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魔鬼出没的世界读书笔记时间:2012 年 11 月 20 日 地点:寝室距离得到这本电子书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久,但直到今天才静下心来,开始阅读这本书籍,心里有点内疚。现在弥补它最好的办法就是加紧阅读,认真领悟了。书的名称好引人入胜魔鬼出没的世界 ,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带着这份憧憬,我开始阅读这本书的序言部分,了解到这本书的探讨的核心话题阐述科学与伪科学区别。读到这儿,头脑中闪现的对于科学的认识,大概是用实验的方式检验后,得到证实的对于自然现象、物质等的解释;而伪科学让人联想到的即是迷信、宗教等虚幻的东西。本书究竟用怎样的方式来阐述二者,让人好期待。看了书的序言,对作者自己是如何开始对科学产生兴趣、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哪些人和事对他以后的科研生涯中产生了启蒙和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非常有感触和共鸣。很多时候周围环境以及师长的教育方式、行事风格,对当事者以及周围人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应该不仅让他们知道是怎样,而应该注意培养他们怎样得到这样的结果的过程以及如何思考的方式方法。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很平庸,没有超长的智慧和傲人的成果,而有着相当成就的人占的比例很少,我想原因不能仅仅归咎与先天差异,很大程度上缘于大家所受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从而对问题的思考、解决办法也都不尽相同,从而获得成果的自然也不一样。时间:2012 年 11 月 21 日 地点:寝室看了本书的序言以及前两章之后,对本书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对本书的标题也有了新的认识,这里的魔鬼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鬼怪,这本书也不是一本以科幻为主题的小说,而是一本批判伪科学的书籍。生活中大部分对科学感兴趣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了解科学,他们口中经常谈论的自己非常了解的、或道听途说得到的科学知识,不过只是一些未经证实的、但却不容易得到证实的,却又非常吸引人的伪科学。比如本书第一章中,作者记述的那位他碰到的“巴克利”先生,他对科学有着极大的兴趣,阅读了解了许多常人不太知道的“科学” ,并以此作为自己非常自豪的一件事,他向“搞科学的家伙”本书的作者交流时,所谈及的科学,包括了“空军基地冷藏的外星人” 、 “水晶球” 、 “诺查丹玛斯的预言” 、 “占星术” 、 “都灵的寿衣”等再玄乎不过的“科学” 。他非常渴望得到萨根博士的认同,但却不得不使他大失所望。萨根博士评价“巴克利”先生说,他的确有对宇宙间神奇事物具有本能的好奇心,他想了解科学,但是在科学尚未达到他的面前时就已经消失殆尽。事实上这并不能归咎于“巴克利”先生盲目崇拜科学、不经过推理就轻易相信“科学” 。我觉得究其原因,大部分的责任在于我们的社会从来没有告诉过他如何鉴别真正的科学和廉价的模仿。事实上,他对科学一无所知。默认的科学绝对不能盲目作为真正的科学来吸收和理解;口口相传和历史沿袭下来的东西未必都能信、反而容易误导普通大众。因此敢于对权威提出质疑,用敢于质疑的态度做学术、带着怀疑的眼光来审视所谓的权威。时间 2012 年 11 月 22 日 地点:寝室科学的发展主宰着国家的经济命脉。伪科学的存在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究竟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呢?每个民族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信仰,而信仰又依托于宗教、玄学,人们靠神灵来慰藉现实中的精神缺失。如果以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待宗教、神灵之类的东西,必定只能将其定义为“伪科学” 。既然他们能历代沿袭流传下来,必定有其存在的理由和让人信服的地方。他们能弥补人们精神上期待、而实际生活中却缺失的东西,让人对生活保有预期的期待和憧憬。这些也许能成为这类型的伪科学存在的缘由,但绝不能完全将生活的世界付诸和依托于此。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将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不注重科学研究,我们的物质世界将极度匮乏,社会必将陷入一种退步不前、玄虚空洞的奇怪状态中。部分伪科学弥补了人们的精神缺失、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渴求,他们的存在是由于现实生活的不完美,在寻求解决“不完美”的方式方法时,无计可施的时候,就只能依托于情感寄托,渴望有“神助” 。这些伪科学都经不起科学的推敲,生活中也许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无计可施的时候,会祈求上天、会烧香拜佛,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问题得到解决。