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 24下载文档可编辑 伤寒论考试重点全面总结(皓月) 一,问答: 1、伤寒提纲六大纲领及其病机。 1 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机:外邪袭表,营卫不和。 2 阳明病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病机:燥热亢盛,正邪剧烈相争。 3 少阳病脉证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病机:邪犯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致胆 火内郁,枢机不利。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障碍或三焦的决读失权。 4 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 必胸下结硬。) 病机:脾阳虚弱,寒湿内盛。 5 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病机:全身气血虚衰。 6 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下之利不止。 病机:阴阳错杂,虚风内动。 2 简述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证的主要脉证、病机和治法。(简述太阳病伤寒、中风的 鉴别要点。) 太阳中风 主症:发热风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汗出卫阳不固,营 阴失守。恶风寒邪扰卫阳,卫阳失其温煦。鼻鸣肺合皮毛,开窍于鼻,皮 毛受邪,肺窍不利。干呕胃为卫之源,表气失和,卫病干胃,胃气上逆。病机: 风邪袭表,卫强营弱。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要桂枝汤) 太阳伤寒 主症: 2 / 24下载文档可编辑 头痛、发热、恶风寒邪伤于肌表。身疼体痛骨节疼痛寒凝经脉,经气不利。 无汗寒性收引,汗孔闭塞。喘肺合皮毛,表闭则肺气不宣。病机:寒邪袭 表,卫阳郁遏,营阴郁滞。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要麻黄汤) 。 3、猪苓汤与五苓散区别? 证型病因病机证侯治则方药鉴别要点 五苓 散证 膀胱气 化失职 表邪入腑, 水蓄下焦 发热、 口渴、 小便 不利、 脉浮 烦渴、饮不解 渴,水入即 吐, 兼有表证 利 水 通阳化 气兼解 表邪 猪 苓 茯 苓 泽 泻 桂枝 白术 尚有表邪水 蓄下焦津液 未伤 猪苓 汤证 阳明病下后 伤津,水热 结于下焦 心烦不得眠, 咳而呕渴,发 热不恶寒 养阴清 热 阿胶 滑石 阴虚有热水 热互结津液 不足 五苓散猪苓汤病机及治法特点比较。 脉浮:表未解,阳浮而阴弱,其脉必浮而无力。里热外蒸,必浮而有力。发热: 汗随热泄,其热较轻,只是微热。里热外蒸,其热较重。渴:三焦膀胱功能失 职而正津不布,故见消渴、水逆。热结水停,较五苓散之渴程度轻,饮后可缓解, 无吐。小便不利:三焦阳虚,气化失司,小便必清。下焦水热郁结,小便必赤。 治疗:泽泻配茯苓猪苓利水通阳,白术健脾散水,桂枝温阳化气行水,表里同治。 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滑石阿胶清热利窍,育阴行水使湿热下泄。 4、结胸三症? 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是大结胸证的三个典型脉症。 因被医家称为“结胸三症“ 5 何为坏病?其治疗原则。 坏病指因为失治误治使病情恶化,证侯错综复杂,难以用六经证侯称其名者。治疗 原则是: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临床意义:是辨证论治的原则) 3 / 24下载文档可编辑 6、三阳经头痛有何不同 ? 1 太阳病头痛重在后枕部, 发热与恶寒并见, 且见脉浮。乃风寒郁滞,太阳经气不利, 疼痛有紧束感, 2 阳明病头痛重在前额,多但热不寒,其脉多洪大滑数。乃阳明里热循经,经气郁滞 呈胀痛。 3 少阳病头痛则以两侧为主,且往来寒热,其脉多弦。乃少阳经气不利,郁火循经上 犯。 7、如何鉴别太阳蓄水证与蓄血证? 8 试述真武汤证与附子汤证的证治异同。 同:均为少阴阳虚,水湿为患。均用茯苓、白术、附子、芍药。 真武汤 主治太阳误汗致少阴阳虚,阳虚水泛证,以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目闰动, 振振欲擗地为主症,方中有炮附子辛热壮肾阳,白术燥湿健脾,生姜宣散佐附子助 阳,茯苓淡渗佐白术健脾,芍药活血脉,利小便,不用人参。 