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孟德尔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的原因:(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常见遗传学符号:符号PF1 F2 含义 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3.遗传学中常用概念:(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兔的长毛与短毛。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如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 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如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没有表 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如Dd(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如:DDDD DdDd等 测交:让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如:Dddd(6)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 (动植物都可以用的方法,是鉴别的最好方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显性:隐性=1:1)目的:用于鉴别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组合,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4.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P:DDdd F1: 高茎豌豆 F1: Dd F2: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F2: DD Dd dd 3 : 1 1 :2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发生的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黄圆绿皱 P:YYRRyyrr F1: 黄圆 F1: YyRr F2: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F2:Y-R- yyR- Y-rr yyrr 9 :3 : 3 : 1 9 : 3 : 3 :1在F2 代中: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9种基因型: 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 单杂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 双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5.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为Dddd 1Dd :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DD 或 DDDd 或 DDdd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 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2)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称为精细胞。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形成过程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减一末期和减二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3)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1、 萨顿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2、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见课本30页)第3节 伴性遗传一、概念:控制遗传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二、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男 女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女男 连续发病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3)伴Y遗传的特点:男病女不病 父子孙附:常见遗传病类型伴X隐:色盲、血友病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常隐:、白化病常显:多(并)指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k.Com实验名称实验过程及现象结论细菌的转化来源:Z+xx+k.Com体内 转化1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小鼠正常。来源:学_科_网Z_X_X_K2注射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来源:学,科,网Z,X,X,K3注射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正常。4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来源:学+科+网Z+X+X+K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体外 转化5加热杀死的有毒细菌与活的无毒型细菌混合培养,无毒菌全变为有毒菌。6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DNA蛋白质糖类无机物。分别与无毒菌混合培养,能使无毒菌变为有毒菌;与无毒菌一起混合培养,没有发现有毒菌。噬菌体侵染细菌用放射性元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让其在细菌体内繁殖,在与亲代噬菌体相同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检测出放射性元素32PDNA是遗传物质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除病毒外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2)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或DNA。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一、DNA的结构1、DNA的组成元素:C、H、O、N、P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3、DNA的结构: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T;G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特点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5计算 1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2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即:A+G=T+C。3整个DNA分子中,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第三节 DNA的复制一、DNA的复制1 场所:细胞核 2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3基本条件: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由ATP提供;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4 过程:解旋;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