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方正风雅宋简体 方正新楷体_GBK,作者介绍,THE AUTHORS INTRODUCE,1.蒲松龄(16401715)2.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3.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4.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5.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松龄故居题联,赞蒲松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题词: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蒲松龄从小就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民间奇闻逸事,再加上科场、仕途的失败使他满腔悲愤,虽身不在官场,但对科举和官场的黑暗却有更深刻的认识,于是创作了聊斋志异。作者大约从20岁开始写作,直至晚年才成此“孤愤之书”。“聊斋”是蒲松龄的室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狼原文共有三则故事,这里选的是第二则,朗读全文,READ THE FULL,朗读课文,朗读时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断句,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生僻字与多音字,整体感知,OVERALL PERCEPTION,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译文: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止:动词,停止。 从:跟从。 复:又。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连词,表转折,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深入研究,DEEP RESEARH,用“惧”“大窘”“投以骨”“复投之”等词语,表现出他的恐惧、退让、存在幻想; 用“顾”“奔”“倚”“驰”“持”“暴起”“劈”“毙”等词语,活画出他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3.“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古文新义,一狼径去(古义:离开 新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场主积薪其中(古义:柴草 新义:工资)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 新义:屁股 ) 盖以诱敌(古义:原来是 新义:覆盖;盖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 新义:几何学,一门学科) 止增笑耳(古义:罢了 新义:耳朵,一词多义,合作讨论,TO DISCUSS COOPERATION,这个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1.大多数坏人就是坏人,和狼一样,本性是难以改变的。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阴险狠毒的人,防人之心不可无。 2.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实质。 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狼总是要吃人的,纵然是“狼子”,纵然是“颇驯”,只要有机会,它们就会露出本性。那些本性不改的坏人又何尝不是呢,如果屠户没有抵抗,而被狼吃了,课文的议论句(结尾)可以怎么改,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人亦愚也,而顷刻被食,人类之怯懦几何哉?止增笑耳,文章结尾属于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结尾部分是议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表明作者的观点,点明寓意,启发读者思考,课下作业,HOMEWORK,背诵全文。 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个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谢谢您的观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