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东苑高级中学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第卷(共48 分)、本大题共32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这主要源于古代的()A. 禅让制B. 宗法制C. 世袭制D. 分封制【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这主要源于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B 正确;禅让制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A;世袭制是继承制度,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C;分封制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D。所以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 关于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度,是高考重要考点。宗法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 这种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可算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同时也要注意联系生活中的诸多现象,诸如对清明节祭祖,家谱族谱,姓氏辈分,祠堂,光宗耀祖观念,重男轻女观念等,体现的是宗法制度带来的影响。2. 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 诸侯七鼎, 大夫五鼎”。 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考古存在造假嫌疑B. 郡县制的消亡C. 中山国的地位较高D. 分封制的瓦解【答案】 D1 / 20【解析】“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反映了中山国破坏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表明分封制的瓦解, 故 D 正确;考古出土文物是可信的一手史料,A 错误; B 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山国是诸侯国,材料反映的是中山国破坏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并非中山国的地位较高,排除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题关键是对材料“天子九鼎,诸侯七鼎, 大夫五鼎”的准确理解。3.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 C【解析】材料对秦国和东方六国的墓葬做了对比: 秦国除君王墓葬外均无明显等级差别, 而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说明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故选C 项。 A 项和 B 项知识错误, D 项“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太绝对,故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运用比较论证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分封制。4.有史学家指出: “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A. 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B. 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C. 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 分封制下诸侯国有2 / 20较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郡县的长官有君主任免不得世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 项符合题意。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矛盾的是规定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 B 项属于选官用人制度,与题干不符排除。相为中央官制,郡县属于地方行政区划,不属于中央官制调整,排除C 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5. 司马迁在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曾用:“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A. 皇帝处理一切事务B. 皇权至高无上C. 三公九卿形同虚设D. 皇帝独尊【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皇帝制度的特点,根据题干材料“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可以看出皇帝制度下皇权的至高无上,B 项正确。皇帝处理一切事务与材料“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不符,排除A。 C 项错误,排除。题干强调皇权至高无上,与皇帝独尊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6. 秦汉的三公九卿、 隋唐的三省六部、 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A.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B. 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C.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D. 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明朝内阁制的设置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7. 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 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 这种政治结构出现的3 / 20积极意义主要是A.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 从民主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即废除了分封制。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体现出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过渡。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8. 公元前 74 年,汉武帝之孙刘贺被拥立为帝, 在位 27 天被废。汉宣帝时被封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隶属豫章郡。材料信息表明汉代A. 全面推行分封制度B. 郡国并行弊端凸显C. 宗法观念荡然无存D. 侯国曾经归郡管辖【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 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使得王国越分越小,且列侯归郡统辖,分封制度已被削弱,故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郡国并行弊端的信息,故 B 项错误; 宗法观念是民族传统和社会心理的重要内容,不可能荡然无存,故C项错误; 从材料中“食邑四千户,隶属豫章郡”,可以看出侯国是归郡管辖的,故D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代的政治制度9. 隋唐时期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科举制与汉朝、魏晋以来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相比较,其进步作用除了更有利于“惟才是用”之外,对于当时社会的意义还在于A. 有利于农民通过考试而入仕B. 有利于豪强地主巩固统治地位C. 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D. 有利于限制军事集团操纵政权【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举制打破了贵族和豪强对政4 / 20治的垄断, 平民也可积极参与其中,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答案选 C,A 项表述并不准确,B D 两项说法错误。考点:科举制的影响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科举制的影响的分析,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一种重要制度,不等同于教育制度,其最主要的职能是为中央集权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高考中对科举制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科举制的内容科举制的影响和作用科举制的演变。10. 唐朝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傅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祜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A. 参知政事B. 中书省C. 门下省D. 尚书省【答案】 C【解析】【详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从材料信息来看, 崔祐属于审议部门的官员,所述部门应当是门下省。故答案为 C项。北宋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排除 A 项;中书省负责决策,尚书省负责执行,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B、 D项。11. 宋代对三省六部制多有调整,其核心是A. 重新划分部门职能,提高办事效率B. 消解相权,强化皇权C. 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D. 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答案】 B【解析】【详解】宋代对三省六部制多有调整,其核心是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北宋在中央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故选B。宋代重新划分部门职能,目的是强化皇权,故排除A。宋代军队方面实行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防止武将叛乱,但这与三省六部制无关,故C 项不是核心,排除C。宋代对三省六部制多有调整,不是加大而是削弱各部的权限,D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5 / 20【点睛】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北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的掌握,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基础题,难度不大。12. 元世祖继位后,废除唐宋以来的三省制而实行了只设中书省的一省制,并由皇太子挂名担任中书省的长官。这一措施的积极作用在于A. 加强了地方监察B. 有利于走向民主C. 违背了历史潮流D. 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 D【解析】一省制下由丞相一人负责,这实际上是强化了相权,故A 项错误;皇太子挂名中书省长官,实际上相权变成了皇权的延伸,因而加强了皇权专制,故 B 项错误; 宋元到明清时期中国的历史潮流是加强君主专制,因而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故 C 项错误; 唐宋三省到元一省可以避免因相权分散带来的办事相互推诿、效率低下的弊端,故D 项正确。点睛:材料“只设中书省的一省制”“积极作用”是解题的关键。13. 下列措施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的是()A. 颁布“推恩令”B. 实行行省制度C. 废除宰相制度D.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加强中央集权,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宋太祖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加强中央集权,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