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福建省高中学业会考语文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 2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荡漾(yng) 凋(dio)谢 荒芜(w) 隐(yn)隐约约 B.记载(zi) 宽裕(y) 诅(z)咒 平平仄(z)仄 C.点缀(zhu) 精髓(su) 狭(ji)长 谆(chn)谆告诫 D.噩()梦 羞涩(s) 弥(m)补 摇摇欲坠(zhu)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学习论语孟子等文化经典是为了提升同学们的文化 。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插艾蒲,吃粽子,祭屈原”,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 。 A.品味 传承 B.品位 传统 C.品味 传统 D.品位 传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福建省教育厅今年5月27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初中校坚持不懈地开展治理初中辍学工作,完善和落实“控辍保学”的管理制度。 B“咱们有新图书啦!”晋安区西园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欢呼着,奔走相告,一本本崭新的图书让他们爱不释手。 C在“首届中国安溪铁观音制茶师”大赛中,安溪虎邱镇湖西村选手林永胜从32位制茶高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 D“歼-10表演机首次装备给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并将亮相空军建军60周年庆典”的消息不翼而飞,引起了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极大关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乌鸦能够会用工具的趣事已广为流传,在使用工具上乌鸦不亚于猩猩。 B中影集团投资拍摄的建国大业,以超强的演员阵容引起了大量关注的目光。 C由于他长期沉迷网络游戏,成绩成倍下降,家长束手无策。 D每逢佳节临近,出门在外的人无论离家多远也总想回家过节。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汉语“新词”漫议雷 颐 在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中,语言从来就是变动不居的。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的,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同样,“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少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成为“普通话”,只因为北京处在政治文化中心。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因为上海是商埠首开之地,且日渐成为经济中心,总是风气先得。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盯梢”、“出风头”、“寻开心”、“阴阳怪气”等词语,若查书一看,原来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道北上,如“买单”、“搞定”、“生猛”等,已渐渐成为“普通话”。现在用“港台腔”的“耶-!”“哇-!”来表示惊叹,引起了一些尖锐的批评责难。其实,被视为“惊叹”之“正统表达”的“哎哟”也并非古来如此,一成不变。如要“正统”,只能回到不是“噫吁嘻-!”就是“呜呼哀哉-!”的时代。几年前,我就曾撰文,主张不妨用“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淡的心态,来“听取哇声一片”。 万众瞩目的“胡连会”新闻公报就说,“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体认”,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多次出现的“体认”、“愿景”不是立即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了我们的“普通话”吗?事实说明,我们的最高领导人并不拒绝来自台湾的词汇。其实,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普通话”尤其是“简化字”在台亦影响渐强。这恰恰说明,两岸语言在互动中越来越融洽,而不是把彼此的语言视为洪水猛兽而渐行渐远,这实在是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幸事。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统”,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红”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应当说,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5文中加线的“普通话”有特殊的含义,请选出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A指在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的地区首先使用而后在全国迅速流行的语言。 B是以北京地区的方言或流行语为基础的,并已进入语言使用“中心”的现代汉语。 C指那些原来属于上海方言而现在人们早就习以为常的时时脱口而出的词汇。 D已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然后被人们开始熟悉和使用的一些词语或表达方式。 6对“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一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它方言只能蛰居“边缘”。 B“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 C京、沪、粤的某些方言受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得到广泛的认同,但“港台腔”受到不平等的责难。 D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大概是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 7下列选项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在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中,语言存在着“势利”、不完全“平等”的客观现象。 B一种方言能否突破边缘成为“普通话”,与其所在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有密切的联系。 C对于语言的发展演变,不妨采取宽容的态度,不必随意批评责难或痛心疾首。 D为了让语言更富有个性化、自由化,作者主张广泛使用生动、新鲜、丰富的“外来语”。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节选自陈情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除:开除 B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C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慢:怠慢 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 9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但以刘日薄西山”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以供养无主 B臣具以表闻 C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所陈之情,有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还有对祖母刘氏的孝情等。 B文章用委婉曲折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有不事二主之心。 C作者说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是祖母风烛残年,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D文章层层推进,直截了当,情真意切地陈说了自己不能应命的理由第II卷 (非选择题 80分) 四、根据要求答题(共21分)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乡 思李 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上来表现这种情感的?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江山如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4)蜀道之难, 。(李白蜀道难) (5)青,取之于蓝, 。(荀子劝学) 13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6分) (1)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以上文字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其中周郎的“妙计”是什么? 又如何“赔了夫人又折兵”?请简要叙述。 (2)爱斯美拉达死后,加西莫多做了哪些事?最后去了哪里?请简述。(巴黎圣母院) 14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题目(不超过18个字)(4分) 重庆铁路中学高三、初三年级的老师们为了让学生们在升学考试前调整好心态,轻松应对大考,举办了一场“减压盛宴”,魔术、摇滚乐队、搞笑舞应有尽有。 该校几位男老师扎着丝巾,穿着艳丽的长裙,随着自由飞翔的乐曲,扭着发福的腰身,在操场上翩翩起舞,还时不时装出奇异搞怪的表情,让在场的一千多名学生一阵阵狂呼大笑,有的老师自己也禁不住一边跳一边笑。 该校陈校长说:“在这种氛围中疯狂一下,能够让学生释放自己,减轻复习的压力。” 15请补充下面的句子,使句意完整,并能表现出积极的意义。(2分) 生活好似一张网, 。 五、阅读下面文段,分别回答问题(共19分)(一)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这样命苦,怎么姑姑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