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板块四 限时规范特训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固基题组1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C该政策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答案材料“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可知,当时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目的是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22016石家庄质检俄国著名学者尤布尔金在三个列宁中说:“十月革命的列宁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后来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的 改良主义者 。 ”导致列宁思想发生转变的社会背景是( )A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B脱离国情的实践带来的沉重教训C苏联人民迫切想过渡到社会主义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典的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主义是单一的公有制,取消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商品市场。 “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表明列宁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这一转变即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允许部分发展资本主义,恢复商品市场,因此是马克思主义的“改良主义者” 。A 项是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排除;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导致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这是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社会背景,B 项正确;C 项是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C 项错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斯大林模式,D 项错误。32016邯郸月考 “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最根深蒂固的结构。 ”以下史实能够佐证该观点的是(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D中国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答案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迅速和激进方式” “深深的失望”即可判断为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故 B 项正确;A、C 、D 三项都是渐进的,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而不是“失望” 。42016临汾月考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但苏联的经济建设却取得巨大成就。这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苏联( )A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B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C与西方国家处于敌对状态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D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答案0 世纪 3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由单纯的市场调节造成的,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指令性的经济计划能够避免经济危机的冲击。故选 B 项。52016南昌调研1964 年 10 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 “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 ”这一措施( )点击观看解答视频A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B改变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问题C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D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答案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材料描述的现象就体现了这一特点,试图通过这些措施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故选 C 项。62016益阳质检 勃列日涅夫在苏联执政 18 年。下表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时间 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 工业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19661970 年 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19711975 年 9761980 年 列日涅夫改革出现上表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注重发展重工业忽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执政后期改革停滞不前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耗资巨大遭受长期严重的自然灾害A BC D答案题用排除法选择。根据材料信息,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呈正数,说明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国民收入在增长,故错误,排除含有的选项,B 项符合题意。提能题组72015太原模拟 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 1926 年工业生产情况表年份项目1913年 1921 年 1923 年 1925 年 1926 年工业产量比重生产资料生产 费资料生产 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符合表中信息的是()A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C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D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答案察表格中时间可知反映的是 19131926 年生产资料与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变化,从表格中可看出,消费资料生产所占比例大,说明苏联重视国计民生的发展,联系新经济政策也可以证明,故选 D 项;A、B、C 三项结论不符合史实,表格中也体现不出来。82015辽师大附中模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 “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经济大危机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据所学可知,经济危机是市场失灵的表现,而罗斯福新政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加强政府的干预的表现,故只有 A 项是正确的。92016惠州调研 谈及苏联 19321933 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 多伊彻这样说道, “他们( 农民) 屠宰的牝牛有1500 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 4000 万只,猪 700 万只,马 400 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半。 ”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稳定农产品价格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消极怠工C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民利益被忽视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消极应对答案据时间可排除 B;苏联没有卷入世界性经济危机,可排除 A;C 项说法太宽泛;只有 D 项所述是最准确的。当时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利益受损,消极应对。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102015湖南株洲模拟大国崛起认为: “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 ”据此判定列宁与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分别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政策C新经济政策、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答案宁所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在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出了适当调整;而斯大林模式通过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迅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112015辽师大附中模考赫鲁晓夫回忆称,当时苏联领导和他自己在走向“解冻”的同时,又担心“解冻”引起洪水泛滥,局面难以控制, “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 。这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B反对公开地否定斯大林模式C明显存在着犹豫和徘徊D阻碍了苏联社会制度的变迁答案料表明,赫鲁晓夫的“解冻”式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斯大林模式以及个人崇拜现象,但同时又引起了赫鲁晓夫的担忧, “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说明其又维护斯大林模式,故 C 项正确。122015河北联考 下面为苏联的经济结构变化表。这表明苏联( )年份 1940 1970 1980 1985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工业产值 2 163 195重工业 13 214 391 468轻工业 0 50 61农业 定 1913 年的参数为 1A实现可持续、均衡发展B成为了世界工业强国C实现了工农业现代化D人民的生活改善不大答案题考查苏联的经济建设。由统计表可知,苏联的重工业发展较快,而农业与轻工业特别是农业增长不快,这不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与国家经济的均衡发展,故答案为 D,也可排除 A。仅从统计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苏联成为了世界工业强国和实现了工农业现代化,排除 B、C。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其中 13 题 26 分,14 题 26 分)132016山东青岛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联建立后激起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希望,甚至有人认定这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 ,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 。20 世纪 20 年代初至 30 年代中期,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世界各国追求进步的人们,或者以朝觐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可是,当他们亲自踏上那块真实的土地时,反应是多么的不同啊!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在大加赞赏苏联的成就的同时,甚至断言:“布尔什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维克可能只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这种疗法是不能持久的。 ”摘编自在苏联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了什么材料二1935 年 6 月,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应高尔基邀请,和妻子玛丽亚一起访问苏联。他把自己敏锐的观察和思考,写入了罗曼 罗兰日记 。罗曼 罗兰在日记中写道: “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 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 , 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 ,一方面又认为那里 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必须承认这一切青年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的成就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这样的事,就会产生动荡 。 ”材料三1935 年 7 月 21 日,罗曼罗兰结束访问,罗兰回到瑞士的居地后对日记进行了整理,并在日记原稿的标题页上写道:“未经我特别允许在 1935 年 10 月 1 日起的 50 年期限满期之前,不能发表这个本子无论是全文,还是摘录。我本人不发表这个本子,也不许出版任何片段。 ”摘自莫斯科日记: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20 年代初至 30 年代中期的苏联成为东西方人共同向往之地的主要原因。(8 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泰戈尔和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8 分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测罗曼 罗兰将自己的日记在五十年后才发表最有可能的理由是什么?(10 分)答案(1) 原因: 20 世纪 20 年代初,十月革命的成功,让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看到了新的曙光,因此成为他们的向往之地。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打击,法西斯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日渐凸现,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吸引了西方人对苏联的关注。(2)他们一方面看到苏联因掀起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建设高潮,充满青春活力,建设热情高涨而取得的经济成就;另一方面也看到集权体制和特权阶层的形成,践踏民主现象的发生,并引起了担忧。(3)理由:出于对社会主义的支持,罗兰担心他的日记被苏联的敌人所利用来攻击苏联,他认为一种新制度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