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小说内容,体会标题含义;2.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形象3.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1、体验主人公成长的心里路程2、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和讨论法一、创设情境 激励反思 他曾经可是一个人物。他的年龄和大家差不多,是个班长,而且还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除此之外,他家还是当地最有钱的人家: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是啥样子的时候,他已经骑上了专属于他自己的自行车,他就是 ,是昨天油麻地少年中那个呼风唤雨的杜小康。不过,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杜小康好像不是这样的了。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小康,去进行一场孤独之旅二、检查预习 回顾反思 (一) 作者简介(二)检查预习给划横线的字注音(三)说说孤独之旅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四)本文突出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环境描写)是的,本文是:一个以水乡生活为背景的流浪故事;一个以芦荡为场景的父子牧鸭的故事,强调命运场景。 三、 探究展示 问题反思故事情节是在孤独的背景中展开的,人物语言并不多,正是恰恰不多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一)请速读课文,勾画(杜小康)语言。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2、我要回家3、还是分头去找吧。4、蛋!爸!鸭蛋!鸭下蛋了!(二)、赏析语言,把握人物每一句话的背后站着一个怎样的杜小康呢?老师想以第一句话为例,告诉同学们怎么赏析人物的语言,其余三句等会儿由同学们自己赏析。赏析第一句话。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1、生齐读出现第一句话的第2自然段。2、杜小康为什么要去放鸭,哪一段交代了原因?(他家由富变穷了,第1段。)3、这段中哪一个词语鲜明地表示出了杜小康对放鸭这件事怎样的态度?(只好。写出来杜小康的无可奈何。)4、他说这句话时心情怎么样?(害怕、恐惧,因为他要离开疼爱他的妈妈,离开熟悉的朋友、学校。)家境富裕时的杜小康,往油麻地孩子群里一站,就像一簸箕黑芝麻中一粒富有光泽的白芝麻,就像秋天高远的天空中一只悠然盘旋于鸽群之上的黑色的鹰,父亲对他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可是现如今他就要离开疼爱他的母亲,离开熟悉的校园,到陌生的遥远的芦荡去放鸭,他愿意去吗?于是他对父亲说了第一句话。这句话应该怎么读?(生读,使范读,生自由读。)我们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杜小康?(一个不能体贴父亲、只想着自己的杜小康,一个过惯了富裕日子、不能吃苦的杜小康。)反思:从老师的示例讲解,我们赏析杜小康的语言,要怎样做呢?示例反思:.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状况下说这些话的; 总结反思:明确:1、联系相关内容。2、言为心声。(注意体会说话人的心情、心理。)(也就是不能孤零零地只看这句话,一定要关注说话的背景。) 赏析其余三句话。请同学们先自己赏析,然后同桌讨论、小组交流其余三句话,用“一个 的杜小康”这样的句式,批注你的赏析结果。提示:你的结论一定要在文章中找到语言依据。(生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1、从第二句话中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杜小康?(千万不可粗略理解为与第一句话时完全一样。)地点在(芦荡),初到目的地。眼中的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心情该当如何?引导学生齐读第21段。(害怕、胆怯、希望破灭。)他是在何时、何种心境下说的这句话的?(到达芦荡一段时间后的一天夜里。感到孤独,非常想家。)父亲就在身边,他为什么还会感到孤独呢?为什么还如此想家呢?请同学们采用改换人称的方式,将文中的“杜小康”改为“我”,自由朗读课文第29段。(找生读)2、该文段中哪些词、句让你读出了杜小康的孤独? 在这里,杜小康几乎找不到人交流。原著小说这样描写他们父子俩之间的干巴巴的对话: “饱了吗?”“饱了。”“你饱了吗?”“我也饱了。”“就在河里洗碗?”“就在河里洗碗。”“困吗?”“不困。”孩子喜欢热闹,喜欢丰富,可此时杜小康却仿佛被世界抛弃了般饱尝着寂寞、单调。4、现在我们看第一句话“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和第二句“我要回家”是不是差不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没说“我不去放鸭了”,也没说“上岸”。虽说想回家,但是不说放弃自己的工作、责任,不像第一次那样任性了。)此时的杜小康和说第一句话时的杜小康一样吗?(有点懂事、在逐渐控制情绪、不再由着性子,知道面对困难。)5、赏析第三句话。“还是分头去找吧。”看来,此时的杜小康虽然幼稚,但在逐渐成长。那么,从第三句话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小康?哪个词语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成熟、勇敢、有责任感、敢于面对困难。“分头”。)师:这是杜小康找鸭时说的话,那一天天气怎么样?(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36段)很显然这里是运用什么描写?(环境描写)通过精妙的环境描写,更加突出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杜小康还要孤军奋战。其实我们还可以从语气词、标点符号再来把握人物形象。如果没有句末的“吧”字或者句号改为叹号,怎么样?(表现不出其勇敢、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句号比感叹号语气平缓、平静,而此时的杜小康饱尝雨夜寻鸭的磨难,很平静,很从容,没有大喜大悲,已经成熟了。)6、赏析第四句话。蛋!爸!鸭蛋!鸭下蛋了!你们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杜小康?(感受收获喜悦、激动)“蛋!爸!鸭蛋!鸭下蛋了!”这句话句式上有什么特点?(都是短句,都用了感叹号。表达喜悦之情。)请问:这里的语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不先喊爸?