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1,知识定位,知识结构,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2,时空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3,宏观综合,1.关于小农经济的认识 (1)产生的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主要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4,(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有利因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 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 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 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 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 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 利于农业发展的精耕细作。封建政府为保证财 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5,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 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 弱。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这就严重地阻碍了农业 的扩大再生产。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 重及社会的动荡(赋税沉重,甚至收泰半之赋;徭 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严重的自然灾害。 (4)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 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 济基础。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 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6,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显著特征与商业发展的特点 (1)手工业发展的显著特征 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行业,有的则是由某个行业演变分化成的新部门。 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其动力主要来自手工业工人的经验以及对手工业的充足投入。 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从经营的方式来说,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明代中叶以后,城市手工业生产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7,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随着经 济重心南移,不少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 产地,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 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 受到农业生产的影响。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 形态并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8,(2)商业发展的特点 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同时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 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水平。 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城市逐步增多,城 市的商业性和经济功能逐步加强。 在明前期对外贸易兴盛,特别是以丝绸之路和 “陶瓷之路”为主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并促成了 沿途商业城市的兴盛。,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9,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出现实力雄厚的大 商帮,如徽商、晋商等。 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 代经济的主导地位。,3.中国古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我国封建社会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牢固结合。 农民的家庭手工业主要是自给性的生产,它的发展 起着巩固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和维护封建制度 的作用。尽管家庭手工业中自用有余的一部分产品 也进入市场,但仍然是副业性质,还不是完全意义 上的小商品生产。这对独立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 来说,是一种限制力量。,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10,(2)封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在清朝具体表现为对 内实行重农抑商,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加上 沉重的封建赋税剥削,导致小农贫困化商品经济难 以发展。财富的积累、社会生产的扩大都十分困难。 (3)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逐渐形成地主、商 人、高利贷者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在这种剥削体 系中,地主、商人和放贷者往往互相转化,很少投 资于手工业。,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11,备课资讯 一、新材料 新视角 1.“赞成162票;反对0票;弃权1票。”“通过!”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2005年12 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 议经表决决定,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六 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 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意味着9亿中国农民从 2006年第一天起,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 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 新华网 解读 当今废除农业税是为彻底减轻农民负担,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本材料可联系春秋鲁国实行初税亩的史实联系 命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12,2.邓小平在1980年曾深刻地指出:“现在任何国 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 这个苦头我们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如果 从明朝中叶算起来,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 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 知。” 解读 本材料前半句突出从现实发展中改革开 放的重要性;后半句可用来对闭关政策的评价, 一要从暂时延缓了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侵略, 二要从造成统治阶级愚昧无知,使中国近代不 断受到侵略两方面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13,3.如果采用重农抑商政策,则王朝寿命可能长达 二三百年,相应地,资本积累周期将放长,积 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 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商行的伍秉槛拥 有资本达2 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 入的一半。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 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 000万两白银,晋商、 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 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解读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 用为主,明清时期以消极作用为主。本史料开 始一句可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方面来 思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14,4.广东之为铁冶于利固肥。凡韶、惠等处, 系无主官山,产出铁矿,先年节被本土无籍流 徒,每年于秋收之际,纠集凶徒,百千成群, 越境前来,分布各处山铜(洞),创察住扎。 每山起炉,少则五六座,多则一二十座。每炉 聚二三百人,在山掘矿,煽铁取利。山主、矿 主利其租税,地鬼总小甲利其常例,土脚小民 利其雇募。嘉靖广志通志初稿卷三十 解读 这段史料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广东的冶 铁业中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 主义萌芽性质的生产关系。,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15,二、教学精彩片断 1.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政策的比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1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17,2.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18,1.中国古代农具的改造 人教版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人民版 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它可以根据实 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岳麓版 唐代,在长江下游一代已经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 东犁)。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 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 定型。,三、教材细节对比,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19,2.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发展 人教版 春秋战国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鼓励。 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 晋南北朝时曾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 展。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 发展。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 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 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20,人民版 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作“匠户”。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 岳麓版 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在曲折中发展,规模日益扩大,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成分。明代中叶以后更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21,3.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 人教版 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 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人民版 历代王朝推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使社会经济 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 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岳麓版 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大势, 依然坚持抑商政策。统治者严格限制商人活 动, 重征商税,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返回,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