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把书“读薄” ,感知心声 2.把人“读厚” ,品味心声 3.把心“读懂”,倾吐心声二、教学准备阶段 在设计好教学思路的基础上,搜集相关素材,应用信息技术,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指导学生预习,包括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等。三、课堂教学活动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学会倾听,可以用智慧赶走成长的迷茫。今天,让我们一起倾听李京京的故事,体验一段独特的少年成长之旅。(出示课题,板书题目、作者)。师生互动,进入情境。(二)倾听故事感知心声 1.速读课文,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梳理小说情节。 2、指名2人复述故事梗概,教师根据复述情况,指导学生复述的技巧。出示复述小窍门:时间顺序+四个场景(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 3、师生共同总结。(出示行文脉络)公开课前( 想读课文)回家路上(偷读课文)次日放学(听读课文)公开课上(朗读课文) 李京京的生活轨迹:自小离开父母和爷爷生活离开爷爷父母经常吵架4、强调双线并行的写作技巧(三) 倾听人物品味心声1、跳读课文1-44自然段,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你眼中的李京京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京京的人物形象京京是一个自卑、胆怯、善良、生活压抑、不受老师和同学喜欢的孩子2、师生合作朗读51-59自然段,结合人物描写说说京京的改变。结合人物描写方法通过朗读读出京京的变化京京变得勇敢、自信、坚强、对未来生活重新向往屏显万卡的结尾和心声的结尾万卡把这张写好的纸叠成四折,把它放在昨天晚上花一个戈比买来的信封里。他略为想一想,用钢笔蘸一下墨水,写下地址:寄交乡下祖父收然后他搔一下头皮,再想一想,添了几个字: 康司坦丁玛卡雷奇 他写完信而没有人来打扰,心里感到满意,就戴上帽子,顾不上披皮袄,只穿着衬衫就跑到街上去了。他又站起来了,沙哑着嗓子,一字一句地、充满感情地念着这个动人的故事。他心里在想:等放了学,我一定要、一定要躲到那个小树林子里,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信,一封长长的、像万卡写的那样的信。最后,我完完整整地写上爷爷家里的地址,我知道那个地址。 “我们相信京京已经找回了勇敢的自我,也一定会找回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3、结合文章内容揣摩程老师的心理活动,说说程老师的变化。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程老师,培养“同理心”。(四)倾听成长理解心声请用“我理解了京京的_,_,京京渴望_”句式谈谈京京的心声。(自卑、胆怯、内向、委屈、压抑、坚定、勇敢、自信.)小组合作交流,深化对“心声”的理解。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李京京的心声:渴望读书,渴望与乡下的爷爷一起生活,渴望拥有温馨的家,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渴望得到亲情友情这所有的一切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京京特别渴望“爱”。(板书)(五)倾听你我吐露心声正值少年的你,是否有勇气说出你的心声呢?学生各抒己见,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 师生平等对话,培养学生的爱心,营造积极主动、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最后屏显老师寄语:用“心”成长 用“爱”坚强(六)板书设计心声 黄蓓佳爱心声学情分析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脱去孩童稚气、临近青春成熟的个体,对人生、社会仅有一点懵懂的认识。由于各种原因,知识层次参差不齐,且不少学生都是留守学生。在成长的路上,他们渴望得到知识,极需正确的引导、亲切的关爱。这一点与文中的京京何其相似! 效果分析此题设计了两部分。第一部分考察学生对心声这篇文章的字、词、句和本文主题的把握。第二部分设计的阅读题是在学生理解主题的基础上,走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表达内心真实情感,形成健康的观点方法。以此指导生活,实现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也训练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心声教材分析心声是当代作家黄蓓佳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一篇反映教育问题的儿童小说。作者通过区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朴、特别是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启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关爱每一个个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文章无论从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内容的现实性都极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李京京的孤独不同于杜小康的孤独,她既承受教育的冷漠,同时又承受家庭的冷漠。家庭、学校的双重冷漠给京京提供了一个冰冷的环境,而京京于战战兢兢中勇敢地举起的那小小的手,又是在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渴望温暖的,都是不能被漠视的。而这不也是作者黄蓓佳的“心声”吗?此结论揭示本文思想内涵,直指冰冷的社会现实,发人深省。小说明暗双线的艺术结构是小说的又一大特色。李京京何以那么想读万卡的故事?又为何读得那么好?是因为那个小万卡的遭遇和自己的遭遇那么相似。