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海藏族大学生国家意识培养途径研究国家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公民对国家认知和认同的具体表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意识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柱,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加强其社会责任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和国家意识,以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和建设国家的意愿。而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高校学生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而在青海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教育正面临机遇和挑战,尤其加强藏族大学生群体的国家意识,对实现藏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 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即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这是在民族共同地域、历史发展及民族共同经济生活的特点基础上形成的,有的还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关系。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一定群体的人们逐渐意识到他们属于一个民族。这种民族自我意识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有些民族的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地域,甚至民族共同语言等特征都已发生了变化,但他们的民族自我意识任然显著存在,并成为维系民族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它是相关民族生存、交往和发展在其社会意识中的综合反映。它包含对本民族和相关民族的知识、意向和行为的三个层面。其中知识层面包括个体对民族与个人相互间权利义务的认识与理解,也包括个人对民族拥有的爱恶荣辱的情感,表现对本民族国家以及其他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价值与地位的认识;意向层面表现为个体或群体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并依据这种认识而形成处理民族问题的意向;行为层面是群体民族意识能动于民族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国家意识也称国家观念,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对国家的态度、情感、认知、信念、习俗、价值的复合存在形式。有学者认为爱国主义即为国家意识,认为国家意识就是人民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即一个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心理上认为国家是自己的国家,是自己生活所依据的国家,同时明确的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因此可以说国家意识首先它是一个国家国民的共同意识,表现为对这个国家所有民族有统一的认同和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和认同大体可分成三种不同的向度,即归属于最大的族群,是国家认同;归属于最久远的族群传统,是文化认同;另外,这种归属内化于个体国民的知、情、意、行中,便形成了公民人格。其中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和国民人格的基础,也就是说,这种认同使国家认同比其他方式的群体性认同具有更强烈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也正是这种认同使国民人格有了更深厚的文化根基。所有,国家意识内聚群力,外御敌侮,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发展的基础,它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凝聚力的强弱,是复杂形势下维系一个国家意志、信念和发展的根本。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及其复杂而曲折。各个民族在这一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地位、态度并不完全相同。建国以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政策,这对于缓和历史上遗留的民族问题和矛盾效果显著。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高于国家意识是不争的事实。在现代民族国家中,国家意识是国家主权统一的基础,也是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保障。任何民族的民族意识不能高于国家意识,在民族教育中加强国家意识教育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政治要求。二、 藏族大学生国家意识现状调查1、样本选择本调查以青海民族大学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00 份,收回 份,其中有效问卷 份,有效收回率 ,其中男生 人,占被调查对象的 ,女生 人,占被调查对象的 ,来自牧业区的有 人,占 ,来自农业区的 人,占 ,来自城镇的 人,占 。2、藏族大学生国家意识调查分析国家意识,是公民对国家的认知和认同意识,是社会个体基于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国情等的认识和理解,逐渐积淀而成的一种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它是一种政治意识,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意识,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公民的责任心和义务感。问卷根据国家意识的基本内涵分为三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研究基础进行分析。(1) 、藏族大学生对祖国情感的调查与分析A、藏族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藏族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主要以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识,对祖国的自豪感以及荣辱感三个维度来设计。本研究在对藏族大学生国家意识的调查中发现,在问到对“中国是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认识时,有占 的学生选择了“中国历史非常悠久”,另外,只有占 的学生选择“要更热爱我们的祖国” ,而认为, “不能忘记历史”和“新中国来之不易”的分别占 和 ,由此可见,大多数藏族大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B、藏族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在整个社会环境中,个体对社会及他人的关怀和义务,表现为道德上的正确主张、坚持实践正义原则、愿为他人做出奉献。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责任”的认识上,有 的藏族大学生赞同这一观点;“对大学生必须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认识上持赞同意见的占 和 。在与国家关系的认识上, “对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的调查者认为“两者根本上是一致的,并不矛盾” ,占 的认为“两者都没有明显感觉” ,占 的选择“难以回答”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的爱国意识还不够强烈,需要加强引导和培育。藏族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来自城镇的藏族大学生对此的认识程度要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又高于来自牧业区的学生,大学入学前使用汉语授课的的藏族大学生对此的认识程度高于使用和接受藏汉双语教学和藏语教学的大学生。C、藏族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会体现个体对国家情怀和行为表现。