附子汤 主治少阴病阳虚寒湿身痛证,以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口中和, 其背恶寒为主证。辨证要点是口中和,背恶寒。方中炮附子温经回阳,去湿止痛, 配人参温补元阳,扶正祛邪,配白术温补脾阳,化湿止痛,佐茯苓健脾利湿,佐芍 证型病机证侯治法方剂特点 蓄水证 太阳 之邪 不解 循经 入里 邪与水合,病 在气分,膀胱 气化不利 口渴、发热、脉浮、 小便不利、少腹里急 通阳 化气 利水 五苓散 与水结重在通阳 气机不利利水 蓄血证 邪入里化热与 瘀血结于下焦 病在血分 其人入狂、小便自 利、少腹急结或硬 满、脉沉、舌质红绛 及有瘀点 活血 化瘀 桃核承 气汤 热与血结,经脉 不畅 重在泻热逐瘀 4 / 24下载文档可编辑 药通络止痛,共奏补阳化湿,温经止痛之功。 9、根据有关条文,试分析如何鉴别阳明腹满和太阴腹满? 条文(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病因阳明腑实,腑气不通, 气机壅滞,故大实大满之候。属内实腹满,腹痛拒按,大便不通,舌苔黄厚干燥等。 太阴腹满为脾虚寒湿所致,根据条文(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 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从条文中可看出,阳明腹满拒按,大便不通,舌苔黄厚干燥:太阴脾主大腹,中焦 阳虚,寒凝气滞湿阻,气机不畅,脾络不通,则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喜温喜按, 腹部隐痛阵作,喜温喜按。 10、试比较湿热发黄三方的证治。 方名证侯病机治法 茵陈蒿汤但头汗出、身无热、齐颈而止、 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腹微满、 大便不畅或便秘 湿热郁蒸,里实 发黄 泻热利湿,利胆 退黄 栀子柏皮汤发热、身黄、小便不利、或见口 渴、心烦懊恼 湿热郁蒸,发 黄 清热利湿,泻湿 退黄 麻黄连翘赤小 豆汤证 身黄、发热、无汗、身痒、小便 不利、或见恶寒、身疼、脉浮 湿热郁蒸,兼表 证发黄 解表清里,利湿 退黄 11伤寒论中热利三方如何区别运用。 热利方: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黄芩汤。 同:发热、口渴、肛门灼热、大便臭秽、舌红、苔黄、脉数。 异:白头翁汤肝经湿热下迫大肠,及热痢下重,证以里急后重,下利脓血为主。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5 / 24下载文档可编辑 葛根芩连汤挟表而入里,热迫大肠。证以喘而汗出为主,里热下利兼表证。 治以清热止痢兼以透表。 黄芩汤少阳郁火下迫阳明大肠下利,以口苦脉弦为主,少阳阳明合利 治以清热止利,泻少阳胆火。 12、试比较寒热错杂痞证证治。 同:脾胃不和,寒热错杂,气机痞塞,证都有心下痞满、呕吐、肠鸣下利, 药物配伍均用寒温并用,功补兼施。 异:半夏泻心汤心下痞满、呕吐下利、误下后脾胃伤,邪热内陷,寒热错杂于 中焦。 生姜泻心汤心下痞满、干意食臭,肋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为特点,内有水饮, 兼食滞,重用生姜温阳化饮。 甘草泻心汤 -多次误下,痞利俱甚,中阳受损,水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用 甘草温补中阳。 13、太阴腹痛的证治有哪些? 1。腹满时痛脾阳受损,营卫失和桂枝加芍药汤方。 2。大实痛脾伤气滞,伤络较甚桂枝加大黄汤。 3。腹中急痛经脉受邪,气血亏虚小建中汤方。 4 腹痛吐利脾脏受邪,阳虚寒凝理中汤方。 14、试述桂枝人参汤证的病机、主证及方药。 病机:中焦虚寒,太阳犯表。 主证:心下痞硬,下利不止,伴表证发热恶寒头痛下利稀塘,小便清白,口淡不渴 等。 治法:温中解表。 方药:理中汤加桂枝。 6 / 24下载文档可编辑 15、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附子泻心汤证证侯、病机有何不同?二方煎服法有何特点 及临床意义? (大黄黄连泻心汤热痞证包括哪两个方证?两者有何异同) 。 大黄黄连泻心汤。 证侯:心下痞,伴口渴心烦,小便赤,舌红,苔黄等热象。 病机:邪热郁于中焦。 煎服法:将大黄、黄连用煮沸的水浸泡三到五分钟,取其汁分再服。 临床意义:意在取其气之轻扬,不欲其味之重浊,使之利于清无形之热而不在泻有 形之邪。 附子泻心汤。 证侯:心下痞闷不适,伴身热、口渴、心烦、尿赤、脉数,在此基础上复有恶寒, 汗出,卫阳不足之证。 病机:邪热郁于中焦(热痞)兼表阳虚。 煎服法:附子别煮取汁,三黄(黄芩、黄连、大黄)用煮沸之水浸泡三、五分钟, 取两者汁混合分服。 临床意义:三黄沸水浸泡取汁,取其气之轻扬以泄热消痞,炮附子另煎去汁,则辛 热醇厚之性,尽收其中,以利温经复阳。 