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 实验诊断学概论及质控(一) 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1. 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前过程是指从医生开出检验医嘱开始,到实验室收到标本这一阶段,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及标本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分析前过程大部分由医生、护士、护理人员在实验室以外完成。(1) 实验的准确性受下列因素干扰/影响:标本因素:全血、血浆、血清、体液等。生理因素:年龄、性别、饮食、运动、服用药物、应激状态等。i. 昼夜周期变化举例: 清晨:皮质醇、ACTH、血清铁、胆红素 入睡时:生长激素高峰,皮质醇最低 午夜:蛋白质最低 垂体激素:多在入睡12小时开始升高,在睡眠的中段达高峰ii. 月周期变化 性激素:女性按月经周期而变化 胆固醇:月经前高,排卵时最低 纤维蛋白原:月经前增高 iii. 长周期影响 维生素 D夏天高,冬天低 副甲状腺激素、钙有轻度的相同变化运动因素长期运动可导致: CK,AST,LDH ,尿酸(男性, 可能因排泄减少),内分泌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性激素) (停止运动后数日可恢复正常)饮食因素 药物因素药物对血、尿等成分及试验结果的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2. 分析中质量控制 3. 分析后质量控制(二) 检验结果的临床评价(流病学过)1. 确立金标准2. 诊断方法的对比3. 列出四格表4. 诊断性实验的评价真实性、精确性、实用性(诊断效果、成本-效益)(三) 循证实验医学的概述二、 循证实验医学(evidence 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 EBLM):是根据临床应用的经验和当今研究的最佳证据,结合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明确评估和应用实验室检验项目和检验结果,使病人获得最大的利益。二、 临床一般检验与疾病(一) 血液1. 血液常规检验(1) 红细胞参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 红细胞比容的测定(Hematocrit,HCT)男性:4249%,女性:3748% 红细胞平均值参数MCV、MCH、MCHC用于贫血的形态学诊断 平均红细胞容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80-1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27-34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320-360g/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参考值: RDW-CV : 14.9%Clinical significance: 缺铁性贫血与轻型地贫的鉴别诊断;用于贫血的早期诊断;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2) 白细胞参数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成人: (4.0 -10.0)109/L 新生儿: (15.0-20.0)109/L 6个月- 2岁 : (11.0-12.0)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淋巴细胞 Lymphocyte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 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 单核细胞 Monocyte(3) 血小板参数血小板 (platelet,PLT)计数:100-300109/L (4) 血细胞形态红细胞形态i. 红细胞大小(cell size)异常 小红细胞Microcyte红细胞直径10m见于溶贫、急性失血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红细胞Megalocyte红细胞直径15m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 红细胞直径相差一倍以上见于病理造血,反映骨髓中红细胞系增生明显旺盛, 见于中度增生性贫血、低色素贫血、溶贫、MDS等ii. 红细胞形态改变iii. 红细胞染色异常iv. 细胞中出现异常结构白细胞及其分类形态i. 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细胞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核变性,见于严重感染性疾病,如猩红热、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中毒及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ii. 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iii. 与遗传有关的形态异常iv.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急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分叶核粒细胞分叶在5叶以上的细胞超过0.03时称为核右移。(由于DNA合成障碍或造血功能衰退所致)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恢复期,也可一过性中性粒细胞核右移,疾病进展期出现右移,提示预后不良。 v. 异形淋巴细胞 (5)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 2. 血液常规检验与疾病(二) 尿液1. 尿液的形成(Urine formation)2. 尿液标本的收集与保存(Coll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urine) 3. 尿液的一般检测(General examination of urine)(1) 尿量 (urine volume) 参考值:成人1000-2000ml/24小时临床意义:i. 尿量增多 3000ml/24小时 暂时性多尿:水摄入过多、应用利尿剂和某些药物 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溶质性利尿)、尿崩症(抗利尿激素ADH不足或肾小管对ADH反应性降低) 肾脏疾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衰早期、急性肾衰多尿期等ii. 尿量减少 少尿(oliguria):成人尿量400ml/24h或17ml/h 无尿(anuria):成人尿量1.020) 临床意义: 增高:血容量不足导致的肾前性少尿、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间质疾病、尿崩症4. 尿液的其他检测( Other examination of urine)(1) 尿酸碱度urine acidity 参考范围:新鲜尿pH多在6.0-6.5间,有时呈中性或弱碱性 临床意义: 生理变化大,肉食者尿液偏酸,素食者尿液偏碱。 pH降低:见于酸中毒、高热、痛风、糖尿病;口服氯化铵、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排酸性尿为其特征之一。 pH升高:见于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应用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等。尿液收集后久置,尿变碱。(2) 尿蛋白检查 定量参考值:0 80mg/24h尿;定性参考值:阴性 蛋白尿 (proteinuria):定量 120 mg/24h尿;定性:阳性临床意义: 生理性蛋白尿:见于剧裂运动、发热、紧张等应激状态所致的一过性蛋白尿。其形成机制可能肾血管痉挛或充 血而使肾小球毛细积压管壁的通透性增加所致。 体位性蛋白尿:出现于直立尤其脊柱前突体位,而卧位消失的轻、中度蛋白尿,又称直立性蛋白尿,见于瘦高体型轻少年。脊柱压迫肾静脉,或肾下移,使肾静脉扭曲而致肾脏处于瘀血状态,淋巴、血流受阻有关。 病理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量2 g/24h尿,白蛋白为主 肾小管性蛋白尿:量3个/HP)。分类: 肾小球源性血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紫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 非肾小球性血尿:肾结石、泌尿系统肿瘤、肾盂肾炎、多囊肾、急性膀胱炎、肾结核等白细胞 参考值:玻片法:0-5个/HP ; 定量检查0-10个/l 临床意义:多为泌尿系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或尿道炎成年女性生殖系统有炎症时,常有阴道分泌物混入尿内,除有成团脓细胞外,并伴有多量扁平上皮细胞。上皮细胞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