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 10.木兰诗教学目标:1、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理清故事基本脉络,背诵;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总结本文特色;掌握“互文”“ 复沓”“对偶”“ 排比”等句式特点,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活动。2、反复朗读,理解性背诵,讨论理解作品思想。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教学重点: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品;学生疏通文义;整体把握故事情节。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下面请几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屏。导入新课。2、简介木兰诗及乐府诗集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1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 的 130 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二、学生自学课文,相互讨论,理解诗句的含义。1、师范读,学生注意字词读音、停顿及节奏。2、生齐读,读准字音及节奏。3、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课文。 (学生 4 人小组开展探究,老师出题检验)4、比比看,你会了吗(1)字词注音及解释 机抒:zh(织布梭子) 可汗:k hn 鞍鞯:n ji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 pi(缰绳 ) 燕山:yn 金柝:tu(打更用的梆子)胡骑: j(战马) 戎机:rng(军事) 著我旧时裳:zhu(穿)红妆:zhung(装饰,打扮)朔气:Shu(北方)傍地:b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2)积累词语竞赛(以组为单位抢答)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 户:门 惟闻女叹息惟:只问女何所忆 忆:思念 昨夜见军帖 帖:文告军书十二卷 十二:表示多数,很多的意思 阿爷无大儿 阿爷: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 为:为了 市:买 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只 溅溅:水流声 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木兰不用尚书郎 用:做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扶将:扶持 著我旧时裳 著:穿当窗理云鬓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 走:跑(3) 、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理解句式,认识互文修辞手法。 (按组每组回答一句,看谁最准确)互文:上下句意思互相交错、补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西南北泛指,是一种排比铺陈的写法,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战斗十年胜利归来这两句的意思是:勇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打开我东屋的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4) 、解释句子含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过关越山,飞速而行。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白色的月光与雪光交织着,映照着明晃晃的铠甲。三、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的内容。1、在学生充分复述的基础上,老师归纳理清故事情节,大屏幕上显示: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双兔难辨,隐喻作结2、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第一部分(1、2、3 段)写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 4 段) ,写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第三部分(5、6 段) ,写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第四部分(第 7 段) ,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探究课文内容; 分析木兰形象;揣摩诗歌的艺术特色。教学步骤四、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课文内容。可师生间相互提问,互相解答。(一)、分析第一部分(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1 故事的开始怎样引出木兰停机叹息,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 引出“ 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 “不闻机杼3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在结构上引起了读者的悬念,使文章简洁。2 你从木兰的答话中读出了什么?从中可看出木兰怎样特点?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军帖”的夜传, “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木兰停机叹息的原因是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3 第三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这些战具? 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作者这样写原因有四:一是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二是表明战事紧迫,三是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四是这是乐府诗常用的写法。4 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层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二) 、分析第二部分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诗中起什么作用?你从中又想象到什么? 既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又过渡到下文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2 后四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你从中又读出了什么?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写出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表现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三) 、分析第三部分 1 从“木兰朝见天子,辞官还乡”这一部分中你又读出了什么?结合你对封建社会的了解谈谈你对木兰辞官还乡的看法? 我从“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读出了天子为木兰记功多、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想封她为高官;而“木兰不用尚书郎,愿 4 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见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第二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木兰回到家园” 这一层又写了几层意思,是做具体分析?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2)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3)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四) 、分析第四部分。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 )五、教师点拨,学生分析木兰的形象。全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妆、代父从军、还朝辞赏、回到故乡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矫健尚武的精神,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纯朴、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不慕名利的优秀品质。木兰,相传姓花,花木兰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她是一个勤奋织布的普通姑娘,但当战争到来的时候,竟自勇敢地承担起一般妇女所不能承担的代父从军的任务。从这一壮举中,可以看出木兰深明大义,既体贴父母的困难,又考虑到国家的需要。买了“骏马”“长鞭”,经历黄河黑山,北到燕山朔野,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归来后,木兰不但不贪功图赏,而且鄙弃功名利禄,这种气概是何等的磊落轩昂。在爹娘姊弟的热烈欢迎的欢愉气氛中,她“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理云鬓”“ 帖花黄”,一旦恢复女儿装时,同行的伙伴才惊讶的认出这个十年征战,功勋卓著的“壮士”,竟是一个“女郎” 。这个喜剧性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无不烘托出纯朴、天真、活泼、机智的女子形象来。这个美的化身,也正是人民群众所喜爱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