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广校2018年上半年特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总 结毕业生150人;本文来白中科软件 园,转载请注明 农业行业特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 320人,鉴定合格290人;大力开 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结合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2018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单位组织全体职工深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通过这次系列教育活动学习,思想获得了升华,认识得到提高,信心得到了增强,并深刻认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要结合紧紧抓住经济建 设这个中心学;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唯有发 展才能不断为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 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使社会公平正义,发展是解决诸多 矛盾的有效途径。从当前来说,就是要用发展的方式来化解国际经济 衰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 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思维,新的举措,新的工作方式。 面对挑战,树立信心,不畏缩,不后退,既要充分估计国际国内环境 的复杂性,深刻认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艰巨性, 又要正确看待 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带来的新机 遇,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审时度 势、果断决策、周密策划,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O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农广校联系白身的业务工作, 对晋宁县“三合村”通过三个阶段的培训实现三次跨越的典型案例, 作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典型案例分析材料,同时对*市的农民 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做出了分项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二、大力发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十七大报告提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 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主流作用。结合新*的建设,190万农村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源丰富,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生 产水平低的实际,提出了以农民为本,科学发展的一系列开发和提升 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道路,以思想的大解放 促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大发展,创新培训途径,提升培训质量, 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研究和探索,为政府和职能部门科学制定农村实 用人才培养规划提供依据。促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走向法制化、 系统 化、规范化。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管理,整合管理和培训资源。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 必须形成制度,我们 已逐步进行绿色证书培训学员管理档案的开发, 利用远程手段建立健 全全市农民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规划提供基础数 据。*市农广校始终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不懈求创新、坚持提高素 质强服务。农广校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工作中,一是抓政治思想的学习, 认真落实党风廉正责任制,不论是在单位工作或是借出工作的同志都 勇于开拓,扎实工作,为单位树形像,实现白己的价值。二是抓岗位 目标责任制,今年年初市农广校各处室的分工进行了调整, 全校职工 服从分工,认真履行岗位目标,作到分工协作,责任明确,积极主动 工作,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市农广校在强化 对全市农广校系的服务工作中;一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积极配合 农业局的各项任务的实施作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二是加强导向,联系新形势、新要求研究、探索和创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方法;三是 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拓展办学渠道、提升办学层次、开辟办学角度。 四是整合各方面农民教育、培训资金,增强办学支撑;五是强化现场 督促、指导,市县联合办学;六是扩大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管 理出质量,质量求发展。1、办学评估取得实效中央评估验收专家组的专家、*省农业厅和*省农广校的领导对我市 农广校工作和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第一,要充分用好评估结 果,对办学水平不同的县农广校要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引导、管理的 针对性。第二,要坚定面向“三农”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农为根, 以教为本”,学历教育和农民培训统筹兼顾,各有侧重,突出特色。第三,要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出台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免费 政策,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涉农专业,突出农业办学特色。第四,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积极 探索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方式、新方法,建立农民需求反馈机制,加强 教育培训跟踪服务的主动性,使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更加符合农民需 求。xxxx年全镇组织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美好xx”目标,力求在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 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为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的 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在又好又快 发展中的引领作用1、推动思想解放,强化坚持科学发展的工作理念。把理论学习放 在首位,把学习理论和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形式, 引导党员干部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 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理 解,使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2、突出实践特色,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开展学习实 践活动与推动工作相结合,着力破解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各种突 出问题,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 在在的效果。3、贯彻群众路线,提高人民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满意度。把群 众路线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 查找问题听取群众意见,分析检查 组织群众评议,整改落实接受群众监督,实际成效交给群众评判,使 学习实践活动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引领科学发 展的能力和水平1、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深化“和谐班子”创建活动,不断增强班子整体功能。2、调优配强村级班子。进一步优化班子的知识、专业和年龄结构, 加强对年轻干部、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优先使用政治坚定、作风正派、 能力突出、务实肯干的干部。3、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认真抓好后备干部的调整补充、培养管理和实践锻炼工作。选调村级后备干部参与全镇中心工作, 接受教 育、经受磨炼,为全镇培养一批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人用人 机制1、抓好干部选拔任用条规的贯彻落实。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 规定选用干部,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制度和“一报告 两评议”制度。2、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推荐职位预告、民主推 荐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票决、拟提拔干部向党委承诺表态和空缺 职位公推公选等制度,提高干部选拔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度和群众对 干部选任工作的满意度。3、不断加强干部考评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 完善镇村干部考核和评价机制。三、实施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全面提高各级干部践行科学发展 观的整体素质1、抓好重点对象的培训,办好重点班次。突出抓好村党组织书记 和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年内重点办好党校大专班、青年干部培训班、 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科学发展能力培训班等主体班次,推荐和鼓励优秀 干部(人才)进高校进行学习培训或继续教育。2、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探索运用白主式、互动式、体 验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干部培训规范化水平。执行党政领导“ 3+2” 读书学习制度,建好培训电子档案,建立干部培训学时学分考核制度, 加大干部述学、考学、评学力度。实施干部任前法律、党廉知识考查 制度。四、做好人才工作,充分 发挥各类人才在推进科学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1、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组织部门人才工作牵头抓总 职能,健全人才工作网络,建立人才工作重大项目申报、重要情况通 报和信息报送制度,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实现人才工 作各环节有效衔接、各部门信息充分共享、各单位资源优势互补。2、扎实抓好各类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围绕做大我镇鸨钳、阀门、 建材、化工四大产业板块发展的需要,引进一批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创 业人才,确保完成全年人才引进计划。3、突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镇、村农村实用人才培 养和服务网络,实施“双向培养”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返乡农民工创业技能培训和社会工作人才专业培训,提升现有农村人才 实用整体素质。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下大力气建设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组织书 记队伍。加大从优秀企业2018年,是我国经济走出全球金融危机阴霾,步入快速健康发展轨道的关键一年。在新的形势下, (三)夯实基础,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1、完善分类(六)勤政廉政,进一步提高安监队伍素质1、加强安监队伍白身建设。一是加强学习。不仅要加强政治学习, 还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掌握业务技能。坚持夜学制度,不断改进学 习方法,创新学习内容,努力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二是加强业务培 训。紧紧围绕提高安监队伍素质,切实加强安全监管、执法等方面知 识的培训,着力改善安监队伍业务素质不够强的局面。三是建设学习 型队伍。建立健全业务学习和考检制度,采取集中学习和白学相结合 的方式,找准业务学习监管监察实际工作的结合点,深入持久地开展 业务学习,提升业务水平。2、积极开展廉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