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题型组合滚动练(十一)(分值:44分建议用时:40分钟)序号14689得分答案一、综合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 开始见到过一个茶庄,等到顺着茶庄背后的山路翻过山,就再也见不到房舍。山外的一切平泛景象突然不见,_,山石间掩映着丛丛簇簇的各色林木,一下子就把人的全部感觉收服了。我在想,这种著名的山川实在是造物主使着性子雕镂出来的千古奇迹。为什么到了这里,一切都变得那么可心了呢?在这里随便选一块石头搬到山外去都会被人当作奇物供奉起来,但它就是不肯匀出去一点,让外面的开阔地长久地枯燥着,硬是把精华都集中在一处,自享自美。水也来凑热闹,不知从哪儿跑出来的,这儿一个溪涧,那儿一道瀑布,贴着山石幽幽地流,欢欢地溅。此时外面正是炎暑炙人的盛夏,进山前见过一条大沙河,浑浊的水,白亮的反光,_;而在这里,几乎每一滴水都是清澈甜凉的了,给整个山谷带来一种不见风的凉爽。有了水声,便引来虫叫,引来鸟鸣,各种声腔调门细细地搭配着,有一声,没一声,搭配出一种比寂然无声更静的静。只觉得山谷抱着你,你又抱着山谷,都抱得那样紧,逮不到一丝遣字造句的思维,正是“哀怀抱绝景,更觉落笔难”。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对偶比喻B排比反复C排比比喻 D引用比拟DD项,“这种著名的山川实在是造物主使着性子”“但它就是不肯匀出去一点自享自美”“欢欢地溅”“山谷抱着你”使用了比拟修辞,“哀怀抱绝景,更觉落笔难”是黄庭坚的诗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水在山石间流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解析解答此题,先要比较原句与修改后的句子之间的差异:一是长短句的变化,二是描写的有无。原句在句式方面,运用了短句,整散结合,读来朗朗上口;在描写方面,运用了比拟修辞和一些副词加以修饰,使得表达效果生动形象,有力凸显出这里的美。要注意的是,对于原句“水也来凑热闹”不能理解为是为了显现这里的热闹,而是为了印证前文所述“自享自美”,指这里有一种别样的美。答案原句多用短句,而且整散结合,富有节奏,整句句式工整,读来朗朗上口;(2分)还使用了比拟修辞和“幽幽地”“欢欢地”等副词,生动形象地修饰出水的形态和动态,显现出景色的美。(2分)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解析第一处,根据横线处后面的“山石间”,就可以确定这里描写的对象是“山石”,再根据之前的“山外的一切平泛景象突然不见”,可以推断这里应该写突然涌现出奇丽的山石。第二处,可以根据横线后的分号以及转折连词“而”,确定前后内容的对比性质,然后抓住后句中的“给整个山谷带来一种不见风的凉爽”,进而推知这里应该写给人的感觉是烦热。答案一时涌现出无数奇丽的山石一见之下就平添了几分烦热(每处2分)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孤,指幼年丧父。“鳏寡孤独”中的“孤”也是这个意思。“孤”还可以作为古代帝王的自称,如“孤家”“孤王”。B关中,即“四关之内”,这四个关口分别是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自郑国渠修好以后,关中就成了物产丰饶的沃野之地。C出,指京官外调。“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出”都是此意。D谥,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CC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出”指的是“在国外”。5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整合成一个单句,为“疫苗”下定义。(不超过60个字) (5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面对烈性传染病,人类一直显得非常孱弱,直到200余年前疫苗诞生,人类才有了对付传染病的利器。人们提取病原微生物,进行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使其不具有伤害力,但仍保留着病原微生物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 这样改造后的病原微生物就成为一种自动免疫制剂,即疫苗。动物体接种这种免疫制剂后,免疫系统便被激发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来阻止病原细菌、病毒的伤害,从而实现对传染病的预防。答案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可以刺激动物免疫系统产生保护物质来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单句定义形式2分,“来源”1分,“方法”1分,“机理”1分)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9分)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南宋张元幹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梦绕神州路”,言我辈魂梦皆不离那未复的中原故土。“怅秋风”三句则将南宋局势缩摄于尺幅之中。B下阕开头四句承接上阕“送”字,通过景物描写,点明了送别的时间与地点。C结尾四句创造了一个阔大的意境,含蓄隽永,传达了对朋友的鼓励和劝勉。D全词把朋友之间的友情放在国事艰危这样一个大背景中来咏叹,深沉真切。CC项,“含蓄隽永”不当,结尾四句属于直抒胸臆。7同写送别,本词的上阕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两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答案张词上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天意”以下四句侧重直接抒情,抒发人生老去、朋友离别之苦;其他词句侧重间接抒情,借“画角”“离黍”“砥柱”“狐兔”等景物或典故,抒发国家残破之恨。