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舞蹈欣赏云门.九歌建筑学院 何慧灵 201236150068摘要:林怀民带领的云门舞集所演绎的九歌 ,是对屈原所做的祭祀歌舞表演诗歌的再创作。在本文中详细分析了舞剧的一个舞蹈片段山鬼这一形象。舞剧不仅丰富了原著诸神的人物形象,形成了极富张力的舞台效果,通过添加现代元素使古老的祭典舞蹈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林怀民;九歌;舞台效果;现实 九歌 ,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其中的诗歌是楚国民间在祭神时演唱和表演,屈原将其改编与加工,写成格调高雅的诗歌,后和离骚 天问 九辩合称为楚辞 。然而对于九歌 ,或许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太多的印象。事实上,作为已经流传两千多年的经典,其本身的影响力,却远不如红楼梦 白蛇传这些林怀民曾经处理过的经典。或许是因为那古老的楚地离我们太远,那原始的祭典仪式在现在看来虽然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却早已被文明的发展抛弃,因为那两千多年前的文字变得如此陌生,而千年来文人学者的各路解读如同层层的迷雾笼罩,反而让我们看的越来越不真切或许冥冥之中,我和九歌的邂逅,就在这学期的舞蹈欣赏课程上实现了。原本喜欢古典音乐的我,自以为有了“赏析”的底子,欣赏舞蹈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而当沉重晦涩的经典和我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舞蹈,特别是现代舞结合起来的时候,我才发现,林怀民的九歌 ,给我带来了太多冲击,同时也引发了我无数的困惑。为什么舞者的动作如此迟缓而又不知所云?为什么舞者是近乎赤裸地出现,却又穿插着西装的混搭?舞台上的水具有什么意义吗?虽然老师曾经说过,欣赏现代舞的时候,不需要太在意每一个动作的具体含义,而要去体会这些动作带来的感觉。可是,感觉,这种包罗万象又虚无缥缈的东西,该如何让人抓住呢?我的感觉,和创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会有多大的偏差呢?我认为这些困惑,不能仅仅用一句“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能够笼统地回答的。带着一种奇妙的感觉看完九歌后,为了寻找心中的答案,我上网各处搜索相关的资料。可是,无论是百度百科的介绍,豆瓣上的剧评与观后感等等,不仅信息量不够大,而且也不足以解答我的困惑。幸运的是,我找到了学者蒋勋的著作九歌:诸神复活 。或许这只是一家之言,但这本书仍然给了我莫大的帮助。我对这部舞蹈作品,以及屈原所作的九歌原著的很多认识都来源于此。纵观整部舞剧,它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充满了原始神秘的宗教色彩。这和在阅读屈原的九歌时的体会完全不同。虽然九歌原文对于我而言过于晦涩难懂,但是它读起来给我的感觉,更多的则是一种富有文人诗意的浪漫想象和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感。林怀民的九歌 ,像是一种混搭:有体现士大夫阶层审美的荷花池和白袍,有身着西装的现代角色,更重要的,是透过演员的造型与动作中体现的野性与粗糙本质。孔子曰:“子不语怪、力、乱、神。 ”可林怀民,却偏偏跳出了千年来将九歌束缚的书卷气,将那原始祭祀文化的面貌以一种充满张力的方式表现地淋漓尽致。在九歌的八段舞蹈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我第一次在课堂上看到的一个小片段, “山鬼” 。从整部舞剧,以及阅读的资料来看,我认为“山鬼”确实是八段舞蹈中最奇特的一环。林怀民所解读的山鬼,形象非常鲜明近乎赤裸,只穿着小短裤的舞者,展示着的是他那瘦小的身躯;胸口薄薄的一片绿,好似青苔蔓延;如同枯草一般的头发下,是一张被刷得惨白的脸,使得被涂得鲜红的大嘴唇显得格外的刺眼。蒋勋在他的书中提到,舞台上的“山鬼”是男性舞者, “像一名初发育的少年” “性别不明显” 。的确,在阅读资料的时候,我发现屈原的九歌对于“山鬼”的性别描写地相当暧昧,以至于后来有许多的学者、艺术家会将“山鬼”解读为一个妩媚的女性形象。在那一刻,我回忆这段舞蹈的时候,甚至分辨不清山鬼的扮演者到底是男是女。于是再看这个片段,发现除了袒露的胸膛,似乎就再也没有能够分辨性别的明显特征了。舞者脸上夸张的妆容,就如同一幅面具,盖住了舞者本来的面貌,也抹去了其本来的性别。通过对舞者造型上的处理,刻意地模糊了舞者的性别,林怀民这么做,或许是希望能更贴近九歌本来的面貌,亦男亦女的形象给观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由于在舞剧中,舞者的服饰暗示着赤裸,这在“山鬼”这一独舞片段中体现地更加明显。视觉的焦点都聚集在那位单独的舞者身上“山鬼”成为巨大舞台空间里最孤独的存在。他的动作用力地扭曲着,皮肤上逐渐渗出的汗水和随着呼吸起伏的腹部可见舞者的努力和功力。在聚光灯的照射下,可以看到身上的肌肉产生的细腻的变化和光影。狰狞的表情被脸上的妆容夸张,那张鲜红的,极力张大的嘴仿佛在努力地嘶喊,却没有声音,默默融入那孤寂、荒凉的舞台环境中。“山鬼”的肢体动作,吸收了日本舞踏与欧洲传统哑剧的精神,向内蜷缩纠缠,退避,逐渐被孤独的舞台空间吞噬。在印度古老芦笛低沉的配乐和身后那一轮巨大惨绿的月亮衬托下,林怀民充分地塑造了一种惨淡、抑郁、苍凉的气氛。 “山鬼”似乎是被遗忘在阴森荒野的神,亦或鬼,发出无声的控诉,可是却无法被倾听,无法被感知。在阅读相关材料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不仅山鬼的形象在不同人的解读下千变万化芥子园画传中身披各种植物的草莽大汉,徐悲鸿笔下肉体丰腴赤裸的女性,明末画家萧云所画的骑着坐骑,威风而美丽的女性其所传达出的意境更是千差万别。这些形象或娇妖羞赧,或神秘阴森,而且总是有着单一的确定性别,无论男女。唯独在云门舞集的九歌里,我看到的是被抹去了性别特征的中性形象,是前所未有的惊惧,扭曲,苦楚,凄惨。似乎“山鬼”负面形象在此被刻意放大,形成一种沉重而富有张力的舞台效果。如果这就是林怀民希望传达给观者的形象,那么他无疑做得非常出色。云门九歌舞剧中,八段舞蹈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每一段又有其独特之处,如强健阳刚“东君”与有着性暗示的女巫,带着面具似乎在腾云驾雾的“云中君” ,在河边孤楚等待的“湘夫人” ,以及打着伞,提着包,身着西装似乎在穿越的旅人这部作品里其实有许多有趣的细节,体现着林怀民创作的良苦用心。他将古老的经典再创作,以现代的方式呈现在现代人面前,让这部舞剧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 九歌不只是停留在古籍书册,或是人们对遥远的过去那片楚地想象,舞台上的现代元素那些旅人,就是我们自己;古老的神话传达的精神,就在现代,就在我们身边。它们一直都存在,不过是换上了更文雅的外衣。它们从未过时。“古老的神话是可以活在现代世界的” 。 九歌的舞台就是载体,容纳了远古与未来。参考文献:蒋勋 九歌:诸神复活 中国文联出版社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