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文章浅谈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思考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作为肩负着学校思想教育的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了解新的课程改革对学科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方法,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相统一,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也只有切实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为学校的德育工作保驾护航,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增添辉煌的一笔。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改革自教育部年规定,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课调整为四门,将原来的“主义哲学原理”、“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整合为“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前分列的“思想概论”、“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整合为“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另两门思想政治课则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第3次对思想政治课进行大的调整。此次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调整既是适应高校当代主义理论教学科研的需要,也是适应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需要,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这一课程的建设。进人新世纪,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事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项战略任务。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原因1、教学方法守旧:重理论体系阐述,轻实际问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把理论知识的积累视为教学的“硬任务“,而把能力、素质的培养,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真正树立视为“软任务”,单纯强调理论知识、观点的传授,而较少考虑方法的掌握、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培养的学生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对相关社会问题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亦不能用积累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这样的讲课方式既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渴望,也不能进行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造成学习方式的单调和学习效果的低下。2、教学手段滞后:重教师单向“灌输”,轻师生双向交流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是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基本特征是“一多一少”:教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重教有余、启发不足。政治课授课的过程被形象地描述为“幻灯片一打,睡倒一大片”,很多教师过分依赖幻灯片,把授课过程等同于读幻灯片的过程;有的老师上课没有突出主题,脱离授课计划,把政治课当成故事课。有的教师以权威自居,尽管把教学内容设计得很好,但难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3、教学效果不理想:缺乏实效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不专心听讲的、不带教科书的、睡觉的、小声说话的学生大有人。归纳起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映基本上有三种:一种是“全盘接受”,不动脑思考,上课不过是走个过场;一种是“部分接受,部分质疑”,这些学生有的能主动找老师探讨问题、抒发己见,有的则保留问题、心存矛盾;还有一种是“完全排斥”,认为所学的内容与现实脱节,没有意义。前两种是绝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反映,后一种则存在于极少数学生当中。这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难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缺乏实效性。二、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第一,教学观念更新以学生为本。大学生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和主体性明显增强,对同一件事情往往有着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愿意在众人面前张扬自己的个性,喜欢与众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要注意到当代大学生上述思想观念的变化,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首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内心需求、兴趣爱好,合理调整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要体现尊重与平等。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学生的民主与权利、学生的个性、隐私与尊严等。遵循学生与教师平等的原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要凸显教育的服务功能,以学生为教学评价的主体。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集中学生的智慧,反映学生的意愿,心系学生的利益,要以大学生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作为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因此教师只有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参与对理论的思考、分析,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第二,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政治课教学应该突破传统的过分注重课本上的一些机械的,过于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框框,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知和内化,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教师要主动去了解社会,去了解学生,并把课本知识有机的融入到社会生活,融入到学生实际中去,激活教材知识,用活教材知识,淡化机械的记忆,重视知识的内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和疏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健康的成长,也才能过到思想政治课所要实现的德育功能。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参与、淡化机械和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让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认知,这不仅让同学感受到知识就在身旁、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而且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总之,注重对教材的“深化”“、细化”“、立体化”“、自主化”的研究,使普通内容哲理化、政治语言生活化、深奥理论通俗化。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注重社会实践。拿出一定的课时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被很多高校证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协同进行,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正是这种结合的最好形式。社会实践给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加深对社会认识的良好机会,使大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与社会接触,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去看、去问、去思考、去探索人生的真谛,知晓乡情、民情、世情、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从而自觉拥护党的政策,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也自然提高了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三、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时代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在原有学科基础上,经过合并重组,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体系。改革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增添了许多新内容,更好地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接轨学生的专业实际。一是增加了经济全球化与民族独特性的内容。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最显著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它既有可能形成国际范围内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又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更严峻的挑战。目前开放社会的信息来源、传播渠道和内容多种多样,使人们不可避免地面对各种意识形态、社会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因此,在新的教学内容上,增强了时代感和现实性,对于引导学生着重理解当今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使大学生既有世界眼光,又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既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能自觉融人世界优秀文化之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二是增加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这一时期,往往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突出、瓶颈约束加剧的时期,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丧失发展机遇。这不仅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而且会使我国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无法支撑,同时也不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地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改革后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加这面的内容,对于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本质和核心很有帮助。三是增加了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30年的成长已日臻成熟,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近年来,由于发展不均衡、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等原因,不和谐因素已经显现。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务之急。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认清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是我国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引导学生面对利益多元化,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树立社会共同理想,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张作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浅析,人文周刊,23、陈国庆: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光明日报,.114、王卫平: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福建医科大学学报,.75、梅政: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意义与思考,广州师范学院院报,.56、胡福民: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看法,湖南商贸学院党报,.47、张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改的思考,东北师范学院,.12第二篇:谈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思考谈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思考学号:0903040004姓名:陈章龙一、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三大重点。实现课程功能、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2(一)课程功能。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转变。.2(二)教学目标。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2(三)教与学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3二、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三大难点.3(一)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来自旧观念的束缚。.3(二)课程改革的最大困难。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评价与考试制度。.3(三)课程改革的最大挑战。研究性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师要指导研究性学习,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三、课程改革教学中容易产生的三大误区.4摘要。新课改给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一支强生剂,但现代教育的理念及方法尚处于探索之中,目前中学思想政治新课改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教学改革必须不断深入推进,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随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到新课改教学实践的行列,思想政治新课改教学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关键词:思想政治;新课改;教学;思考面对着信息化和国际化高度发展、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基础教育作为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石作用更加凸显的时代,面对着物质生产的高速发展而精神生产相对薄弱的时代,面临着现代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精神、道德、生态、知识压迫危机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种种困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思潮风起云涌,全球教育改革迅速发展,各国都在积极应对努力培养适应未来生活的全面发展的人。面对如此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教与学的评价和管理制度。因此,我认为高中思政教学推进新课改的重难点和容易产生的误区有如下几个方面:一、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三大重点。实现课程功能、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一)课程功能。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转变。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