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故乡 导入:1、今天,我们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学习故乡。先通过两个小练习热身赛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准备好了么?2、小说的三要素要牢牢记在脑子里,我们这节课也围绕着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人物,进行课文的学习。一、学习目标:请大家一起朗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感受金字塔式小说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2、结合议论、抒情性文字,帮助理解小说主旨。二、品析人物形象1、了解内容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篇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故乡的变化”。那我们可以把故乡理解为两部分,一个是记忆中的故乡,一个是现实看到的故乡。怀念故乡,主要怀念故乡的什么?(人和事)故乡里人物的变化,一个是回忆中的闰土,一个是现实接触到的闰土;一个是回忆中的杨二嫂,一个是现实目睹的杨二嫂。我们先通过“现实目睹的闰土”这一部分,(范围)尝试分析闰土形象。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当一篇小说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第一步要去做什么?这第一步是了解内容。给大家2分钟时间,默读这一部分内容。并思考一个问题,这一部分主要表现了中年闰土的什么,用一个文章中的字来回答。 苦在哪? 2、妙点关注 这样,对这个小说的情节、人物有比较粗略的了解。强调一下,体会人物形象,避免简单的给人物加标签,还要注意他所处的特定环境,理解语言、动作、心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所以需要我们再读这一部分,关注妙点,什么叫关注妙点?就是你觉得在这篇小说里面,哪个字、词、句用得好,哪种修辞手法用得好,哪种构思方法用得好,哪个地方描写得好,它表现的是什么,你都可以说。下面默读课文,在里面找妙点,动笔写下来你的感受。(3分钟)如果哪个组能够每个同学都能谈谈自己的感受,那获得两个小旗。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朗读的时候要注意重音,比如说:注意“紫色”、“灰黄”这些可以凸显人物形象特征的词语。语气要稍微沉重一点,符合语境,读出叙述感。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要注意抑扬,“我这时很兴奋”要扬一点;“他站住了,脸上现出了欢喜和凄凉的神情”读抑一点;请同学们各读各的,体会朗读中抑扬的转化。“欢喜”和“凄凉”用了对比的写法,既表现了闰土见到“我”之后的欣喜,又表现了闰土凄苦的心情,也写出了人物的性格。这样凄苦的出场,也预示着一个悲剧的开始“分明”主要在表现“我”与闰土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感情上的隔阂,一堵无形的高墙,形成了可悲的厚障壁,我觉得这里已经充分地表现了闰土的凄苦心情。“老爷!”:两人本是亲密无间的好友,如今相见,闰土艰难开口,却唤出一声“老爷”,谈话进行不下去了。至于我也是有许多话,却吐不出口外去,我痛切感觉到这种隔膜不是偶然的,在这种生活下普遍存在的。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这一部分的朗读要讲究语速,不能读快,这一段是他内心苦难的表白。你们看,要读出稍慢的语速来,好,大家一起来,试一试。那种凄惨的情形要读出来。好,再读“石像”:因为小时候的闰土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小英雄,很活泼很开朗,而现在的闰土,因为他受了很多的苦,所以他就显得很麻木了,对生活也没有像以前那样的向往和追求了。 “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刻”字用得好,它表现了闰土脸上的皱纹很深。 “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表现了什么?(多子)。“又不太平”表现了什么?(战乱频繁)“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表现了什么?(苛税)“收成又坏”写出了什么?(饥荒)“东西种出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写出了什么?(关卡多)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同学们将来读小说一定要注意,小说里不少地方有伏笔,有照应,有反复,关注秒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内容。好了,我们这一个环节,就进行到这里。 3、读小说最重要的就是感受人物,就是认识到闰土这个人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人的变化有很多,要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可以刚开始先从最表面的,他的外表变化谈起,也就是说一说闰土的外貌形象、习惯、衣着、年龄等。(表格) 好,第二步,从更深入一层的,他的经历、命运的变化来说一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被生活折磨得衰老贫穷的穷苦农民。他是一个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神像上的人。他是一个沉默寡言、迟钝麻木的受压迫的农民。) 第三步,作者塑造这个人物有什么意义呢?点出人物形象的含义,他的代表性,他的典型意义?(他是一个形象,是千万个闰土的缩影。作者写闰土这个人物,是从农村的角度,从农民的角度,反映了农民日益走向破产这样一个社会现实。我觉得是由闰土来揭示深刻的主题思想,引起人民对农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索,激起了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你们看,我们认识人物,又学习到了一种方法,叫做分层次表述。(板书:分层次表述),就像金字塔一样需要我们一遍一遍的读,一遍一遍的去挖掘,去发现。德育:闰土前后几十年的变化,终于变成了“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样子,故乡也在我的心中变得面目全非。为什么鲁迅要构思这样一篇文章呢?背景。旧中国的现实,让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身份的巨大差异,困在与自己社会身份相适应的狭小生活圈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可以保持自我,坚持纯真,打破阻遏人们心意相通的厚障壁。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三步法,也了解到小说中除了呈现情节的叙事性文字之外,还有一些议论、抒情性的内容,也可以深化我们对小说的理解,帮助我们理解小说的主旨。请同学上台画一下。四、作业 用今天学习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品析人物杨二嫂故乡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设计教学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增加他们的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感悟文章的深层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故乡效果分析 通过故乡的学习,学生们解决的不仅仅是对课文主题的准确把握问题,同时也要求初步学会分析小说的能力。另外,还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鲁迅,了解鲁迅笔下的故乡,为以后学习鲁迅的作品打下较好的基础。故乡教材分析 故乡编选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编选了小说,还有少年视角的我的叔叔于勒。 故乡写于1921年,后编入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1919年12月作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的真正的现实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10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同时也表达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作品是相当有深意的。故乡评测练习 讲课过程中设置了几个思考问题: 作者能够将这两个重要人物的变化刻画得栩栩如生、鲜明生动,是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技法呢? (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教师归纳明确) (1)妙点关注,在对比中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文章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进行对比,觉得在这篇小说里面,哪个字、词、句用得好,哪种修辞手法用得好,哪种构思方法用得好,哪个地方描写得好,它表现的是什么,都可以说。 (2)就是认识到闰土这个人的变化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一环节通过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反复对话互动,让学生从文本中搜集信息、整合信息,对人物形象获得初步体验,符合新课标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也突出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通过闰土外表的变化、命运经历的变化,引导出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故乡课后反思 通过故乡的学习,学生们解决的不仅仅是对课文主题的准确把握问题,同时也要求初步学会分析小说的能力。另外,还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鲁迅,了解鲁迅笔下的故乡,为以后学习鲁迅的作品打下较好的基础。 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当然憧憬未来,但未来是有希望的吗?故乡中关于希望的阐述,是一段寓意深长的独白,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一位心情沉重,感觉悲凉的成年知识分子,对前途对未来难以确知的希冀的表露。 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光有美好的希望,不去努力奋斗,必然落空,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看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奋斗,百折不挠地去实践,希望终能实现。 联系1934年作者所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有行动,才有路;有实践,才有希望。希望来自奋斗,鲁迅先生要我们明白的就是这一点。故乡课标分析 它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讲读课文中的第1篇课文。故乡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本文以“我”回故乡为线索,运用对比和多种描写手法来着重刻画闰土和杨二嫂的巨大变化,揭示封建社会对人民的压迫,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教材入选这篇小说,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描写方法的能力,品析文中富有内涵的语言,领悟文章内涵,从而获得人生真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