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市老干部精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面对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新要求,适应老干部对象将从双重主体转向单一主体的新实践,在精准理念指导下,实施精准转型,做好精准服务,对于推动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我们于XX年X月X月,以机关干部为主,吸收专家参加,组成五个调研组,集中力量,深入基层,对新时代全市老干部精准服务工作进行专题大调研。调研范围涉及市本级、X个城区、X个市直单位、部分企事业单位,以及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市老年大学和部分社区。调研内容包括老干部“三项建设”、流动老党员服务管理、老干部精准服务、正能量作用、工作队伍建设情况等主要方面。调研方法采取座谈讨论、实地考察、数据采集、文献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围绕调研主题和重点内容,共撰写调研分报告X份、综合报告1份。本报告充分吸取上述报告的前期成果,对XX市老干部精准服务基本实践和前期探索进行深入研究和再思考。调研结果表明,精准服务理念在老干部工作领域引起前所未有的新反响,精准服务环境呈现优化发展的新特点,精准服务趋向已然步入改革创新的新阶段。这一切,将有力推动新时代老干部工作在继承创新转型中实现高质量精准服务。深度思考,新时代的老干部工作应该进一步实现思维突破,以精准转型推动老干部工作的高质量精准服务。一、准确把握老干部工作精准服务的新时代内涵为老干部服务是老干部工作的基本内涵。自从1982年建立老干部工作制度以来,历经38年发展历程,这一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定位要求。调查情况表明,精准做好新时代老干部服务,首先必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宽广的服务视野,突破生活服务的狭隘思维,对其服务取向有一个新的认识。座谈讨论中,大家从新时代要求出发,在精准服务内涵上高度统一认识,认为应切实做到“三个坚持”:(一)坚持政治首位的精准引领政治首位的基本内涵,将老干部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政治首位基本属性,决定老干部服务工作的首位意识。干部退休制度“这件事在党的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老干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们党的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承载着党中央关心爱护广大老同志的重要任务。老干部工作别的国家肯定没有,其他党也没有,我们有,这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特色。”这一重要论述,把老干部工作的特殊重要地位提升到新高度,把做好老干部工作的特殊重要意义提升到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XX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系列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市委常委会对做好全市老干部工作进行多次专题研究,召开全市老干部工作会议作出工作部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强调要“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牢牢把握正能量价值取向,推动老干部工作在精准服务中转型发展。调查证明,XX市老干部的价值观取向总体向上。广大老干部离退休前,大多担任领导职务。他们理想信念坚定、群众基础牢固、知识储备深厚,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离开领导岗位后,他们在干部群众中仍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我们把组织老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充分发挥老同志的重要作用。XX市老干部工作在新形势下创新突破,挖掘、培育和推广了一批全国性先进典型。老干部工作部门实施的正能量引导。例如,将获中组部肯定的“红色引擎工程”引入老干部工作领域,进一步激活老干部中的“红色细胞”。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市委老干部局认真开展老干部“建言十九大”“畅谈十八大以来变化、展望十九大胜利召开”系列活动,同时紧扣为建设“三化”(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XX增添正能量,充分发挥老干部积极作用,引导他们献计献策,帮智出力,为复兴大XX打下坚实基础。街道社区探索的正能量实践。例如,在社区基层治理中,常青花园社区一批处级退休干部不忘初心,率先亮出党员身份、作出党员承诺,用党建引领社区居民服务,促进社区成为全国文明单位、社区党组织成为全国和省市先进,“党员常青”现象得到中组部调研组充分肯定。XX市委和市委组织部因势利导,推动全市性“党员常青”创建实践。离退休干部自身的正能量示范。例如,XX警备区原政委XX坚守初心躬身扶贫,以20年的坚守,为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呕心沥血,做出巨大贡献,使昔日的新洲凤凰贫困镇,变成如今的小康明星镇。他个人获得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XX省十大扶贫突出贡献个人、感动XX十佳杰出老人等荣誉。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XX,年逾九旬仍坚持工作,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孜孜不倦、献智献力,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并授予XX市功勋市民称号。积极宣传这些典型,在老干部中引进强烈反响,产生重要的示范影响。调查发现,老干部服务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三重三轻”,即“重服务、轻管理;重养老、轻境界;重娱乐、轻精神”的问题。特别是中国进入网络时代后,互联网已经渗透到老干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并将持续、全方位地产生影响。如何让老干部在通过互联网得到社会“获得感”的同时,成为网络“正能量”应该引起老干部工作部门的高度重视。(二)坚持服务对象的精准定位XX市现有离休干部X人,平均年龄X岁。退休干部X万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X个,占全市基层党组织X%,离退休干部党员X万人,占全市党员总数X%。由此可见,历经X年发展,老干部工作服务对象发生根本变化,出现新的趋势,对老干部精准服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1老干部结构根本变化,“新老干”占据主体部分。主要表现为离休干部人数继续加剧减少,退休干部人数显著增加。