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共计 11 课时) 一次备课王舍人街道办事处第二实验小学 宋巧芝教学内容:教材第 1 页-20 页教材分析: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那些前赴后继的建设者们,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为西部的再度辉煌,奉献着智慧和才干。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 4 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学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3.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4.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5.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学情分析: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教学方法措施: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可将搜集到的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边疆开发、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在课文教学中作相应安排。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资料 制作课件学生准备:搜集资料教学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 1113 课时。精读课文 45 课时,略读课文 23 课时,口语交际 1 课时,习作 3 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 课时 1.草原教学内容:教材第 2 页-第 5 页教材分析: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学习目标:1认识 4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学情分析: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对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并不陌生,能够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对于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表达上的一些特点,掌握起来是难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资料 制作课件学生准备:搜集西部开发的资料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条理;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自然美。第二课时:细读课文第二至五段,体会草原人情美;回顾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一课时 课时数: 1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地图,找出内蒙古的位置。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并展示相关图片。2.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带情入境。3.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设计意图】课前查阅资料,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通过图片展示,加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2. 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设计意图】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了解叙事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的:远道迎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4. 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2.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3. 学生汇报。4. 找出句子,抓对比。“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1) 指导朗读。(2) 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3) 理解“奇丽” ,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5. 作者先是想高歌,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让他先“低吟” ,后来他越看草原越高兴,然后“高歌” ,行不行?6. 学生汇报。点拨 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换词理解“清鲜” 、 “明朗” 。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点拨 2: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句 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清丽。指导朗读这里把_ 比作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句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解“勾勒” 、 “渲染” 。7. 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设计意图】引导在读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草原上空气新鲜,天空明朗” ,“绿得无边无际” , “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在有了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读自悟、美读品悟,激发情感。认知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认知的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四、 总结: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无限的乐趣。1.看图,听音乐。2. 口语训练:做小导游,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如画美景。【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课文描述的的环境和事物,介绍草原美景,学生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如见其人,缩短了与课文的距离,对课文内容产生了真切感;五、 布置作业:1. 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2. 背诵第一自然段。检测题:配套练习册第 1、2 页。第二课时 课时数:2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重温风光美。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二、感悟草原人情美。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古族风情。课文 2-5 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部分都讲述了哪些内容?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迎客相见款待联欢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去自学,这才达到了教的目的,同时教师也突出了自己的指导作用,真正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5.组内交流。6.全班交流。(1)第二自然段迎客。提出交流要求: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最后还要加上自己的评论。重点理解以下句子: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感受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的情景,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情深意长的情谊。)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感受热闹的场面打破草原寂静的场景。)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练习背诵本自然段。【设计意图】教学中充分体现出了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来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真切地感悟到草原人情美,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增强了教学效果。(2)第三自然段相见。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重点体会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设计意图】从“总是”和两个“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把你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或者齐读。(3)第四自然段款待。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用一边说、一边读、一边评价的方式交流。指名学生朗读本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让学生有了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这也是阅读教学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体现。(4)第五自然段联欢。继续运用前边的方法学习。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对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热爱依恋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推荐给大家。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我们通过读文,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设计意图】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在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歌声中,朗读全文。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好词佳句本中,和同桌交流一下。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下来,和小组同学交流。【设计意图】学生体会了草原美和人情美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对文章的感受得到升华,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产生了感情的共鸣。检测题:配套练习册第 3 页。板书设计:1.草原风光美人情美风情画2 * 丝绸之路教学内容:教材 6 页第 9 页教材分析: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据史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 119 年至公元前 115 年),率 30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