不先说“鸭下蛋了”(是因为 这里小康看到鸭蛋特别兴奋激动,之所以先喊出 “蛋!鸭蛋!”是突出这份难以掩饰的惊喜)杜小康一家可谓苦尽甘来,鸭群终于长大了,杜小康也长成人了。自由演读四句话,体味杜小康的性格特点,等一下找同学来展示一下,看谁读得好。短短的四句话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了一个小男孩的成长历程,本文的主题是告诉我们: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炼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成熟。四、 整合提升 内化反思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此时,再回首课文,我们一起反思:本文的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孤独之旅其实就是一场-(成长之旅)。那浸透着孤独感的一切,既困扰、磨难过他,也教养、启示过他;这段孤独的旅程成为了杜小康以后人生道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每当遇到困难挫折,他都会想起。故事还在继续:在那天之后,当他们父子二人因为放鸭误入他人鱼塘而再次陷入一贫如洗的困境时,当杜小康抬着病危的父亲回到油麻地时,虽然头发干枯、面容清瘦,但他“一双眼睛却出奇的亮,并透出一种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有的早熟之神”。甚至当他后来在自己曾经读书的“油麻地小学”门口摆摊卖货时,竟无一丝卑微的神色”, 杜小康,已经不再是几个月前的那个杜小康了,他真的长大了!令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都颇感震惊,油麻地小学的校长感慨道:“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杜小康真的出息了吗?请课下从草房子中去寻找答案吧。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曹文轩青铜葵花)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小说题材已经接触过,尤其这个单元刚刚学过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对小说三要素及其内容有所了解和积累。但是理解分析、鉴赏文章主题和写作手法远没有形成系统。感性多,理性少。所以需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体验感知,思考领悟,提高他们品味鉴赏能力。效果分析:从学生课堂听课反应效果上来看: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并积极思考,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可以很轻松的跟着老师的指导进行各项活动,而且不出错或错误很少,这说明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理解、掌握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从课堂参与程度看:学生们全身心投入,无论是朗读、独立思考,还是小组活动都展现出较以往更大的热情,发表了自己真知灼见,课堂参与度非常高。 从导学反思情况看:本节课设置的教学环节,切实落实“三三六”反思教学法,学生反映良好,收到了预设的教学效果。教材分析:在多次的教材改革中,孤独之旅仍旧留存下来,说明这篇课文有着不可替代的非凡意义。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人教版2018部编版教材将其编排在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虽是略读课文,但是叙事简练,情节完整,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我觉得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短篇小说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均是小说,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比较重要的小说单元,选编的课文有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三篇。孤独之旅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作者把孤独的感受描写、渲染、烘托得淋漓尽致,其中大量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功不可没。尤其文章平淡却朴实平白的语言使文章个性鲜明,同时非常耐人寻味,也给我们对成长的意义有着有益启发,非常契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其阅读体验以及内心情感的丰富。评测练习:一、基础训练1.下列句子空格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父亲也是有所慌张的。当他们全部浮在水面上时,已经是一大片了。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他们才觉得自己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A.居然 突然 忽然 显然 B.显然 居然 忽然 突然C.显然 居然 突然 忽然 D.忽然 居然 突然 显然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厚实: (2)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歇斯底里: 3.文学知识填空。(2)小说人物的塑造,不但要通过故事情节的安排,还要通过环境描写环境,包括环境和环境。二、课时达标4.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的是()。A.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B.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C.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D.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5.阅读孤独之旅第36-48段,回答下列问题。(1)第36段“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一句中加点的四个“黑”,哪些是实指,哪些是虚指?作者这样浓墨渲染,有什么作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