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班上学期教学总结 20xx20xx年上学期教学总结 20*20*年上学期教学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原来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具大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我想在这方面就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一些看法。 一、新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1、课程目标的创新:新课程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学科本位,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4、注重学生体验和知识更新:改变过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强调注重课本知识的情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 _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知识。 5、课程的实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和简单适应,强调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以构建智能和人生意义的活动。 6、学习方法的变革: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 _体验性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和积极探索,提倡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 7、课程评价的改变:评价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侧重学生发展,注重教师的成长; 8、课程管理的创新:改变过去管理过于集中的情况,强调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 二、应了解的问题: 力求完成好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了解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1、新课程下的学生:新课程首先认为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应以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位基础进行学习。其次,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具有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巨大的潜能,且处在成长和变化的过程中。再次,新课程认为学生是个独特的人,他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性,学生与学生(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和不同个体)之间、学生与 _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实施新课程必须把学生当作有 _性的人看待,并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应所教学生的情况、要求和认知的发展规律。 2、 新课程下的教师:新课程首先认为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也是新课程评价的参与者。其次,新课程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合 _,也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第三,新课程认为教师还是新课程的参与设计,也是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者。教师在课程标准下,可以创造性的开展和改组教材,灵活的选择 _教学 的形式。因此,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思路、知识结构和含量、教学工具的使用水平等)。我们应该积极的去了解以往的上课与新课程要求对照有何不足,然后扬长避短,并按新课程、新理念充实自己、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新课程下的课堂和教材:新课程下的课堂具有传递、交往、情感归属、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五大功能。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决不是唯一的场所。教材则是学生学习的素材之一,并不是全部。新教材的内容设置、知识结构、评价体系和课程要求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必须重新考虑我们的课程指导思想、教学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三、应考虑的基本问题: 高一历史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考虑的六个具体问题: 1、 初高中的衔接问题: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所谓专题的形式。这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成为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 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因此,在进行高中课程教学的时候必须考虑他们对通史知识的回忆能力、运用能力等的培养。 2、 新课程下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有三: 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知识应注重实用性。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为现实服务,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和对 _借鉴; 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还要注意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不可回避的高考应试教学的关系处理好; 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学生的历史学习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完全不够的,很多现实有用的知识课本所及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所以,学生课外自学必不可少,学校、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提供自学所需资料的介绍。 3、 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的变化问题:新课标下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学业情况时要求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出勤、作业、学生课外研究学习、上课情况等)与模块考试的成绩结合。这决定了教师在课程 _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价必不可缺。 4、 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问题:因为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不利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1)、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 _不紧密。 (2)、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 (3)、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 (4)、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 所以,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 _。 5、 课时的安排和教学的深度、难度问题。 6、 高考方案问题: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常说高考从高一抓起。课程的难度、讲解的深度以及上课的具体过程受高考方式的影响极大,但目前我省高考方案及其细节不明,如何把握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7、 硬件条件不足,限制学科教学 _。多媒体教室设施不健康,校园网又未配备,历史学科丰富的 _、视频、史料等等都无法进入课堂。 8、 教辅资料不匹配,旧、难、繁、偏,并不适合高一学生,处理好这个问题很重要。 四、解决办法和建议 1、课时:每周课时普遍吃紧,导致课时吃紧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教师基于对教学评估的担忧,对教材呈现的所有内容都往深处讲。这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教学不可无视课标要求、无视学生实际能力水平。教学一定要控制好深度和宽度,要大胆取舍,确定一个中心抓重点。一课的“中心”实际上是一课的真正重点,而且是能够统率全课、带动一般的张目之纲。如何确定一课的一个中心呢?关键是根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内容,把握一课教材在整个模块中的地位,弄清本课教材的内容构成及相互关系,然后找准本课的一个中心之所在。实验教学反复表明,一节课内,如果教师的教学面面俱到,四处出击,其结果只能是一面不到,处处游击,这样的实例现在仍经常可见。 2、加强合作,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面对严峻的挑战,教师之间应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开展 _备课,通过不断的交流获取教学信息与灵感。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进行 _备课。 3、全理运用 _,提高课堂效益。从学科能力方面来说,课程标准是最低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最低目标。教材是素材,教学时需要处理和 _,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的中心议题。大胆创新,灵活使用教材,才能使新课程 _在前进中少走弯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材处理要:重点讲授多版本教材的交叉处,切实补充教材缺漏处。 4、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问题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必要从教学中好的问题开始,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以问题引导学生应成为历史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通过恰时恰点的提出好问题,使学生领悟到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更有兴趣的学、富有探索的学,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5、灵活应用多种模式教学。经济专题抽象概念多,与现实生活 _紧,尤其是部分专题为新增加内容。建议可以充分运用教材 _以及多媒体视频等资源开展教学; 也可以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自己从网络、书籍及影视资料中去搜索相关资料,再结合教材理清专题的线索,总结所要掌握的知识; 也可以由教师讲授重点内容后由学生自主提问,教师解答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也可以由教师创建网络课件,学生分小组协作学习。 6、练习选择分层次。学生在侧文侧理分科以后,学习的重点和目标发生变化,侧理学生的主要目标是水平测试,侧文学生的目标则是高考,即使是侧文学生由于选择的科目专业不同或学科学习能力的差异,在练习题的难度上应该也要有所不同,可以设置必做题目和选做题目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