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自主训练题1(苏科版八年级)1. 2006年3月某日7时40分,黑龙江省大庆市市民惊奇地发现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周围出现了多个“小太阳”,太阳的上方还有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这种天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云中竖直挂列着许多小冰晶(小冰晶相当于三棱镜)(1)天空出现的彩虹,可以说明太阳光是一种 (填“单色光”或“复色光”)(2)人们能够看到多个“小太阳”,是由于太阳光经小冰晶反射和 后所形成的虚像2. 如图(1)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 形成的 (填“实”或“虚”)像;后者是由于鱼缸的 (填“左”或“右”)侧部分等效于凸透镜而形成的 (填“实”或“虚”)像3.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填“上”或“下”)(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 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 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到某一位置(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 、清晰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入射角i 折射角 ir sinisin 10。 6.7。 1.50 1.49 200 13.3。 1.50 1.49 30。 19.6。 1.53 1.49 40。 25.2。 1.59 1.50 50。 30.7。 1.63 1.50 60。 35.1。 1.71 1.49 70。 38.6。 1.81 1.49 80。 40.6。 1.97 1.504. 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记下了物体离透镜的距离a,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b之间的关系,并画出了图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线回答:(1)凸透镜的焦距为 厘米;(2)物体的大小和实像的大小相等时,物体到实像间的距离为 厘米5. 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 cm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 的焦距较大6. 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从图中看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i但i与之间究竟有什么定性关系呢?荷兰学者斯涅尔通过实验终于找到了i与之间的规律下表列出的是一组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i与的数值 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得出人射角跟折射角之间的定量关系是 7.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两条: 、 空气中的入射角i 00 300 450 600水中的折射角r 00 220 320 400玻璃中的折射角p 00 170 240 3008. 如图甲所示,直线AB是光滑木板与棉布的分界线(木板与棉布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使一个小线轴(如缝纫机上的线轴)沿着与直线AB成一角度的方向P0匀速滚动,可以看到,线轴在棉布上滚动的方9. 向发动了改变如图乙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人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也发生了改变(1)由图甲可知,当线轴的甲轮刚接触到棉布时,其速度的大小将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此时乙轮速度的大小将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2)从图甲、乙两种类似现象可知,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原因可能是 。(3)在你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是否运用过本题的研究方法?请列举一例说明10. 如图所示,小明从家A点到达学校C点必须经过一片平地和一片沙地(平地行走速度大于沙地行走速度),他应选择怎样的路径最快捷?小明利用光学知识确定应从 处由平地进入沙地(填“B点”、“B点左侧”或“B点右侧”),请你大致画出他的行进路线11. 如图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人另一种介质,MN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则入射角为 度,MN的 侧是空气(填“左”或“右”)12. 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频闪摄影就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的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到运动员身上发生 射,又通过摄影机前的 镜形成 像观察图中照片,可知频闪摄影时要求背景较 (填“亮”或“暗”)光圈161185.642.8快门153060125250500100013. 照相时,选择不同的“光圈”以控制镜头的进光面积;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以控制镜头的进光时间两者结合的目的是使底片受到的光照能量保持一定,光照能量过大或过小都不能得到好照片下面的表格是某种情况下光圈与快门的几种正确组合在“快门”一行中,“l5”表示快门打开的时间是1/15 s,依此类推;在“光圈”一行中,“16”表示镜头透光部分的直径等于镜头焦距的1/16,依此类推计算光圈一行的最后一格应填的数字14. 如图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 ,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0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角是 .15. 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 的实像,落在目镜 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 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 (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16. 如图所示,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距一定距离的光屏,若从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P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那个光学器件是 ( )A. 只能是凹透镜 B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厚平板玻璃C. 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凹透镜、凸透镜、厚平板玻璃都有可能17. 一物体在透镜主轴上移动,当物体离凸透镜2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将物体移至距焦点8厘米处,关于它成的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B可能成虚像C. 可能成缩小的实像 D不能成等大的实像18. 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为20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如果蜡烛距透镜15厘米,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 一定成等大的实像C. 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D可能成虚像19. 在凸透镜前面有一物体,当它沿主轴向透镜方向移动20厘米,它所对应的像却远离透镜移动30厘米,那么物体移动的范围可能是( )A. 在透镜1倍焦距内移动 B. 在透镜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移动C. 在透镜2倍焦距外移动 D在透镜2倍焦距外向1倍焦距与2倍焦距间移动20. 有一个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关于所成的像下面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0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物像之间的距离先交大后变小B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0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物像之间的距离先交小后变大C.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厘米处向l5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D利用这个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之间的距离可能小于80厘米21. 如图所示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时,某同学首先使发光点S、凸透镜L和光屏P的中心处于同一高度;其次当他把发光点S移到图示位置时(图中MN为光具座的标尺即刻度尺),发现这时在光屏P上呈现一圆形光斑,且当左右移动光屏P时,该圆形光斑的直径不发生变化;然后他再用一烛焰S在图示位置上取代发光点S 这时,如要使烛焰S在光屏P上成清晰的像,以下几种操作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不动,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再将光屏P向左移适当距离B. 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和光屏P不动,只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C. 在图示位置时,保持烛焰S7和光屏P不动,只将透镜L向右移动适当距离D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不动,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再将光屏P向右移适当距离22. 将蜡烛AB放在焦点和2倍焦距之间,成像情况如图所示若要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A. 蜡烛AB和光屏不动,向左移动凸透镜 B. 蜡烛AB和凸透镜不动,向左移动光屏C. 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向左移动蜡烛AB D蜡烛AB和光屏不动,向右移动凸透镜23. 已知物a长于物b,现分别将a、b两物直立于同一凸透镜前,它们经凸透镜成像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都成实像,则a像长一定大干b像长B. 若都成虚像,则a像长一定大于b像长C. 只有a成实像,b成虚像,a像长才可能等于b像长D无论成实像还是成虚像,a像长都可能等于b像长24. 在光具座上固定一个凸透镜,使烛焰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O1O2,当烛焰中心在A点时,成像在B处;当烛焰中心在B点时,成像在C处,如图所示,则此凸透镜应固定在( )A. C点右侧 B. BC之间 C. AB之间 DA点左侧25. 用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5厘米处有一垂直于主轴的光屏,此光屏上呈现一个直径l0厘米的明亮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10厘米或30厘米 B. 10厘米或20厘米C. 15厘米或45厘米 D15厘柴或30厘米26. 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