王诗后两联结合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情。“海内存知己”“无为”等语表达深厚的情谊,抒发乐观豁达的情怀。(每点3分)三、文学性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6分)谁持彩练当空舞熊召政老远我就看到那棵大樟树了。那是怎样的一棵樟树啊,它的主干比碾盘还要粗壮。枝盘曲着伸向天空,每一根都分明留下铁打铜铸的英雄气,树上所有的叶子都葱绿、晶亮,它们密密簇簇,横拓出去,遮盖了村落前大半个稻场;填满叶与叶之间缝隙的,不仅有被春雨洗亮的阳光,更有比田间的蛰声更为轻盈的鸟鸣。这棵大树后面,是一栋江南常见的白墙青瓦的古民居,一种四水归堂的泥砖建筑。从墙上的铜牌可知,这是当年毛泽东担任中央苏维埃政府主席时的旧居。我们说战争是残酷的,但战场上的风景往往如诗如画。就像这栋位于瑞金叶坪的伟人住过的古民居,无论是它瓦檐上苍郁的针菲,还是泥墙上被风雨剥蚀的苔痕;无论是它天井里潮润的细沙,还是瓦脊上等待炊烟的雨燕,给予我的都是恬淡的乡村牧歌之感。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对数十倍于红军的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指挥若定,他以浓得化不开的战场硝烟为墨,写下这样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从这激战之后的诗句来看,伟人自有伟人的胸襟,伟人自有伟人的浪漫。在诗人眼中,历史总是充满诗意。走出这所房子,我站在大樟树下。突然,不知什么地方的广播放起了十送红军。尽管当地人说,这首歌唱得失去了赣南的韵味,已经不是乡音了,但我仍在这略带忧伤的旋律中,领略到七十年前那些浸在血水与泪水中的记忆。毛泽东在这棵大樟树下骑上战马,迈向重重关山;八万多红军在这片土地上启程,在乡亲们期盼与炙热的眼光中,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壮烈的长征。我的家乡是另一片苏区,红军战士头上的八角葵帽,成为我童年记忆中不可亵渎的神圣图腾。神圣可以沉眠,但不会消失。此刻我站在这棵大樟树下,听完十送红军后,忍不住四下张望:与漠漠水田上的白鹭一起飞扬的战旗呢?在青石板上驰过的马蹄呢?它们都去了哪里?我常说,如果我早生半个世纪,我可能不会成为一名作家。几乎不用置疑,多血质的我,肯定是一名红军战士。我羡慕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样的伟人,在中国的大地上,写下民族的史诗。一支笔比之一杆刺破黑暗的长枪,一本书比之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争,毕竟分量太轻,太轻。十送红军,送的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骨肉。多少个苏区的母亲啊,在漫漫长夜里,她们纺车上的手柄,一次又一次摇圆了中天明月,但总不能摇圆她们无尽的思念。那永远不能收回的,村口送别的目光啊,又怎能穿透二万五千里的重重阴霾?雪山草地,沼泽荒漠,一寸一寸,不仅沾满了战士的血,也沾满了亲人的泪。纵览历史,我们可以说,所有通往天堂的路,都充满了艰辛与苦难。一个人扭转乾坤的能力,取决于他化腐朽为神奇、化苦难为诗情的禀赋。历史拒绝呻吟,但历史不拒绝浪漫。毛泽东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吟唱“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何等的想象力啊!正是他和他的战友们,用自己的如虹豪气,为我们的民族炼出了一条魅力四射的彩练。彩练初出,赣水那边红一角;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跹!炮火不能烧毁它,风雨不能摧残它。当这条彩练飞过于都河,飞过金沙江,飞过娄山关,飞过乌蒙山,飞过南国的雾,飞过北国的雪,我们惊异地发现,原来这一条彩练,竟是一条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谁持彩练当空舞?是我们的红军,我们餐风饮露、百折不挠的中华儿女。物换星移,历史的烽烟早化作大地上的虹霓,我们也只能从竟夜的春风、从山间的鸟啼来谛听烈士们的呼吸。但是七十年前的那棵老树,还是那么苍翠欲滴,这是因为它的根须,始终抓住了泥土;七十年前的那条彩练,还在我们的仰望中飘舞,这是因为民族的精气还在。对于我们来说,长征不仅仅是一段逝去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种奋进的象征,还是一只正在吹响的号角,一首还没有完成的史诗。(摘自熊召政散文集历史的驴友)8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描述古民居的瓦檐针菲、泥墙苔痕、瓦脊雨燕等,突出其古朴淡雅,旨在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B文中用“最壮烈”修饰“长征”,既写出了亲人之思、战争之烈,又表现出长征路途之长、人员之众。C文章写赣南、作者家乡等地的苏区,表明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众多苏区百姓的大力支持。D文章没有详写战争生活的残酷激烈,而是着重写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礼赞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AA项,“旨在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错。结合原文“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对数十倍于红军的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指挥若定,他以浓得化不开的战场硝烟为墨,写下这样的诗句”,可见写民居环境旨在表现伟人的胸襟和浪漫情怀。9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描写大樟树的主干、枝丫、叶子突出大樟树的盎然生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