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 B ) A、 环境影响报告书 B、 环境影响报告表 C、 环境影响分析表 D、 环境影响登记表 2. 禁止从事旅游、游泳活动的最低限度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是( A ) A、 一级保护区 B、 二级保护区 C、 三级保护区 D、 四级保护区 3. 建设单位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征求建设项目( D )A、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B、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C、所在行政区域公众的意见 D、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4.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 D )A.限期治理制度 B.排污许可制度 C.浓度控制制度 D.总量控制制度5.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的规定是( B )A.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B.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C.经海关同意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D.可以在向环保部门缴纳预防危险费后过境转移危险废物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不包括( A ) A、建设项目主体工程 B、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C、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备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D、各项生态保护设施;7. 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 B ) A、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 B、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C、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 D、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或调查表8. 违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 D )A.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 B.缴纳超标排污费 C.停产整顿 D.限期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处以罚款9. 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其批准单位应当是当地( A ) A.公安部门 B.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卫生部门 D.人民政府10.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 D )规定,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活动。 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 B、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C、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D、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11. 工程分析应以( D)为重点,并不可忽略污染物的不正常排放。A污染源分析 B物料平衡 C工艺过程 D污染物排放12. 某项目大气污染源距离厂界500 m,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为20%,最远影响距离为300 m,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应为(C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二级或三级13. 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是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 C)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A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近影响范围 B各污染物的最小影响程度和最近影响范围 C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 D各污染物的最小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14. 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监测点布置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D )、( )、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 A60,240 B120,240 C60,180 D90,18015. 某类污水污染物类型为1,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为6,这类污水水质程度属于(C )。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16. 水质调查时,选择水质参数现包括两类:一类是常规水质,它能反映( D) 的一般状况;另一类是特征水质参数,它能代表( )。 A建设项目将来正常生产状况下排放水质,建设项目将来非正常生产中排 放的水质 B建设项目将来正常生产状况下排放水质,水域水质 C水域水质建,设项目将来非正常生产中排放 D水域水质,建设项目将来排放的水质17. 一般情况,水域布设取样断面在拟建排污口上游500 m处应设置一个( C)。 A控制断面 B削减断面 C参考断面 D混合断面 18. 环境噪声监测要求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可选择三种测点条件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对于测点选于一般户外的要求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 )m外测量,距地面高度(B )m以上。 A10,15 B,35,12 C10,12 D3 51 519. 某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1类区,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2 dB(A),此建设项目声环境评价应按( C)开展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一级或二级评价 D三级评价20. 对于工业噪声,一般以(A )为评价量。 A等效连续A声级 BA声级 C声功率级 DA计权声功21. 大气环境评价中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1小时浓度监测值应遵循下列原则:二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应至少获取(D )个小时浓度值,三级每天监测时段,至少获取()个小时浓度值。 A8,5 B5,3 C8,4 D4,422. 某项目位于敏感区,物质危险源属非重大危险源,其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A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23. 目前,通常使用的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法、物料衡算法和( B )。 A专家法 8资料复用法 C参数分析法 D资料调查法24. 一般情况下,环境现状调查应根据建设项目的( A ),结合环境影响要素评价的( ),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应调查的参数。 A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 工作等级 B工程性质 工作等级 C工程规模 工作等级 D工程环境 审批意见25.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 A )进行评价。 A单项质量指数法 B多项质量指数法 C单项标准指数法 D多项标准指数法26. 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30000m3d时,对于小型湖泊水库,一级评价每( D )取样布设一个取样位置。A125 krn2 8153 km2 C1535 km2 D24 krn227.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对有污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转或建有调节池的建设项目,如间断排放污水量小于( A )m3d,可采用有水时监测,监测频次不少于( )次。 A20 2 810 2 C20 3 D10 328. 对于高速公路在进行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时,交通噪声监测应在公路两侧距路肩小于或等于200 m范围内选取至少( C )个有代表性的噪声敏感区域,分别设点监测。 A3 84 C5 D629. 不同废物有不同的安全处置期要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安全处置期和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安全处置期分别为( B )。 A1020年和50年以上 B3040年和l00年以上 C2030年和50年以上D2030年和l00年以上30. 无组织排放的监测频次一般不得少于( B )天,每天3次。 A1 B2 C3 D4二、不定项选择(每题2分):1. 根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将建设项目分为(ABD)个阶段进行工程分析。 A生产运行 B建设过程 C设计阶段 D服务期满后2. 下列选项中属大气一级评价项目点源调查的统计内容的是(BD)。 A排气筒几何高度及出口外径 B烟气出口速度 C毒性较大物质正常排放量 D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3. 下列关于一级评价项目大气质量现状监测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BC)。 A监测点不少于8个 B监测不得少于冬、夏两期 C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 D监测可选取一期不利季节4. 下列选项属于大气三级评价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内容的是(D)。 A一次30 min和24 h取样时间最大地面浓度 B. 一次30 min和24 h取样时间最大地面浓度出现位置 C评价区季、年长期平均浓度分布图 D可不进行预测5. 水环境影响预测中,拟建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应根据(ACD)筛选和确定。 A工程分析 B环境敏感点 C评价等级 D当地的环保要求6当河流面形状为矩形或相似于矩形时,下列关于取样垂线的布设说法正确的是(ABC)。 A小河设置一条取样垂线 B河宽小于50 m的大、中河设置两条取样垂线 C河宽大于50 m的大、中河设置三条垂线 D特大河取样断面上的垂线数应适当增加,而且主流线两侧的垂线数目不 必相等,拟设置排污口一侧可以少一些7. 下列情况需要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一级工作的是(BD)。 A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GB 3096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或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B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GB 3096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C项目建成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高达8 dB(A)以上D项目建成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高达5 dB(A)以上8. 对危险化学品按(ABD)确定影响评价范围。A危险化学品伤害阈BGBZ 2-200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C危险化学品毒性D敏感区位置9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是(AB)。A总铅 B总镍 C总铝 D总铁10.下列关于新、改扩建项目按年限执行不同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的有关规定正确的说法是(AC)。A以1997年12月31日之前和1998年1月1日起为时限B对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规定了不同的限值C对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