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伤寒论只是在讲伤寒吗?那伤寒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导读:很多人以为,整部伤寒论就只是在讲伤寒,其实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其实一部伤寒论所蕴含的内容太多太多,但伤寒肯定是要讲的,比如下面这个条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主要和第二条相对应,首先,还是看头三个字,太阳病,之后才罗列症状,引出了太阳伤寒,说几点:一、无汗,恶寒,是辨证的要点,至于发热,有时候有,有时候还没有,条文也说了“或已发热,或未发热”也就是说发热与否不是必须要有的。接着往后看,必恶寒,这个是肯定要有的,恶寒就是自我感觉冷,外界温度没变,自己也觉得冷,加衣服,还是觉得冷,具体对恶寒的解释,参看第一条的讲解。同时,太阳伤寒的恶寒程度临床上是要比太阳中风要严重的。之后注意了,“必恶寒”后面,个人认为应是个逗号,接着说体痛以及呕逆,这里要说一下,虽然说在太阳伤寒中,这两个症状有时确实会出现,但是啊,这两个症状并不是一定必备的核心症状。临床中能见到一些太阳伤寒的病人,没有体痛或者没有呕逆或者两者都没有,从条文看,这里的体痛和呕逆也不是承接着“必恶寒”的。这个“必”字,专对应恶寒,这点要注意的。同时也道出了伤寒的两大核心证:无汗,恶寒。当然,因为寒性收引,这个在脉浮的基础上,指下还常会有紧感。脉象上也和太阳中风有明显区别,而之前说过,太阳中风、太阳伤寒也是一虚一实,从脉象上,也是能够体现的,这里也从侧面在告诉你,中医的四诊,是可以相互印证的。二、具体从脉象上说,首先太阳病是浮脉,同时,这里说了,脉阴阳俱紧,这里的阴阳说的是尺寸,也就是说这脉象是既浮同时又紧束,有了恶寒,无汗,脉浮紧这三个核心证,可能就会有体痛呕逆的症状出现了。而体痛的这种症状,是因为寒,在表呢,就好像和表捆在了一起,寒邪束表气血不通畅。中医有一句,叫做不通则痛。而呕逆要分开看,呕是恶心,逆是气逆,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体表被束缚着,不能出汗,而胃气与体表的卫气也有紧密联系,现在闭塞着,就会呕逆。针灸的话可以用京骨,风门,大杼,另外,复溜以及合谷通过补泻的不同,也能发汗,或者止汗。三、对应的方剂是麻黄汤(后面会说到),但是现在这年头,单纯的麻黄汤证不是太多见了,这个和医疗环境以及人们的饮食习惯导致的体质的变化有很大关系,即便最开始是太阳伤寒,也会通过误治或者本身体质的原因,很快的成为变证,坏证。这个时候用麻黄汤就不对症了,得根据实际情况,辨证论治,具体后面还会说到,中医所说的天人相应,不是随便说说的。这条注意和上一条对比着看,前者是有汗恶风,后者是无汗恶寒,虽然都是用“其在表者汗而发之”的治疗原则,但是这里有轻重虚实之别,不仅是病情的轻重,也是用药的轻重。从这里也能看出来,伤寒论用方药的严谨,往后的大小承气,调胃承气,虽然都是“其实者散而泻之”,但是也是分峻下,缓下,类似例子还有不少,学习伤寒论的时候应结合临床实际细细品味。3甲类研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