热痞证包括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和附子泻心汤证。两者虽同属热痞,但大黄黄连泻 心汤证病机仅为胃热气滞,其主证是心下痞,按之濡与里热证如心烦、口渴、小便 黄赤等组成。治以泻热消痞。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方中大黄泻热和胃,黄连泻心 胃之火,黄芩泻中焦实火。并用麻沸汤渍,取其气之轻扬,以清上部无形之热。与 之相比,附子泻心汤证病机为胃热气滞,兼有卫阳不固。主证除热痞之心下痞,按 之濡,心烦口渴等证外,又见卫阳不固之恶寒汗出。治以泻热消痞,扶阳固表。方 用附子泻心汤。方用大黄、黄连、黄芩以沸水浸渍少顷,取其气以清上部之邪热, 7 / 24下载文档可编辑 附子别煮取汁以扶阳固表。 16、苓桂术甘汤证与真武汤证均为阳虚水停证,二者有何异同? 同:均为水饮为患,而见头眩,脉沉。 异:苓桂术甘汤证主要是脾阳虚,水停中焦,病情轻,水气上冲而致心下逆满、气 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真武汤证实少阳阳虚水冷,水停下焦,病情重,轻者仅见四肢重痛,重者可见四肢 浮肿,症见发热,心下悸,头眩。重者还可出现水饮横流四溢,遍及全身上下,症 见腹痛,自下利手足厥冷。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或咳或呕或小便不利等。 17、简述炙甘草汤证的主要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及煎药治。 主要证侯:脉结代,心动悸。病机:气血两虚,脉道不充。 治法:滋阴养血,通阳复脉。 方药:甘草 4、生姜 3、人参 2、生地黄 1 斤、桂枝 3、阿胶 2、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 三十枚。 煎药法:以清酒七升先煮八味,去渣纳阿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18 小青龙汤证为何有“或渴” 、 “不渴” 、 “服汤已渴”三种表现 ? 小青龙汤证出现或渴是饮停影响气化,津液不能上承。不渴为水饮内停本象,未影 响气化。服汤已渴是指停饮之证,服小青龙汤后,温化之余,上焦津液一时不足, 故见口渴,随之停饮得化,气机畅通,水津四布,口渴必除。小青龙汤证中有“不 渴” “或渴” “服汤已渴”其病机如何? “或渴”因水饮内停,正津不布“不渴”则因水饮未阻遏正津上达“服汤已渴”属 水饮初化,津液一时不足,可有短暂口渴,这种口渴是水饮得温化,病向愈之征, 并非伤津,勿需治疗。 19 心阳虚共有 5 证。 心阳虚心悸证:发汗过多,其人叉手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其治法是温通心 阳。方用桂枝甘草汤(桂枝、炙甘草) 。 心阳虚烦躁证:方药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 8 / 24下载文档可编辑 心阳虚惊狂证:方药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炙甘草、生姜、 大枣、牡蛎、蜀漆、龙骨) 心阳虚奔豚证:方药为桂枝加桂汤(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 心阳虚欲作奔豚证:方药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 20 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症和病机是什么? 。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症是:发热,大汗出,舌上燥而口渴甚,伴见时时恶风,背 微恶寒,脉洪大。病机是:邪热炽盛,津气两伤。 21、简述三阳病证发热的特征。 太阳病发热,一般是发热程度与恶寒程度成正比,就是发热越多恶寒越重、 发热越少恶寒越 少阳病发热则发热多而恶寒恶寒少,或是往来寒热阳明病发热就干脆不恶寒了,反恶热, 还怕热喜凉。 22 何谓水逆证,其产生病机是什么,如何治疗? 水逆是指饮邪内停,气不化津,以致口渴引饮,饮入即吐的一种证侯,是蓄水重证 的表现。其病机为水蓄膀胱,气化不利,水邪至下向上逆于胃,胃失和降,随入随 吐,故出现水入即吐。治法:化气行水,兼以解表。方药:五苓散。猪苓、泽泻、 白术、茯苓、桂枝。 23 桂枝人参汤、葛根汤、葛根芩连汤、黄芩汤均治下利,如何区别运用 桂枝人参汤 温中解表,主治太阳病误下数次,表证不解,反伤脾阳,脾气虚寒,下 利不止,心下痞硬之证。 葛根汤 解表止利,主治太阳表邪不解,内迫阳明下利,属表里同病但以表证为主者。 葛根芩连汤 表里双解,清热止利,主治表证未解,挟表热的热利,因邪热下迫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