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2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题库一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客观题一、单选题(共5题,共15分)1.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2.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精制和组织都有自发运作的倾向3. 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 )。正确答案:反馈比重复更重要4. 在安斯沃斯的研究之后被确认的依恋类型是( )。正确答案:紊乱型5. 下面符合托尔曼的潜在学习实验的说法是( )。正确答案:强化不是学习所必需的主观题二、名词解释(共3题,共15分)1.最近发展区(试题分值:5分)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2.正态分布(试题分值:5分)答:“正态分布”又称“正态曲线”。也叫“钟型曲线”;它左右对称;中间隆起成单峰;两边从数学上说,可以无限延伸并下降,却绝不与基线(横轴)相交。3.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试题分值:5分)答: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是指若不把握先行教学的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三、简答题(共2题,共40分)1.论“同时激活于工作记忆系统里”及其教学含义。(试题分值:20分)答:若两个信息单元有共同的成分,因此想把它们组成一个知识网络,那么就要确保这两个信息单元有机会同时处在工作记忆系统里(7分)。由于工作记忆系统的运作表现为有意识地觉察和思想,因此所谓“激活”,就是指“自觉地想一想”(7分)。因此在教学中,当教师估计前后两次教学内容逻辑上有关,并且希望学生把它们联系起来保持在心里的话,就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同时提到这两个信息单元。(6分)2.大一统产生式的长处和短处。(试题分值:20分)答:合成后的特别是大一统的产生式有两个基本优点:(1)激活速度比多个产生式的激活速度快。这是因为大一统产生式需要激活的对象少了。(6分)(2)具有“专长性”或“专家性”。表现为在大一统产生式,条件成分很“大路”,而行动成分很“专门”。这样的大一统产生式运作起来将显示为这样的现实景象:人们呈现一个很“大路”的现状,提出一个很“大路”的要求,而专家执行一系列“专门的”行动,结果很快解决了问题。这正是“专长”、“专家”的特征。(8分)但是大一统产生式有潜在的弱点,那就是由于产生式里的诸行动可以顺溜而下、一泻到底,中间无需思考,因此就容易成为“套路”,流为“僵化”,出现“定势效应”。(6分)四、论述分析题(共1题,共30分)1.联系实际,论述保持与消退原理对教育工作的意义。(试题分值:30分)答:所谓保持,是指当学生做出合乎我们的教育理想的条件反应行为时,要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7分)。所谓消退,是指当学生做出不合乎我们的教育理想的条件反应行为时,不伴随以无条件刺激(7分)。但是消退过程中会出现自发恢复现象,不过总的趋势仍然是反应的力度、强度或频率在减弱、在下降(4分)。这样的保持与消退具有基本的教育含义。一方面,保持启迪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这对生性比较严肃的教师而言尤其如此(3分)。另一方面,消退启迪教师预计到学生在改正错误时会有反复,从而事先做好思想准备(3分)。这样,当学生真地出现反复时就既不会急燥,又不会失去帮助的信心(3分)。相反,根据自发恢复现象的本性,教师会坚定地一以贯之地实施消退过程,最终使学生持久地改变不良行为(3分)。 题库二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客观题一、单选题(共5题,共15分)1. “小阿尔伯特案例”这个实验是( )做的。正确答案:华生2.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和多项行动3. 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这意味着( )。正确答案: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4.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这个短测验( )。正确答案:一致性效度好5.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主观题二、名词解释(共3题,共15分)1.辨别学习(试题分值:5分)即区别两个或两个以上刺激的学习。在对成年人两个刺激时,只需要运用语言进行听和答即可,但对很小的小孩和动物是做不到的。答:所谓“辨别学习”,就是从泛化走向分化的学习过程,即有机体精确地只对条件刺激作反应。2.“行为指示子”(试题分值:5分)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答:“行为指示子”即可 “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3.陈述性知识(试题分值:5分)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答:陈述性知识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三、简答题(共2题,共40分)1.简述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试题分值:20分)答:首先,不同的家庭在社会-经济地位方面有差异,这会在成年前的子女身上体现出来。(4分)其次,促进儿童达成最初社会化的教养,受父母对传统与新风的选择与认可的程度所制约,还受到家族内足以刺激儿童作出反应的不同教养人士之间的力量对比所制约。(4分)第三,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教育,受父母或家庭内主要的教育承担人的知识水平和类型的制约。(2分)家庭环境影响的上述3个方面还可以交互作用,形成不同的组合,甚至出现奇异的变式。(2分)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在扩大儿童个体之间差异的同时,也在缩小个体差异。(4分)总之,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特别在儿童的知识、能力、才艺、行为格调、精神风貌诸方面形成多样性差异。(4分)2.简述尝试-错误的含义及尝试的类型。(试题分值:20分)答:尝试-错误的含义:(1)学习要成功,多少需要尝试(2分);(2)尝试难免产生错误(2分);(3)后继尝试会消除先前尝试的错误(2分);(4)足够多的尝试就会排除足够多的错误,达到最终的成功(2分);(5)此时,学习者会很快地把最初的问题情境与达到成功的关键操作联结起来,从而表现出熟练地解决问题的行为。(3分)尝试的类型有:(1)初始的尝试可以是有目标、有计划的。这样的学习情景最典型地表现在严谨、规范的教学活动中。(3分)(2)初始的尝试也可以是有目标而无计划的(桑代克猫即如此),或者是部分有计划的。这样的学习情境尤其符合心理学关于问题解决的经典定义。(3分)(3)初始的尝试行为还可以是无目标、无计划的“瞎捣鼓”。(3分)四、论述分析题(共1题,共30分)试述班杜拉的模仿学习的心理过程以及模仿学习的普遍教育意义。(试题分值:30分)答:班杜拉把儿童进行社会学习的方式归结为模仿,模仿学习的心理过程是观察。所以,“模仿学习”和“观察学习”是可以互换使用的术语。(4分)这个过程有4个阶段:(1)注意。这可以从学习者和“指导者”两方面说。从学习者一方来说,要进行观察学习,则首先要集中注意于榜样;从“指导者”一方来说,要引发观察学习,则首先要使学习者集中注意于榜样,班杜拉强调后一方面。(4分)(2)保持。学习者主要采用意象和语词两种方式把他人的经验保持在自己的记忆里。(4分)(3)复制。在这一阶段观察学习者试着做出或比划那些行为,而不是真正的使用,表现为 “闹着玩儿”,(4分)(4)动机。学习者在什么时候会把模仿到的行为付诸实用。这取决于环境条件和个人主观的认识和欲望的综合作用。(4分)模仿学习理论具有普遍适用性。(1)模仿学习基于人的天性,带有好奇玩耍的游戏性质。(3分)(2)模仿学习带有克服心理障碍的功能。(3分)(3)在一个法制、文明的社会里,儿童模仿到的大量行为是好的。(3分)因此教师就需要了解模仿学习的心理过程,要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学习。(1分) 5 / 5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