历史资料显示,X年,全市离休干部X人,其中老红军X人;X年,离休干部X人,其中老红军X人。截至XX年,全市离休干部X人,其中老红军X人,企业老红军仅剩X人;同期退休干部X万人,离休干部与退休干部结构比接近XX。在现有工作格局下,退休干部已经成为老干部队伍的主体部分。2离休干部人数持续锐减,“三高期”特征更加明显。XX年,全市离休干部平均年龄已由XX年的X岁、X年的X岁增加到X岁,8年时间内,其平均年龄几乎每年增加X岁。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生理因素考察,离休干部从“双高期”(高龄、高发病)步入“三高期”(高龄、高发病、高重症)。X年XX年,全市离休干部减少X人,年均减少约为X人。“在可以预期的时间内,现实意义上的离休干部概念将不复存在”。3退休干部人数逐步增加,“年轻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XX年,全市退休干部人数由X年的X万人减少到X万人,其数量规模将不断加大。同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诸如生活条件改善后的自然年龄和心理年龄的相对“年轻化”;在多年以来相继进行的计划单列、副省级城市升格、县改区、机构升级等作用下,处级以上退休干部的人数仍呈增长趋势。在现有工作格局下,老干部工作重点将受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快和个性化需求增多影响,适度进行重点转型和适时转移。4政治首位要求更加重要,“正能量”引导愈需加强。如前所述,目前全市离退休干部党组织X个,占全部基层组织的X%;全市离退休干部党员的X万人,占全部党员总数的X%,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总量规模十分巨大。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党要管党”和“党员姓党”的要求不能降低,离退休干部党员必须做到“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始终坚持在党组织领导下,体现正能量价值观,进一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绝不能混同于普通群众。(三)坚持需求信息的精准动态精准服务的关键在于精准了解老干部需求信息和现实状况,精准识别,因需施策。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双重影响下,老干部需求的掌握,已经从“静态掌握”发展为“动态掌握”。超越传统的居住地点、身体状况、生活诉求的掌握外,老干部需求信息掌握,因城市面积扩大和流动性增加而出现许多新的特点,要求“精准靶向”,针对性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诸如,(1)在居住去向多元影响下,老干部的居住地点不仅存在同城流动,而且较多出现跨地区流动,甚至是或长或短的国外流动,适时服务管理难度加大;(2)在职后选择多元化影响下,老干部除“待遇养老”外,还具有“重新上岗”、社会兼职、志愿服务的多重选择;(3)在精神生活多元化影响下,老干部除传统的“琴棋书画”外,还有兴趣升级、著书立说、科技创新等多重志向;(4)在信息传播多元化影响下,从管理的角度看,还必须对其价值观、正能量作用进行适时的精准掌握;(5)在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四就近”中的多元化就近服务显得更为迫切。因而,对老干部工作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正确认识老干部工作精准服务的整体环境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一论断对老干部精准服务工作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一)需求信息的精准化掌握不平衡首先是离休干部和退休干部需求信息掌握不平衡。相对而言,离休干部服务制度建立最早、经历时间最长,政策配套和服务成熟程度比较高,需求信息更能全面掌握、精细供给;“新老干”整体纳入的时间较短、人数众多、层级较为复杂,原单位现有体制各不相同,服务工作和管理制度还处于探索之中。比较之下,退休干部需求信息准确掌握的程度显然要低于离休干部。其次是居住固定党员和流动党员需求信息掌握不平衡。进而,造成退休干部队伍需求信息掌握的不对称。退休干部中流动党员人数增多,加剧信息掌握难度,形成新的不对称。从调查情况看,退休干部中流动党员主要为以下“七种类型”:(1)季节性流动型。主要指冬季到南方、夏季往北方,或冬季到城市、夏季到农村,或根据学生假期流动且随子女照看孙辈的这部分流动党员,约占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的20%左右。(2)长期异地居住型。主要是指党组织关系在原单位,长期在外地居住的流动党员,这部分人约占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的28 %左右。其中包括回原籍居住、随子女居住、国外居住、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居住。(3)居无定所型。这种类型约占离退休干部党员的9%左右。其中一类是家有多套房子,漂泊不定。再一类是那些子女较多的老干部党员,因年迈体弱生活不能自理,由子女轮流抚养。第三类是原籍、户口、单位和住房都不在一地。(4)另谋职业型。这种类型大约占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的15%左右。他们大都是身体状况良好,且有一技之长或有专长的技术型老党员。(5)住进老年公寓型。这部分人约占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的6%左右。(6)转移组织关系型。这部分人约占7%左右,他们把组织关系转到农村或福利待遇相对较好的地方,目的在于“环境养老”,或更好的福利享受。(7)其他型。分为两类,约占15%。一是“两高”期的长期住院型,治疗地点和时间各不一样;二是荷包型,党组织关系从原单位转出后,长期装在口袋里。上述情况给老干部党员服务工作、组织生活、党费缴纳都带来新的挑战。“大数据之旅”背景下,老干部服务如同公共服务工作一样,必须改变信息不对称状况,“主动适应时代要求,提升应对大数据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实现跃升式转型。”(二)服务能力的精准化供给不充分在老干部总体人数急剧增加的情况下,老干部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减少,以及文化养老设施不足,形成服务能力供给不够充分的新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老干部工作机构总数逐年下降。X年XX年间,共减少X家机构,下降幅度为X%,其中市直部委办局机构数下降X%、企事业单位机构数下降X%。可以预见的是,在本轮机构改革中,老干部工作机构将会进一步萎缩。二是老干部工作人员总数逐年下降。X年XX年间,共减少X名工作人员,下降幅度达X%,其中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数下降X%,下降幅度最大;全市老干部工作专职人员数逐年下降,共减少X名,下降幅度为X%,其中企业单位专职人员数下降X%、下降幅度最大;全市老干部工作兼职人员总数减少X名,但兼职比率总体上升X%,原因是部分行政机关离退休干部处(科)撤并以后,工作人员身份由专职转为兼职,但区局和企业单位的兼职人员数量仍呈逐年下降趋势。三是文化养老设施建设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