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 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在随使法国记 中记述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该史料( ) A是研究巴黎公社的第一手史料,观点正确可信 B有助于国人第一时间了解巴黎公社,促进中法交流C从中国立场和角度,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教训D受囿于目击者的身份,未能理解巴黎公社性质2、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 74 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 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3、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依据应该包含苏维埃政权A颁布了土地法令 B推翻了末代沙皇C颁布了和平法令 D推翻了临时政府4、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样式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C二月革命的爆发 D十月革命的胜利5、 1917 年 4 月 17 日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中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为此,他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的任务是 ( )A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C没收垄断资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选举产生苏维埃政府,行使人民民主权利6、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7、某同学在自学“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 A0 个 B1 个 C2 个 D3 个8、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历史的变化,其实质是 A、 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 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 生产关系的变革 9、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提到:“美国采取措施以强化受到苏联侵略或共产党颠覆威胁的国家,这也就是保护美国的安全它就是保护自由!”为此,美国首先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C发动局部“热战” D成立北约组织10、20 世纪 60 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价正确的是A它当时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它不和美苏大国结盟,只和发展中国家结盟B20 世纪 70 年代它已和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C它已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有力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D中国已成为其重要成员国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西欧所做出的努力包括接受马歇尔计划 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欧洲共同体 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A B C D12、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 G20 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 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B.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D. 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13、下列材料能反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是 A诗经描述“千耦其耘”B白居易朱陈村描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C汉书食货志记载“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D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授田者,名为雇工。”14、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下列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工具和技术发明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15、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16、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17、苏轼曾论述:“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A官府减轻农民负担 B地主致力民间赈济C产生租佃经营方式 D租佃关系日益发展18、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铁犁牛耕的使用 土地逐步私有化租佃经营方式盛行 农业生产家庭化A B C D19、马克思指出:“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他们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马克思反对皇权主义 B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C小农人数众多却互不来往 D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20、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何即萧何。编者注)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表明,在汉代( )A买田置地是藏富传家的重要手段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勤俭节约是为官执政的行为准则 D土地兼并现象尚不普遍21、汉书食货志认为“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其反映的主要经济思想是A农商并重 B民为邦本 C休养生息 D重农抑商22、明清(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转型”的表现是A工业文明逐渐确立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C内阁制具备了近代政体的基本特征D批判性进步思潮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23、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表明明朝政府 A重视商品市场管理 B限制对外贸易发展C保障农民生活水平 D固守重农抑商传统24、史学家戴逸指出“18 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有西方国家侵华,掠夺金银、原材料 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遏制了经济活力 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文化专制,理学僵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A B C D 25、徐峰在试论近代江南市镇的城市化中认为: “湖州府所辖的乌青镇,明朝时除了四条主干大街外,另有街巷 58 条。镇中工商业(蚕丝、冶炼、编织、磨坊、染坊、造船、杂货等产业)发达。清末,乌青镇街 巷规模有了明显扩大,新增加了 8 条主干大道,街巷增加了 47 条。”促进这一时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 B市民阶层的壮大C自然经济的瓦解 D商品经济的发展26、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A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B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 C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D.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27、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A追求气势恢宏,浪漫神秘 B体现了日益通俗化的趋势C注重铺陈排比,追求神韵 D适应了早期资产阶级需要28、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29、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B坚持“重农抑商”政策C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D提出“农本商末”观点30、宋代的婚俗中,“娶妻不顾门第,只求资财”的风气盛行,在通婚书上要写明男女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财的表现十分明显。在迎亲之前,男方要送花粉一类的东西“催婚”,女家要用帐幔、被褥之类的装点新房,称为“铺房”。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A婚姻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儒家思想对婚姻的影响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二、非选择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 分)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资本论第 1 卷材料二 唐朝初年,北方中原地区“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旧唐书卷 71材料三 水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凡舟棹灌溉之利,成总而成之。唐六典卷 7凡京畿之内,渠堰陂池之决坏,则下于所由而修复之。每渠及斗门,各置长一人。至于溉田时,乃令节其水之多少,均其灌溉焉。唐六典卷 23材料四 唐朝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个)地区 关内道 河南道 河东道 河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