.2.1.2 红沟 4 号隧道于 2006 年 3 月 15 日开工,计划于 2006年 8 月 15 日结束开挖,开挖人员调往红沟 3 号隧道进行施工准备工作。41.3.2.1.3 红沟 3 号隧道于 2006 年 9 月 15 日开工,计划于 2007年 3 月 15 日衬砌施工结束。1.3.2.1.4 牛家滩 1 号隧道于 2006 年 6 月 30 日结束开挖,开挖人员调往红沟 2 号隧道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1.3.2.1.5 红沟 2 号隧道于 2006 年 7 月 15 日开工、计划于 2007年 2 月 15 日衬砌施工结束。1.3.2.2 第二区段岗底隧道于 2005 年 9 月 1 日进入施工准备阶段,2005 年 11 月 1 日同时从进、出两端对口掘进,于 2007 年 1 月 31 日结束衬砌施工。第一施工区段隧道工期安排:施工准备:2005 年 9 月 1 日2005 年 10 月 30 日。牛家滩 1 号隧道开挖、支护:2005 年 11 月 1 日2006 年 6 月 30日。牛家滩 1 号隧道复合衬砌:2006 年 1 月 1 日2006 年 7 月 5 日。牛家滩 2 号隧道开挖、支护:2005 年 11 月 1 日2007 年 1 月 30日。牛家滩 2 号隧道复合衬砌:2006 年 1 月 1 日2006 年 2 月 10 日。红沟 1 号隧道开挖、支护:2005 年 11 月 1 日2006 年 2 月 20 日。红沟 1 号隧道复合衬砌:2006 年 1 月 1 日2006 年 2 月 28 日。红沟 4 号隧道开挖、支护:2005 年 3 月 15 日2006 年 8 月 15 日。红沟 4 号隧道复合衬砌:2006 年 4 月 30 日2006 年 8 月 30 日。红沟 2 号隧道开挖、支护:2006 年 7 月 15 日2007 年 1 月 30。5红沟 2 号隧道复合衬砌:2006 年 8 月 30 日2007 年 2 月 15。红沟 3 号隧道开挖、支护:2006 年 9 月 152007 年 2 月 15。红沟 3 号隧道复合衬砌:2006 年 11 月 12007 年 3 月 15。第二施工区段隧道工期安排:施工准备:2005 年 9 月 1 日2005 年 10 月 30 日。岗底隧道开挖、支护:2005 年 11 月 1 日2006 年 12 月 30 日。岗底隧道复合衬砌:2006 年 1 月 1 日2007 年 1 月 31 日。1.4 主要工程项目和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和方法61.4.6 隧道工程1.4.6.1 概况1.4.6.1.1 本工程隧道主要分布于新石太客运专线DK163+320DK176+205 范围、共计隧道 7 座、累计 2840 延长米。其中,第一施工区段(DK163+300 DK169+179)内共计分布 6 座、累计 1705延长米,第二施工区段(DK169+179 DK177+400)仅有隧道 1 座、长1135m。隧道总体分布相对较集中。1.4.6.1.2 本工程隧道所经过地层以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层老黄土为主,自稳能力差,且进、出口地表覆盖较薄,洞身范围有个别湿陷区域,施工中大多需采用人工分部开挖。隧道均离城市及村庄较远,交通及为不便。1.4.6.1.3 新建石太客运专线隧道为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设计运营时速为 200Km/h,均采用曲墙式带仰拱复合衬砌。隧道内轨顶面宽 13m,净高 8.32m,两侧设置贯通整个隧道的救援通道,宽 1.5m、高2.2m,工程技术作业空间为 0.3m 宽,因高速列车通过时在隧道内要形成强气流微压峰波,故在隧道进、出口处各设 20m 范围的设置缓冲结构物,缓冲结构断面面积为普通地段隧道内轨顶面上净空面积的 1.5倍。