明线是李京京想读课文无情遭拒勇敢争取读完全文的故事,暗线则是李京京自小离开双亲和乡下爷爷生活离开爷爷父母经常吵架,沦为牺牲品的生活遭遇,明暗交织,丰富了“心声”内涵:通过李京京的故事既呼唤了公平、关爱的教育,又呼唤温暖、幸福的家庭。心声练习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恍惚(hung)纸捻(nin)琅琅(lng)B棱(lng)角抽泣(q)抽噎(y)C簪子(zn)嘟囔(nang)窸窣(x s)D蜷缩(qun)发窘(jing)噗(p)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抽噎道赚惊讶从容不迫迫不急待腔调睐缝皱眉故弄悬虚走头无路3用线条将下列词语与正确的义项搭配起来。(1)恍惚感到为难,不知所措。(2)抽噎肢体弯曲。(3)蜷伏一吸一顿地哭泣。(4)发窘精神不集中。4、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的望着老师。京京像个小狗似的蜷在他旁边。 京京刚走出教室,琅琅的读书声就从背后追了上来。5课文的标题心声有哪些含义?_二、阅读理解阅读课文5159段(即从“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至文章最后),回答下列问题:6.“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中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李京京心中“憋了很久的感情”是指什么?7.“教室里一片寂静,静得能听见赵小桢轻轻抽泣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8.你喜欢选文中的李京京吗?请简要说说理由。9、请你想象程老师听李京京朗读时的心情,并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出程老师当时的心里话。10、正值少年的你,请用文字表达你的心声。 课后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在一种心理感到很安全,思想很自由、很宽松,乐意进取、乐意参与,情绪很高亢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就意味着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就是说,学习方式转变首先要考察的内容,就是课堂的教育氛围、环境: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学习的?教师会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情景,设计什么样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来说,新课程课堂该有什么样的教育氛围?学生要什么样的学习状态?我觉得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学生要自由。我们要求课堂要有规范,要有纪律,但是课堂规范和课堂纪律最核心的实质与理念就就是自由,所谓自由就是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心理,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无拘无束,这是最基本的东西。第二,要有宽松的氛围。所谓宽松,我想就是允许学生说错话,说真话,把它自己的经验、最个性化的东西充分表达了出来。我们的课程,如果不能够将孩子的经验、孩子的认识真正整合起来,那么孩子的经验就无法完成再构,形成新的体验,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第三,就是民主。课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经历、体验转变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同事、伙伴、协作者的关系,像这节课上,我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心声,一开始两个学生都还是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在我的鼓励下,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也正说明了学生处于一种很有安全感的心理状态之中。我们的课堂就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只有这样的状态下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习方法的转变。学习方法转变的关键是提升学生学习的本质,解决的是怎么学的问题。比如说朗读,可以有学生自由读,教师领读,全班齐读;还有对课文的分析,怎么理解等等。像教读心声这篇文章,主要通过“感知心声 品味心声理解心声吐露心声”4个环节,第一是理解性的读,把课文读懂了;第二是探究,把课文中有可争论的东西挖掘出来进行探究,因此需要设计有思考深度的问题,但又不能过多,防止出现“蜻蜓点水”,分析布头,加讲解不透的问题。因为此前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是理解性的,学生的整体感知大都一样,现在学生就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个性化的理解,这正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进行解读。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文章中李京京现象透视出来的有关教育的深层问题。但不管怎样,新课堂教学一定要秉承新课程理念中一切以发展为本的精神,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说教学的所有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愿我们教师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心声课标分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心声这篇小说非常典范,符合小说学习的一切特点和要求,对学生学习、分析、写作小说,都具有示范性、工具性的特点;从李京京身上体现出来的自信勇敢、执着坚定等优秀品质又给学生很好的人文教育。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