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湛江一中 2011-2012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本大题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 分) A 纤(q in)尘 衣袂(mi) 锦囊(nng) 吞声踯(zh)躅B 粉黛(di) 潦 (lo) 缩 仇雠(chu) 架梁之椽( yun) C 剽(pio)掠 庖丁(bo) 锱(z)铢 訇(hng)然中开D 鼎铛(chng) 涕泗(s) 贿赂(l) 切中肯綮 (qng)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他们的头脑一般来说是比较聪明的,很有才华,而且精力相对旺盛,能够同时应付几件事情而又游刃有余。B由于个人收入征信系统不健全,难以准确做到对收入标准的审查,私开证明甚至出具假证明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中高收入者鱼龙混杂享受了优惠政策。C 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出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D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最终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B全球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暴露出当前重大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还面临着不少难点问题有待解决。C教育部日前下发关于做好 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鼓励各省采取平行志愿投档,努力降低新生报到流失。D通过广东粤通公司出口烟花爆竹储存爆炸事故,反映出烟花爆竹在生产、经营储存等环节和安全监管中存在重大隐患。4. 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 分)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阴如墨。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的生气。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层湿漉漉、静悄悄青黛色雾霭。A B C D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56 题。漫成一首 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2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6 分)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弯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谐。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了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6.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3 分)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4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 烽火,多间谍,厚遇 战士。 为约 曰:“ 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 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 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 满 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 击之,大破 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 岁,匈奴不敢近 赵边 城。赵悼襄王元年,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后七年,秦破赵,杀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 虏赵王迁及其将 颜聚,遂 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赵王让李牧 让:责备B赵李牧多为奇陈 陈:通假字,通“阵”C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起:起来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微:暗中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A张左右翼击之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B击秦军于宜安 俟我于城隅C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之恐沾裳而浅笑D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刘兰芝)为仲卿母所遣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3 分)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 匈奴每来,出战3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 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 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A B C D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大败匈奴。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11断句和翻译。 (10 分)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4 分)秦 多 与 赵 王 宠 臣 郭 开 金 为 反 间 言 李 牧 司 马 尚 欲 反 赵 王 乃 使 赵 葱 及 齐 将 颜 聚 代 李 牧 李 牧 不 受 命 赵 使 人 微 捕 得 李 牧 斩 之 废 司 马 尚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3 分)答: 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3 分)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 幾一夕 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 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 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1)颈联中“应”字、 “最”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4分)答: (2)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抒发的感情。 (4分) 答: 1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 分)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 。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 。 (高适燕歌行 )阿房宫赋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杜牧 阿旁宫赋 ) , ,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苏洵六国论 )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 4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城市化的中国式歧义 秋风城市化就是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这似乎已成为常识。大量农民工因经济衰退失去在城镇的工作岗位,返回乡村,生活将陷入困境,于是,很多人提出,政府应当更为积极地推进城市化, “人口必须大规模集中在城市” 。但是,这很可能是一个错误,一个已经造成巨大经济社会问题的错误。城市化是什么?稍微观察一下当下中国就会发现,城市与乡村的最大区别是,城市存在较为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人们之所以愿意生活在城市,就是看中了这些公共设施带给自己的收益。它意味着生活的便利、高效,也意味着文雅。这是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力所在。依据这一观察,人们当然可以说,要满足人们过上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就必须让人们集中到城市居住。但是,如果考察一下其他国家,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公共设施在乡村同样存在。即使稍微差一些,也不会差太多。这样的事实足以让人们反思关于城市化的理念。确实,城市化意味着具备一系列现代公共品。它可以区分为有形的、无形的两大类。无形的公共品就是较为合理的治理制度安排,有形的公共品就是公用基础设施。它们共同支持了城市较为高效、便利的生产和生活。从历史演化的角度看,在欧洲,这些公共品最早出现、发育并完备于城市。现代城市形成于中世纪,当时的城市是广袤的封建制网络中的孤岛。与当时的乡村地区相比,城市更为自由,较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自治制度,当时有“城市的空气让人自由”一语。同时,城市因为聚集了商业、工业,并卷入更大范围的交易网络中,因而,财富的生产效率更高,因而也就更有能力建设便利的基础设施。这样,城市就率先“现代化”起来,城市也就成为现代文明的发育点,伦敦、巴黎、纽约等现代化的城市后来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然而,只要政府没有对知识、人力、资源的流动施加人为的法律与政治限制,则形成于城市的现代文明元素,必然逐渐扩展到乡村地区。如哈耶克所说,现代文明的特性就是具有“可扩展性” 。这也正是欧美各国历史上所发生的故事。确实,在这些国家,大量人口聚集到城市居住了,国民的城市化率相当高。但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的人口并未继续生活在原来比较低劣的环境。相反,乡村地区也引入了城市的制度,建立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换言之,乡村也城市化了,乡村人口不必迁徙到城市,同样也能够享有现代的各种基础设施。这样一来,一个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生活,基本上不再是在幸福与痛苦、机会与困顿之间进行选择,不是全有或全无的选择这其实根本不是选择。相反,只有当城市与乡村的公共基础相近的时候,才有选择可言。城市与乡村自然地形成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它们各有优劣,当其基础设施相近的时候,人们方可各依性情进行权衡抉择。因而,人们看到,在乡村城市化的国家,既有人从乡村迁居城市,也有人从城市迁居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