1.4.6.2 施工方案1.4.6.2.1 为满足招标文件中的工期要求,结合本工程中隧道的7工作量和我单位的隧道综合施工能力,本工程隧道分两个施工区段,由隧道第一、二施工队负责施工。隧道施工一队负责牛家滩 1、2 号隧道以及红沟 1、2、3、4 号隧道施工,隧道二队负责岗底隧道施工。1.4.6.2.2 考虑到施工劳力,机具、设备的合理配置,以及隧道施工中弃碴的利用,本工程隧道掘进方式安排如下:牛家滩 1 号隧道、红沟 2 号隧道均从出口端单口独头掘进;牛家滩 2 号隧道、红沟 1 号隧道、红沟 3 号隧道、红沟 4 号隧道均采取从进口端单口独头掘进;岗底隧道分别从进、出口对口掘进。1.4.6.2.3 由于本区段隧道地质条件差,大多为黄土地层,且进、出口地表覆盖层较薄,故施工中坚持“短开挖、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早衬砌”的施工原则。1.4.6.2.4 由于本区段隧道进、出口均覆盖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层老黄土,结构松散,对开挖中的洞身稳定不利,故在施工前首先清除洞顶松散浮土,以确保进洞安全。1.4.6.2.5 本区段隧道施工,在普通黄土地层中采取分部留核心土,六步平行流水作业施工(即:上半断面环状开挖支护;上半断面核心土开挖、进行监控量测;下半断面核心土开挖;下半断面边墙马口开挖支护;仰拱、填充;复合衬砌) ;在湿陷性黄土地层中,采取分部中隔壁法八步平行流水作业施工(即:上半断面中隔壁开挖、支撑;上半断面左拱部开挖、支护;上半断面右拱部开挖、支护、进行监控量测;下半断面中隔壁开挖、支撑;下半断面左边墙马口开挖、支护;下半断面右边墙马口开挖、支护;仰拱、填充;复合衬砌) 。为保证复合衬砌不渗、不漏,洞内模筑衬砌均采用钢模衬砌台车全断面整体灌注,并在施工完的衬砌背后进行充填式压浆。1.4.6.2.6 施工支护采用 42 超前小导管注浆和 102 钢管棚预加固围岩。以喷射 C20 混凝土、钢筋网,砂浆锚杆、工字钢架做为施8工支护。1.4.6.2.7 隧道弃碴均采用侧翻式装载机装碴,自卸车运输。在开挖弃碴之前,为保持生态环境,首先做好浆砌挡碴墙防护工程,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碴顶复耕、绿化。1.4.6.2.8 在距开挖面 30 米以外先将两侧边墙、墙址及仰拱基底挖基到位,按设计要求支立好仰拱拱址模板,仰拱砼每 2030M 集中灌注一次。1.4.6.2.9 待仰拱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复合式衬砌采用自制简易模板台车,配合自动计量拌合系统、拖式型砼输送泵及砼搅拌运输车进行全断面整体作业。1.4.6.2.10 在设计隧道进、出口以外 20m 范围加接明洞,设置进、出口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应与洞内第一组衬砌应连为整估结构,并预留 减压孔。1.4.6.2.11 施工用水采取就地打水源井,水泵集中抽至洞顶设置高位水池,满足支护喷混凝土施工用水需求;施工用电采取从当电力干线引入在隧道顶部安设高压变电台来解决施工用电及照明需求;施工出碴便道采取拓宽既有乡村便道或新建的方法来解决。1.4.6.3 施工工艺和方法1.4.6.3.1 洞口边仰坡施工边仰坡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修整坡面,分层依次开挖,根据开挖高度采用锚、喷、网方法加固边仰坡坡面。根据洞顶覆盖层厚度及地层稳定状况,确定边仰坡加固锚杆的布置,通常为 1.0m 上、下、左、右交错布置,喷射 10cm 厚 C20 混凝土固结边仰坡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