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戏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及学情】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篇小说语言质朴生动,主题鲜明不晦涩,学习起来应该相对容易。【教材分析】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我”十一二岁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教学目标】1. 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2. 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3. 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教学重难点】揣摩描写和体会情感是研读的重点。【教学过程】一 导语: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部自编自演的戏,今天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去看“迅哥儿”的童年好戏。二 初看社戏,找矛盾。速读全文,说一说你从文中发现了哪些看似矛盾的地方。明确:1.平桥村很小,很偏僻,但在“我”却是乐土。这看似矛盾。2.“我”跟小伙伴去赵庄看戏,最想看的戏没有出现,最不想看的老旦却一直唱个不停,所以,那夜的戏并不好看;那夜偷的豆也只是普通的豆,甚至没有精心地烹饪。但是,作者在文章结尾却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也看似矛盾。三 再看社戏,一解矛盾。平桥村乐土。1.精读课文13自然段,假如你就是文中的“迅哥儿”,请向同学们介绍你在这片乐土上都有哪些愉快的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明确:“我”在平桥村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有同玩的小朋友,不必忌讳“犯上”,捉蚯蚓,钓虾,放牛。2.这么多令人愉快地事,哪一件最吸引你?请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明确:重点通过第三自然段中“钓虾”“放牛”两件事情来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童真童趣。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呆子”“捧”等词语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虾的可爱情态,生动有趣。同时“照例”也写出了我在平桥村收到的优待,表现出“迅哥”的得意之感。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吧,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迅哥”渴望放牛又不敢近身的可爱样子,“嘲笑”一次贬义词褒用,准确写出了小伙伴们的友好。读后,让人感觉忍俊不禁。总结:所以,在成年人眼中,平桥村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但在儿童心中,这里有不尽的快乐。四 再看社戏,二解矛盾社戏好“戏”1.那晚,“我”和小伙伴们来到赵庄的戏台下,“我”看到了热切盼望的社戏。“我”和小伙伴们看到社戏后有什么样的表现?明确: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哈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小伙伴们看社戏的表现从侧面写出了社戏不好看。2.读课文4-30段,说一说,假如你是导演,在这部好戏里,你会重点拍摄哪些镜头?明确:重点拍摄偷豆的“野趣”。拍摄偷豆要将重点放在以下三处:A. 阿发B. 烧豆、吃豆、销赃、对策C. “我”、双喜和六一公公的对话(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理)通过这些,表现出偷豆的趣味、平桥村的小伙伴们的天真淳朴和聪明以及六一公公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重点拍摄去赵庄的沿途风景。A.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去赵庄的沿途风光的特点,并说出依据。明确:清新自然。幽静。豆麦和水草散发出来的香味让人感觉很清新。月色以及淡黑色的连山让我感觉很自然。听到的宛转悠扬的声音让我感觉很幽静。B.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11、12段,体会这令“迅哥儿”“自失”的优美风光。C.短短的几句话就将这风景写成了一出戏,你从中学到了怎样的写景技巧?请小组交流合作。明确:调动多感官;运用修辞手法;化静为动;以动衬静。D.配乐朗读11、12段。重点拍摄小伙伴们开船的情景。品味句子,体会动作描写的作用以及孩子们的快乐和无忧无虑。重点拍摄长辈们对“我”的关爱。戏中有几个长辈?哪个长辈身上有你的某个长辈的影子?明确:重点体会母亲、外祖母、六一公公等人得和蔼慈祥。重点拍摄“我”焦急盼望的心情。A.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看社戏的焦急心情?只有我急得要哭;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我高兴了;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第10自然段的侧面烘托。B.为什么说我焦急盼望的心情是一出好戏?明确: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小孩子的童真可爱,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童年的无忧无虑。总结:在“迅哥儿”眼中,真正的好戏是儿时的童真童趣,是平桥村的自然清新的风光和淳朴善良的人性。以至于他发出这样的慨叹: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斗,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所以,这看似矛盾的矛盾并非真正的矛盾。五 深思社戏,再找矛盾速读社戏原文删除的部分,体会作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请同学们阅读社戏删减部分,体会成年后的“我”的生活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明确:现实社会的虚伪和腐败与作者对光明美好的前景和人与人之间淳朴关系的向往形成了极大的矛盾冲突。(微课呈现)总结:童年的美好在现实的无奈面前显得更加难能可贵。齐读最后一段,体会鲁迅先生内心对于美好光明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六 结语:同学们,有一句非常时髦的话: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不管这个愿望能否实现,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少年时光”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是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我也祝愿同学们能够在少年时代拥有诸多愉快的体验。社戏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迅猛发展,希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渴望展示自己。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就必须适时适度地引导,利用多媒体、歌曲、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把课堂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表现空间,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对鲁迅的文章,学生是比较熟悉的,本文所叙之事对学生来说也是感兴趣的。因此,学习本文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触发他们的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到文章中去,充分让学生参与。对景物的描写一定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美感。社戏效果分析 从课堂上来说,学生能够积极投入文本,学习中能够将自己的疑问和感想说出来。同时,学生也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慢慢沉浸在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之中。从目标达成来看,预设目标基本达成,课堂上生成的问题也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课后检测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完全达标,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比较深入,同时能够运用本节课所学阅读方法阅读同步拓展材料。社戏教材分析 社戏是统编人教版教材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民俗”。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而社戏这一课则是借助写鲁镇的民俗“社戏”来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淳朴自然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课文语言生动、简练、幽默,叙事详略得当,景物描写细致逼真,成功地刻画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社戏课堂测试 基础题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6分)(1)归省( ) (2)行辈( ) (3)撺掇( )(4)凫水( ) (5)蕴藻( ) (6)潺潺( )2下列多音多义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4分)( )3根据拼音填汉字。(4分)(1)_(ju)蚯蚓 (2)_(x)叨(3)欺_(w) (4)_(di)慢4下列各组中加粗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6分)( )5解释下列词语。(10分)(1)消夏:(2)不惮:(3)委实:(4)弄潮:(5)依稀: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每个括号内限填一个字)(4分)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 )在我是乐土:( )( )我在这里( )( )得到优待,( )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7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A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离开母亲约束时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B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时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C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能和朋友们一起去看戏的畅快和喜悦。D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能自由地独自去看戏的畅快和喜悦。8默写。(6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_夜气里。9试从多方面感悟、思考,说说下列句子的各种妙处,说得越多越好,不受序号限制。(8分)(1)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2)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10思考下列问题。(8分)(1)“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段描写有什么特点?(2)双喜和六一公公是文中众多人物形象中较为突出的两个人,哪一个是详写的?他们两人都对“我”母亲打过“包票”,对小说中的这两个情节你是怎样理解的?综合题1在作者笔下,“我”所要急切看到的戏好看吗?小伙伴们这样热衷于看戏的真实的原因是什么?2说说课文是怎样有详有略地叙写事件的?参考答案基础题1(1)xng(2)hng(3)cun(4)f(5)yn(6)chn2C(“剥豆”应为“bo”;“剥削”应为“b”)3(1)掘(2)絮(3)侮(4)怠4 A(均为“尽”)5(1)过夏天(2)不怕 (3)实在 (4)在潮头搏浪嬉戏 (5)隐隐约约6但因为 不但 又7C8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9(1)突出感受强烈 很好地总结上文 给人以余味不尽之感文笔朴实而情意真切(2)自然贴切地概括岳阳楼记有关名句意思 情景交融 对仗工整 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解答内容只要有道理即可评为“优”;解答得较少的可视情况分别评为“良”“中”“下”。10(1)这段描写从视觉、听觉、想像等方面写出了景色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