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邓稼先知识与技能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过程与方法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重点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体会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1文献法:本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例如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两弹一星”研制者的相关情况、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等等。教师宜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2讨论法。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邓稼先画像等资料。2课时用多媒体播放第一颗原子弹升空后的蘑菇云画面。(字幕:这是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升起的蘑菇云)六十年代,中国上空连续升起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所产生的蘑菇云,为新中国、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国际地位,使中国在世人面前树立了一个全新的形象。在这期间,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多媒体展示图片字幕: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的“两弹元勋”)今天我们通过他的挚友杨振宁博士之笔一起走近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代表作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邓稼先等。吊古战场文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阴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学生听读。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一下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心情。3课文按小标题可分为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显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高度赞扬邓稼先一生的功绩,表达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悼念。这六个部分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着“记录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歌颂他默默无闻地献身国防科研,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一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这正体现了作者构思精巧、谋篇布局别具匠心的特点。4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是一个热爱祖国、勤奋刻苦的人。从他的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中可以看出。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所以第一部分是为歌颂邓稼先所进行的必要准备,绝不能去掉。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请概述两人最本质的区别。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他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却忠厚平实,从不骄傲。3为什么说奥本海默“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因为他才华出众、聪明过人,所以人们佩服他、仰慕他;但由于他经常打断别人的报告、锋芒毕露,所以不少人不喜欢他。4邓稼先的学生时代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度过的,为了求学他也曾屡遇困境。作者为什么在第二部分中对这方面只字未提?第二部分的小标题是“两弹元勋”。作者是围绕邓稼先为民族核武器事业做出贡献这一中心选取有关材料组织内容的。在邓稼先64年的人生旅途中,他在1958年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之后的28年间的经历最能表现这一中心。作者很好地处理了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与中心无关的内容省略不写,而且紧密围绕中心的详写,反之略写。5文中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从第二部分看,作者是如何围绕“始终”二字展开叙述的?中国的“两弹”事业始于1958年,邓稼先是第一批投入此项秘密工作中的一位。28年后,直到他去世前的四个月,他还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作者列举的几段时间不光在共和国“两弹”事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邓稼先的一生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随着“两弹”事业的发展,邓稼先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他仍然坚持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以作者用“始终”这个词概括了邓稼先的一生。6“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我所认识的”能去掉吗?为什么?不能去掉。因为作者不可能认识一个群体的所有成员,这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写作态度。7邓稼先能够说服两派不对吵对打,能够解围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他没有私心,人们相信他。通过好友杨振宁博士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两弹元勋”邓稼先对我国现代化国防做出的巨大贡献。对于好友的无私奉献、巨大贡献,杨振宁博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我们一起继续走进课文。1第四部分似乎对突出邓稼先的伟大没有多少作用,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这一环节,以寒春事件,时时透出邓稼先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小心、高度保密,即便是挚友世交,也决不犯规,这正是他为人忠正的反映。此部分的题目中用到两个问号,这正是告诉读者,自己为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2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文中引用唐代的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代的中国男儿歌更增加了邓稼先精神的悲壮色彩,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3作者将“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深厚的爱国主义热情与对邓稼先的无比崇敬。4作者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形成了自己的气质和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对老朋友的崇敬与赞扬之情。5钱三强选聘邓稼先,葛罗夫斯选聘奥本海默,其实这样的“伯乐”还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如熊庆来选聘华罗庚、华罗庚选聘陈景润。6作者为什么以“民族感情?友情?”为小标题?标题看起来好像既没有肯定是民族感情,也没有肯定是友情。文章中最后一句“我始终想不清楚。”似乎作者并没有对标题做出肯定的回答。但是通过阅读本部分,我们可以得出答案。当邓稼先肯定地告诉杨振宁,中国人自力更生成功制造了核武器,并且没有外国人的援助时,杨振宁“感情震荡”“热泪满眶”,实际上杨振宁很清楚原因:他的强国梦,被他的同学实现了。这使他的祖国、他的同胞再不必有屈身向外之感了。一方面他为同学的成功而骄傲,更为祖国的崛起而自豪,作者把小标题写成“民族感情?友情?”一方面吸引读者,另一方面抒发了自己为朋友、为民族而骄傲自豪的感情。7给杨振宁造成“极大的感情震荡”的原因是什么?给杨振宁造成“极大的感情震荡”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杨振宁没有想到邓稼先会对这么一件小事那么重视。邓稼先的工作日程应该是排得满满的,他本可以把谣言的事放在一边或让别人去查找证据,但邓稼先没有这样做,他亲自找到周总理。待得到证实后,他从北京发信至上海,让杨振宁在回美前夕得到确切的答案。另一方面,杨振宁虽久居海外,但赤子之心犹存。因此,当他看到邓稼先的所作所为时,他为自己有这样的挚友而激动,更为中国有这样的好儿子而感到骄傲。这两种感情已经合二为一,彼此交融了。8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了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广阔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这体现了作者取舍材料的高超艺术和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9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10课文有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课文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按照常理,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可作者却没有介绍事情的具体细节,而是着重叙写邓稼先的精神与气质以及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之所以这样写,主要有以下原因:邓稼先的功绩谁人不知,再重复这些材料,显得冗赘;何况自己与邓稼先远隔大洋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了解太多,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再者,邓稼先是自己50年的朋友,写朋友,自然饱含着对老朋友不尽的思念以及对朋友的认同钦佩。11“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就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本文介绍了邓稼先光辉的一生。高度评价并赞扬了邓稼先的突出成就、人格精神和爱国品质。全文共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