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 年 2 月历史必修三好题收集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 1 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辽宁省铁岭六校 2011 届第二次联考)18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ks5uK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在战国时期提出民本思想的思想家是孟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宁夏银川一中 2011 届第五次月考)28稷下学宫(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至齐王建时衰弱)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也是我国最早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关于稷下学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来源 ks5u 网A稷下学宫具有政府的咨询参议机构的性质B当时云集稷下的主要学者有孟子、荀子等C文学游说之士在此相互切磋驳难,形成了当时思想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D培养出了诸如孔子、董仲舒等儒学大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中的。由稷下学宫存在的时间“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 ,而孔子属于春秋末时期的人,由此可推断出 D 项是错误的,ABC 均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 2011 届联考)20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 6公元前 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 “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解析:A。此题考查的是对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公元前 6公元前 3 世纪”和所学史实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二孔子和早期儒学(山东省潍坊市 2011 届质检)21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解析】材料“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大意是:世道混乱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这种现象是孔子十分反对的,在政治追求中,他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克己复礼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周礼。(广东汕头市2011届监测)13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解析】根据所学 ABCD 四项说法都符合孔子思想特点。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孔子重视美术、戏曲演出、改良戏曲、音乐会等对人教育的影响,据此可以联系到孔子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本题选 C 项。(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 2011 届联考)21“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日五礼二日六乐,三日五射,四日五御(驭),五日六书,六日九数。”这一思想主张出自(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解析:B。此题考查的是对儒家教育教学思想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礼、乐、射、御、书、数是儒家教学科目。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 2011 届联考)19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对孔子核心思想主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是僭越行为,违背了西周初期的礼乐制度,孔子主张恢复周礼即克己复礼。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来源 ks5u 网(辽宁沈阳市市重点联合体期考)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人之初,性本善 B “民贵君轻” ,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解析:B。此题考查的是对百家争鸣思想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秦朝因暴政而亡,如家讲究仁政,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辽宁沈阳市市重点联合体期考)2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荀子解析:D。此题考查的是对荀子思想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礼仪化之与起法治之”和所学史实正好与荀子主张儒法兼施不谋而合。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来源 ks5u 网(辽宁省丹东市 2011 届第二次联考)3、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 ,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仁”和“礼”的理解能力, “仁者爱人”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克己复礼”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两者都崇尚秩序,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河南省郑州市 2011 届预测)2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思想家 思想主张来源 ks5uks5uK孔子 “仁者爱人” 、 “为政以德” 、 “有教无类”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制天命而用之”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解析】三位思想家都是早期儒家学派著名代表,对材料分析,材料中孔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有仁、德治、教育主张;孟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是民贵君轻、仁政;荀子主张君民的舟水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三位思想家共同的思想应该是 C 项“民本思想” ,A 项只有孔子进行阐述,BD 两项三位思想家都没有论及。(安徽省百校论坛 2011 届第三次联考)142010 年 9 月 30 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 ”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A有教无类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解析】根据所学,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了其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思想。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 “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材料中解决外来工子女与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正反映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本题选 A 项。其他 BCD 三项与教育公平主张无关。(山东省高密市 2011 届质检)17季路问事鬼神, (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A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 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C人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 D积极宣传朴素唯物主义解析:B。本题考察中国古代主流思想。这段对话体现了孔子和儒家学说的精华之一: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其中:“未知生,焉知死?”的意思就是:活人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活着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人还没有弄懂,哪有时间去研究死人的事情和该为死人做些什么?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 2011 届联考)28.(12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材料二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荀子材料三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中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 (4 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子和荀子观点区别的理解。根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孟子和荀子主要在人性上: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和政治观点上: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推行仁政;荀子统治者应该礼法并重存在差异。答案: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统治者应该推行仁政;(2 分)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统治者应该礼法并重。 (2 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共同之处。 (2 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共同之处的理解。根据材料二、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直接归纳为:都认为人性有追求个人私利的一面;主张通过法律对人性加以约束、引导。 。答案:同:都认为人性有追求个人私利的一面;主张通过法律对人性加以约束、引导。(2 分)(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和治理国家、规范社会的见解。 (6 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人性的看法和治理国家、规范社会的见解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应该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认识:人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追求私利(自私)一面;见解:通过教化宏扬善良、人道,使人向善;通过法制去恶从善,保护公众利益。 (认识、主张只从一方面作答最多)答案:认识:人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追求私利(自私)一面;(2 分)见解:通过教化宏扬善良、人道,使人向善;(2 分)通过法制去恶从善,保护公众利益。(2 分)(认识、主张只从一方面作答最多 3 分)三道家和法家(深圳市高中2011届第三次测试)20老子和孔子的主张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主要是A用政治变革代替军事战争 B用古代的治国方法或模式解决现实的问题C承认矛盾的存在但力求回避矛盾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