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胜利一中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模块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第卷 选择题 (每题 2 分,共 48 分)1下图是英国画家约瑟夫赖特创作于十八世纪的油画空气泵里的鸟实验 。画面正中亮色部分描绘了一场实验。一位科学家正在演示气泵的原理,随着空气被抽走,可观察到鹦鹉垂死的挣扎,如果及时将空气再送回,小动物又将得以死而复生。画中使用了戏剧化的灯光效果,每一个人对实验都有不同的回应,整个画面极富张力。这幅画体现了A新古典主义 B理性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2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 19 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中医曾长期领先欧洲医学 B中医对发现阿司匹林具有重要启发作用C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 D近代医学重视通过定性研究而深入本质 3 当代学者刘贵生认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只是文艺复兴在一个落后国家里的微弱回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有共通之处 B作者认为五四运动的影响力有限C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脉相承 D文艺复兴对五四运动具有启迪意义4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D更接近于数量平等5有学者认为:从 1840 年至 1945 年这百年来,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这两个阶段最确切的分界线应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6严复认为, “生民之大要三: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西方政治学家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定民种之高下,未有三者备而民生不优,亦未有三者备而国威不奋者也。 ”“三民思想的提出A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出路 B体现维新派图强标本并治思想C表明资产阶级认识到国家富强之本 D为孙中山三民主义提供了借鉴7对费孝通关于我国某地农村 1936 年和 1981 年的家庭类型的调查表,解读正确的是(注:核心家庭是指一对夫妻和其未婚的子女所构成的生活单位;联合家庭指儿女成婚后继续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单亲家庭指配偶中有一方死亡或者离去,或是父母双亡的未婚儿女;附属家庭是核心家庭之外还包括其他成员。 )A. 不完整家庭减少,家庭结构日趋合理B. 战乱减少,核心家庭成为主要家庭形式C.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单亲家庭减少D. 新中国成立,宗法观念对中国的家庭 结构影响淡化8.顾炎武认为:“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 ”这表明顾炎武A挑战传统儒家思想 B,主张知耻而洁身自好C要求发展民间经济 D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9观察下图,从图中统计数字的变化可得出的结论是我国A教育得到持续发展 B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C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落实 D “科教兴国”战略得以实施10 “哲人们拒绝接受上帝支配世界并任意地决定 人类的命运这种传统的信仰。相反,他们寻找一种与理智的判断相一致的自然宗教,结果产生了种种根本违背宗教正统观念的东西。 ”这表明该运动A传播了自由、平等观念 B促进了宗教改革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11. 达尔文的进化论遭到了宗教界人士的激烈反对 ,却得到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大力欢迎,其实质反映了A. 自由竞争的需要 B. 议会改革的需要 C.信仰自由的需要 D. 社会转型的需要12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 ”材料突出表明A.雅典的公民政治促 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C雄辩的言辞是取得政治地位的重要手段 D. 雅典公民积极参与城邦事务13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 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 ”这一言论说明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C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D理性主义是至高无上的权威 14.下列各项为古代中国“学在官府”现象的演变,次序正确的是15. 1898 年光绪帝颁布上谕:乡试第一场试 ;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经济特科之设,朝廷原期取英才,以备贤良之选,非为幸进之途开营谋之路。这反映了科举考试A. 不适应时代潮流,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B. 没有背弃以儒家经典为主的导向C. 光绪皇帝要废科举,提倡西学 D新增外国政治和经济学科等考试内容16.洪武六年(1373 年)十二月朱元璋下令:“府州县止存大寺观一所,并其徒而处之,择有戒行者领其事。若请给度牒(由官方颁发出家僧侣得度之证明书) ,必考试,精通经典者方许。 ”这一措施有利于A强化对百姓思想控制 B丰富科举考试内容 C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D加快佛教势力扩张17汉武帝时重用酷吏,对称霸一方、妨碍政令统一的地方豪 强进行打击,下令把他们迁往关中,就近监视,以达到“内实京师,外销奸滑” “不诛而害除”的目的。汉武帝的这一措施主旨在于A为地方百姓除害 B削弱地方势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稳定地方秩序18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说到:“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 ”这表明作者认为西周制度A加强了中央权力 B削弱了贵族特权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装订线C稳固了统治秩序 D奠定了大一统格局19冯金朋在公民社会的起源: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说:“在他们看来,抽签的整个过程,神都在显示着他的作用,抽签的结果是神意的表达,他们必须执行。古希腊人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 ”这表明A古希腊神权思想有重要影响 B抽签为公民参政提供了均等机会C城邦公职向全体平民 开放 D抽签带有强烈的寡头政治色彩20 诗大雅板载:“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大宗:周王同姓的宗族。翰:栋梁。怀德:有好的德行。宗子:周王的嫡子。 )以下对材料中“宗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祭祀祖先特权 B在自己领地内是大宗C政治上拥有特权 D要为周王镇守疆土21梁启超在 1902 年前后,先后撰成张骞、班超、赵武灵王、郑和等人的小传;1904年,又采集春秋战国到汉初这段时间中, “我先民之武德,足为后世子孙模范者”凡七十八人,编纂成中国之武士道一书,作为学校的教科书。梁启超的主要目的是A进行爱国宣传 B宣传救亡思想 C提倡民族革命 D宣扬民族主义22唐太宗命高士廉以“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的原则,重订氏族志 , “凡二百及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 ,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 氏族志的编订A反映了封建专制皇权的强化 B凸显了儒家思想的尊卑等级C进一步压抑了世家大族势力 D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23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分,形成了“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的局面。这反映了 A官僚体系的成熟 B科举制度的完善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行政效率的降低24.在 18 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 。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 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A.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C.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D.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胜利一中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模块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命题人:李加文 25 26 27 28 总分第卷 非选择题 (共 52 分) 25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道德家们将中国人描绘为一个大家庭,他们的家庭价值观念延伸到社会领域。像朝廷一样,中国的家庭也是等级森严、父权至上和专断独裁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并且将家庭的领导地位传给长子。国家将对祖先的崇敬作为儒家礼教的内容加以推广,子女的孝道是家庭价值的基石。中国家庭的社会,据推测,已扩展成一个父系血缘群体,如宗族。在家庭内部,儒家的道德标准是妇女要服从男子的权威。中国的父母们重男轻女,女孩被家庭看作社会和经济的负担。明清两朝,加在女性身上的父权权威大概比中国任何时期都要严厉。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近代学校的创办实际上表明政府已经取代家庭承担教育的责任。因此,当国家干涉家庭关系时,家族社会的政治支撑也就土崩瓦解了。在晚清和早期共和时代的新法其中,已承认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男女平等、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等。外国商品的涌入和 1895 年以后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生产方面享有特权,给国内手工业和农业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被剥夺饭-碗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离开家乡进城谋生,同时也摆脱了家族和家庭对他们的控制,旧的家庭关系瓦解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家庭关系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试析为什么明清两朝“加在女性身上的父权权威大概比中国任何时期都要严厉”?(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晚滴家族社会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 (10 分)(3)近代家族关系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现代化模式的什么特点?(3 分)26 (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后,佛教东来,开异族文化侵入之端。五胡乱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