在“是否愿意做些工作改变你认为社会上存在的弊端”的调查中,有 的藏族大学生愿意这样做。如青海民族大学的大学生基层教育志愿团,每年报名参加的都在 100 人以上,他们在贫困的藏族村落讲授藏语文、汉语文和英语,受到当地藏族群众的肯定和好评。玉树发生大地震后青海民族大学的藏族大学生志愿人数在 300人以上,极大的缓解了省内各医院的护理和翻译工作,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的一名藏族大学生还获得全国优秀志愿者称号。(2)藏族大学生对民族地区和国家之间关系认识的调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是国家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民族地区和国家的关系对整个国家发展和促进民族地区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在民族政策的认识上,只有 的学生认为照顾了少数民族的利益,有 的学生认为损害了少数民族的利益,有 的学生认为基本平衡了各民族的利益,无一人认为汉族的部分利益,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我国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值得我们思考。而对民族地区和国家之间发展关系的认识上, 的学生认为两者之间是密切的对立统一关系, 的学生认为,国家发展了民族地区就能发展起来。在民族团结方面,通过青藏铁路的通车和玉树地震捐款来了解藏族大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它又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调查显示,有 的学生认为青藏铁路的通车改变了民族地区交通落后的局面,有 的学生认为能促进民族团结,玉树地震捐款,有 的学生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强大, 学生认为表明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在生态环境的认识上,从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地位出发,了解藏族大学生的生态认识,通过调查得知,藏族大学生对生态的认识主要体现在该地区的人们生活的影响,有 的学生选择“这里的人生活很艰苦” ,有 的学生选择“生态地位很重要” ,而选择“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的学生只占 。在民族地区和谐稳定方面,通过对民族地区极端势力分裂活动的认识来了解藏族大学生对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态度,近年来等民族极端势力活动频繁,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和各民族的团结,调查中认为极端势力活动会紧张民族关系,带来社会混乱局面所占比重为 ,形象恶劣,颠覆国家民族关系的比重有 ,同时还有 的认为不会构成消极影响。很明显只有 的藏族大学生认为民族极端势力活动会影响社会稳定局面和民族团结,在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3)藏族大学生对国家政局、利益及其发展认识的调查三、藏族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的措施(一 )、实施双语教育,加强青年藏族大学生对国家的认识和认同 大力实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拓宽少数民族青年对国家文明程度认识。 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因为基础教育对青少年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影响。而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能实现教育的本土化,对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素质,壮大民族产业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同时,双语教育的实施,能很好地扔广大少数民族学生了解整个国情,与其他民族群体之间形成和谐气氛,增强民族团结,实现多元化的融合。多元文化教育要在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有利于各个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理解,进而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双语教育的实施,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双语人才或追求共同的语言,同时也是认同主流文化 、保持社会稳定等社会和政治的需要,尤其利于民族群体间的和谐共处,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扎实推进双语教育,既有利于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同时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保持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和现实需要。首先,实施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民族地区推进现代化建设,语言的交流不可缺少,而汉语的学习会更好地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减少语言障碍,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广泛开展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都需要努力掌握语言这个交流的工具,才能及时了解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信息,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等。其次,实施双语教育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稳定,关系到少数民族的繁荣和福祉,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而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地区人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实施双语教育,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文化、生活工作环境,才能激发各民族同胞的聪明才智,加快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最后,实施双语教育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保证。在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育,对于提高少数民族素质,促进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双语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效工具。“双语”学习是个民族交往的媒介、沟通的桥梁和情感的纽带,大力推进双语教育,使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熟练掌握和使用汉语,实现民族兼通,是加强民族间的交流、沟通和团结的必然要求,也是缩小各民族间教育差距,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社会稳定的迫切要求,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稳定的有力保证。为有效加强青年藏族大学生对国家的认识,提升起国家意识,在实施双语教育中还要特别注意几点:一是全社会对藏汉双语教育要有统一认识,以有利于双语教育顺利实施。二是加大双语教育教材的编制,以适合藏族学生教育教学的需要。三是使用规范和科学的双语教学用语,以使基础教育阶段至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四是,加强双语教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双语教学技能,从而有效提升教育质量。五是强化高校双语教育研究,积极探索符合现实需要的双语教育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开展藏族大学生的双语教育,在文化内涵上实现双语教育对主流文化的追求、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维护和跨文化的诉求,从而让广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