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范文 写作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写作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本文关键词:培养学生, 人文精神, 写作, 教学写作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本文简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很多语文教师对此非常重视, 但从实际教学效果看, 学生写作情况并不容乐观。有的小学生直到毕业考试都不能按要求写一篇像样的记叙文。究其原因, 可归结为: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重“术”轻“文”“人”, 换言之就是只重视写作技法的传授, 不关注写作内容以及写作中蕴含的写作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本文内容: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很多语文教师对此非常重视, 但从实际教学效果看, 学生写作情况并不容乐观。有的小学生直到毕业考试都不能按要求写一篇像样的记叙文。究其原因, 可归结为: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重“术”轻“文”“人”, 换言之就是只重视写作技法的传授, 不关注写作内容以及写作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以及遵循的教学标准也各不相同, 大家各自为战;对写作放任自流, 课上从来不讲作文, 课后让学生以写日记、写周记等形式完成练笔任务。对于对写作有兴趣的学生来说, 多练笔是有好处的。但大多数学生是奉命而作, 有的甚至会因找不到写作素材而去编造素材或者抄袭作文。学生被动应付, 毫无写作积极性, 写作水平自然得不到提高。因此, 教师应当认清作文教学的本质, 如若自己心中没数, 教学时自然就信马由缰。作文是什么?从内容上看, 作文就是学生记录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主要载体;从结构上看, 作文需要学生具备运词造句、谋篇布局、深远立意的能力;从知能上看, 写作文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方式。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 其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笔者认为,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应当是写作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人类历史、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 人文精神一直贯穿其中。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关注的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价值为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灵魂。那么, 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立足人文资源, 探源逐流俗话说:流远还需先探源。要想让学生写出文采飞扬、充满创新个性的好文章, 首先要有学习的样板, 也就是好的范文。范文从哪里来?首先从教材中来。从语文教材到课外阅读材料, 甚至是阅读理解题中的文章, 涉及人文精神的文本有很多, 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范例。作文教学的第二个源就是教师自身这个“活教材”。在一次周记中, 有位学生写了笔者曾经在课上讲过的一件小事, 学生动情地写道:“老师, 您给大家分享第一次走上讲台很紧张的故事, 我也有过同感。从那以后, 每当我再独自面对陌生的场合时, 我就会想起当时的您”出乎意料, 课堂上无意讲述的小故事竟成了学生写作的素材。此后, 笔者就会有意在课中讲些小插曲、小故事等。有一次讲到雨天开车上班时, 由于路面上积水多, 每当前面有开电动车或步行的人, 笔者就会有意识地减速慢行, 避免溅起水花。在当周的周记中, 不少学生写到这个故事, 他们都能从中感悟到那一份对陌生人的善意, 并表示将会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延续这份善意。二、走进生活长河, 活源扬波写作是“心智”运作, 是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它的“原动力”来自于学生自身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 让学生走向广阔的山川大地、人文古迹和多彩社会, 学生就能在写作的长河中泛舟扬波。春暖花开的季节, 笔者带领学生去广场放飞风筝, 去陆秀夫纪念馆参观, 去海盐博物馆体验, 去纪念馆感受, 去水街风景区游览, 这些经历润物无声地流淌于学生的笔端, 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对盐城的历史了解了, 对家乡的情感浓郁了。另外, 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写随笔, 像新闻记者一样, 随时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学生往往习惯于教师命题写作, 这种方式是被动式写作。而随笔式的写作, 则是学生自主写作、自由写作, 是发自内心的要求。笔者布置学生每周完成至少一篇随笔, 并鼓励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有很多, 只要是能引起你内心波澜的, 你的记忆就会深刻, 因此要及时写下来。久而久之, 随笔将会成为学生最喜欢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三、关注生命情感, 思源强流小学生的作文常常出现幼稚化、平淡化、无情感的现象, 如:有位学生写妈妈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 文中详细描写了自行车的样子, 感慨自行车很漂亮, 便戛然而止。没有丝毫对家长的感激之情, 一切似乎都是应该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缺失。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教师应围绕“人文关怀”设计一些有意义的话题, 创设具体的情境, 引导学生对生活事例展开讨论, 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让学生端正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人文关怀”相关话题的设计, 可以以对话的形式展开:1.与自我对话。学生的喜怒哀乐, 愿望与追求, 成功与失败让学生推心置腹地与自我对话, 认识真实的自我, 展示血肉丰富的自我。2.与自然对话。大自然是学生写作素材的宝藏,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投身自然的怀抱之后, 与自然对话, 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情感, 不仅有欣赏风景的身心愉悦, 而且有内心深处真挚情感的流露。3.与作品对话。课外阅读中的大量名著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生通过阅读文学大师们留下的经典著作, 进入作品的世界, 被作品中主人公的人文精神所感染。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 有助于自己成为一个人文内涵丰厚的人。四、注重批改讲评, 固源导流作文批改和讲评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个流程, 此环节非常重要, 它能显现出教师的人文关怀。批改作文的过程, 就是师生心灵沟通的过程。在作文批改中, 教师倾注人文关怀, 将关爱之心与学生渴求之心碰撞, 带着赏识的眼光去找出学生的亮点,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教师笔端流淌出的批改评语是欣赏、鼓励、启发式的, 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写作的兴趣自然增强了。在集中讲评时, 教师对学生写得好的词句、段落进行全班展示, 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尊重, 促使他们更加自信。然而, 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和错误视而不见也是不对的, 教师要巧妙地指出来, 并通过全班帮忙出谋划策来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以书面评语的形式出现较多, 但书面批改不如面批。写批语时,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习作, 面对的是静悄悄的文, 而不是活生生的人。而面批时, 教师既可以指出文章的优缺点, 也可以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 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面批的是作文, 交流的是情感, 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 作文教学定会收获无限可能性。参考文献:1吴立岗.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须关注的三大问题J.课程教程教法, 20_(7).2黄景波.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途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_(4).3何欢.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_.4吴欣歆.探索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可操作性表达J.中国教师, 20_(5).5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程J.全球教育展望, 20_(1).6常珊珊, 李家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 20_(9).作者:郝晓芳写作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 如产生版权问题, 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第 5 页 /共 5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