这些办法到底有没有用呢?回想一下,也许某次这样的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我们确实祈求过“神助” 。那么我们是不是除了“神助”就再也没采取其他的办法了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同样为了解决问题,而想计策,试图通过科学而又实际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之前的祈求只是作为处于无计可施却又无可奈何的时候,为了让自己不至于无法继续面对问题时采取的精神慰藉的途径。作者把伪科学和科学区别看待,加以分析。目的也许不仅在于批判伪科学,更为重要的是要说明伪科学存在的原因以及如何树立对科学的严谨审视的态度。时间:2012 年 11 月 23 日 地点:寝室科研的过程重于科研最后得到的结果。科研过程,首先需要发现值得探讨钻研的问题,其次得组织一批具有良好的科研态度、科研精神的科研人员,然后还得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经过这样的过程,得到的结果是否与预期吻合。这期间得到的反馈信息一定都是真实、客观、具有说服力的。因此注重科研过程比一味期待预期结果更具有价值。科研的过程是艰辛而又漫长的,这个过程中当事人必须时刻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不能穿插个人的情感和被利益左右。真理是严谨的,一旦涉及到这些成分,结果就不再“确信无疑” 。联系现实,普通大众经常对撰有“权威”二字的发言、科研成果等不假思索的接纳、吸收。不敢,甚至是不愿意带着怀疑的眼观来审视这些言论,这样一来,作为权威机构发言人的话,可以不必经过考证就顺理成章的博得世人盲目的听信。 “以理服人”的观念在权威面前似乎不再有意义,一味的接受结果,便成了简单易行、无足轻重的省事之举。不怕麻烦、有胆识、坚持原则,这些精神在科研的过程中显得弥足珍贵,然而现实生活中不但没有给科研提供标准的、严谨的、纯净的环境,反而参杂着各种与个人利益挂钩的因素,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能保持科研应具备的精神,确实不容易。时间:2012 年 11 月 24 日 地点:自习室伪科学在科学人文的大背景之下,竟能如此盛行,表面上看,确实让人匪夷所思,但仔细想想其中的神秘莫测、玄虚奇妙实在吸引眼球。但我们却不能因为这样而放弃对真理的追逐。事实上,真正的科学中还是有许多东西同样令人激动、更具挑战。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这些经得起推敲、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广泛地使用,不必抱着碰运气的心态去试验。这样的“权威”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比如人类对自身的了解,从最初的“上帝造人说”到“自然发生说”再到“动物祖先说” ,这一系列的发展从唯心神学、到唯物论、再到科学的生物科学解释。验证了科学必将取代伪科学的事实,无论预期怎样,要想得到一个让人无懈可击、不得不信服的结果,必须依赖实验。用实验验证的结果作为科学的根据。科学是严谨的、科学研究是枯燥的,但是科学引领人的心灵却是浪漫的。它要敬畏生命、它要众生平等、它要热爱大自然。因此它才能最终为世人所接受。伪科学只能满足部分人的需求,维护部分人的利益,在人权社会的今天,只维护少数人利益的伪科学会逐渐失去民心,不能被普罗大众所接受。时间:2012 年 11 月 25 日 地点:寝室关于外星人、水怪、野人的新闻,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无论是电视新闻、媒体传播、专家学者的研究调查结果,都无法让我们对结果有个清晰的认识。作为普通人,大部分都只能选者被动的接受结果,如果这些是事实,那么媒体充当的角色是为社会公民普及科学知识的传播媒介;如果这些又是为了赢得关注度、提高收视率而伪造出来的“事实” ,那么他们所做的事就仿佛是在不负责任的“愚民” 。联系我们国家自己的状况,我们缺乏的不光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科学人才,甚至连最基本的科研精神都不具备、我们关注科学热点、对科学的趣味取向大部分都不在真正有价值、有实质意义的问题上。国人对野史感兴趣、对那些玄幻神学感兴趣、对那些“天外飞仙”之类的新闻感兴趣,无非是想掌握某种思想武器,一种很有功力作用的思想武器,这样的武器会让自己在嘈杂繁乱现实生活中摸到某种方向,以优于其它人的生存能力,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物质基础,掌握比其他人更多的权利和资源甚至玄学也能指引你绕开许多灾难。中国的影视、图书、比起美国等发达国家,更倾向于描写一些神话类、跟历史相关的故事。过去的某个时期,关于“特异功能”的书在中国大肆传播,那是国人缺乏科学思考方法的最好体现。直至今日,一些讲述“濒死体验”、 “未解之谜”、“神秘遗迹” 、 “灵异事件”的书仍然很有市场。而读这些书的人也和“巴克利”先生一样,自认为对“科学” 感兴趣。针对科学在我国传播的特殊现象,我们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弘扬一种正确的崇尚科学的精神。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