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2、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教学重点1体会本文写景的白描手法。2熟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点评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著名编辑、作家钟叔河说过,他最喜欢的作者,古人中是张岱,近人中则是周作人。张岱之文极精彩,“语语皆未经人道过”,都是你想要说而说不出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湖心亭看雪领略张岱的风采。(板书:湖心亭看雪)二、明确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2、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三、咬文嚼字品痴行要学好文言文首先我们要读好文章,(ppt4)课前预习小调查中,有些同学遇到了一些字词障碍,哪一位同学来帮帮他们?(声音洪亮、解释准确)(ppt4)下面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请一位同学来展示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找同学点评朗读,读的节奏把握不好,应该怎么停顿,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老师配乐高山流水朗诵,大家齐读。)师:很好,同学们读准了字音,把握了节奏,很有文言的味道。下面我们就循着同学们课前的疑问深入文章的学习。有同学们有疑问:“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板书“痴”)是什么意思呢?(平时我们说的痴是什么意思?)痴:极度迷恋而不能自拔。师:张岱的 “痴” 表现在哪里?第一段中还有哪些字词、句子能看出张岱的痴迷。学生回答谈体会,感受痴行。师:请同学们一起痴迷、陶醉地读第一段。四、身临其境赏痴景师:让张岱如此痴迷的西湖有怎样的景色?我们一起齐读文中写景的句子。老师修改了一下文中文字,请你试着对比哪句更好,紧扣字、词说明理由。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预设:生品味课文的好。分析“与”的作用。感觉天云山水是分开的,清清楚楚的。课文的“与”字是说天云山水是浑然一体的,上下一白,难以分辨的。)师:理解的很到位,你能分别将这两种感觉读出来吗?(生一气呵成读原句,一字一顿读改句,很到位。)师:老师听出你的感受更加深刻了。谁还想说?生根据量词分析。师:从景物大小变化入手,分析的入情入理,把你的感受融入句子读出来吧!学生结合句子谈体会。师:你仿佛已身临其境了。读出你的感受。张岱写的美,你的朗读也美!那么张岱能写出美景有什么奥秘呢?张岱的好友邓豸佳在西湖梦寻序中如此评论:“其一种空灵晶映之气,寻其笔墨,又一无所有。为西湖传神写照。”这一股空灵晶映之气很大一部分源自于他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写法,这种手法就叫做白描。师:张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湖山夜雪图,宛如中国画的写意山水。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一段感受这空灵的美景。五、知人论世悟痴情师:周作人在知堂书话中评张岱:“张宗子是个都会诗人,他注意的是人事而非天然,山水不过是他所写的生活的背景。”看来,欣赏本文不能只见山水,不见人事。师:提到人,有的同学又有疑问了,文中遇不识之人,为何就会表达出喜出望外之感?“似”张岱与湖中二人有何相似之处?(生思考后回答,根据具体字词分析理解“知己”含义。)师:很好。同赏一雪景,同饮一杯酒。他们有着共同的性情兴趣爱好。他们是一群特立独行、清雅脱俗的人,他们痴的不仅是景,还有情!(板书:情)。那么有同学产生了问题: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问他的姓名,怎么回答是南京人呢?张岱为什么这么写呢?看来这个问题有点难,老师给大家一点资料补充,结合资料讨论一下。课文写于1644年,已过12年,却仍用明代纪年,张岱的陶庵梦忆等纪昔游之作,纪年大多如此,(预设生:张岱用明代纪年,以示不忘故国,表达了他的怀念之情。)师:张岱心中明朝始终未亡,他客居西湖此时心中充满了孤寂,在文中处处流露。谁能来说一说?(预设生:独往湖心亭看雪,并不是一人,还有舟子,但他认为自己孤身一人是因为他心中孤独。)师显示课件: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陶庵梦忆序师:张岱不仅痴迷于山水,痴情于知己,还痴心于故国。师(深情地):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芥小舟,怎么载得张岱的愁?(画船)带着这样一种怀恋,一种悲凉,一种感伤,齐读全文。孩子们伴着音乐高山流水,再次用心朗诵。师:请你拿起笔,这样开头,写下你的感悟。张岱,我想对你说。(五分钟后学生展示。如果觉得他写得精彩请掌声鼓励。)生分享,有感情朗读。师:很好,老师心中的张岱,请看大屏幕:(字幕配埙乐哀郢呈现,投影逐行逐句显示。)让我们背诵课文再次体会那一片痴心!师:下课。湖心亭看雪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文本理解的难度不大,所以重在感受本文的写景手法和写作意境。湖心亭看雪出自明末清初文人张岱之手,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以浅浅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以窥知一二。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或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写出了作者超凡脱欲的雅趣。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领略超凡脱俗的景色,特立独行的志向意趣,还能从中得到深刻的思想陶冶。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湖心亭看雪一课效果分析湖心亭看雪出自明末清初文人张岱之手,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以浅浅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以窥知一二。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或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写出了作者超凡脱欲的雅趣。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领略超凡脱俗的景色,特立独行的志向意趣,还能从中得到深刻的思想陶冶。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湖心亭看雪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在这个单元中,重点是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湖心亭看雪出自明末清初文人张岱之手,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以浅浅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以窥知一二。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或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写出了作者超凡脱欲的雅趣。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领略超凡脱俗的景色,特立独行的志向意趣,还能从中得到深刻的思想陶冶。湖心亭看雪一课评测练习 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崇祯( )雾凇( ) 沆砀( )铺zhn()一ji( ) ch( )人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余挐一小舟(通桡,撑)(2)惟长堤一痕(只)(3)上下一白(全白)(4)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居)3选出朗读节奏处理不当的一项()A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下列称谓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A余B吾C尔D相公D项为尊称,其余不是。5作者在湖心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BC)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酒逢知己千杯少。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君向潇湘我向秦二、阅读鉴赏(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7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到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8“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既于微观中显出宏观,烘托出铺天盖地的雪景,也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9“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10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体现了作者怀念故国的深情。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写西湖雪景的小品文,作者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张岱。文中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凝静清绝、凄清淡雅的雪世界。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还交杂着作为亡国遗民的痛心与无奈,而更让读者感同身受的是作者的那份痴情,痴性,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这篇课文语言比较浅显,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我考虑到学生结合课下注解和词语手册基本能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备课时对疏通文意这个环节以学生课外自学为主,曾提前一天布置了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这个作业。课堂教学设计大致是朗读课文、品味感情、写作特色的把握-白描手法的运用。导入新课时,我用名家的点评说明张岱文章在文坛的地位,让同学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读为主,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为切入点,通过找痴的表现来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并适时地对张岱的经历和作品进行简介。对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通过改写句子对比让同学们体会更加深刻。然后人物的语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进行赏析、品读,使学生能较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作者的思想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