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交底 一: 打桩前应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1:认真检查打桩设备各局部的性能,以保证正常运作; 2.除按本规程第 3 章检查所用管桩桩身质量外, 尚应检查管桩的生产日期和蒸养 的 PC 桩应不小于 28d 的龄期方可施打; 3. 根据施工图绘制整个工程的桩位编号图; 4. 由专职测量人员分批或全部测定标出场地上的桩位,其偏差不得大于 20mm; 5.在桩身上划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并按从下至上的顺序标明桩的长度,以 便观察桩的入土深度及记录每米沉桩锤击数。 二: 顺序应综合考虑以下原那么后确定: 1. 根据桩的密集程度及周围构筑物的关系。 A、桩较密集且距周围建构筑物较远、施工场地较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 进展; C、桩较密集且一侧靠近建构筑物时,宜从毗邻建构筑物的一侧开场由 近及远地进展。 2. 根据桩的入土深度,直先长后短。 A、 据管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 B、 据建筑高层与低层的关系,宜先高后低。 三、 桩的施打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第一节管桩起吊就位插入地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 0.5,并宜用长条水 准尺或其他测量仪器校正;必要时,宜拔出重插。 2. 管桩施打过程中,桩锤、桩帽和桩身的中心线应重合。当桩身倾斜率超过 0.8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 行回扳的方法纠偏。 3. 在较厚的粘土、粉质粘土层中施打管桩,不宜采用大流水打桩施工法,宜将 每根桩一次性连续打到底,尽量减少中间休歇时间,且尽可能防止在接近设计深 度时进展接桩。 4. 群桩根底应从中心位置向外施打,承台边缘桩宜待承台内其他打完并重新测 定桩位后再插桩施打。 5. 打桩时应由专职记录员及时准确地填写管桩施工记录表, 并经当班监理人员 或建立单位代表验证签名方可作为有效施工记录。 1. 当管桩需要接长时,其入土局部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 0.51.0m. 2.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导向箍以方便上节桩就位。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 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 2mm. 3. 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外表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 泽。 4. 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 46 点,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撤除导向箍 再分层施焊,施焊宜由两个焊工对称进展。 5. 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二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前方能施焊外一层;焊缝应 饱满连续。 6. 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才可继续锤击,自然冷却时间不宜不于 8min; 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打。 贯入度突变。 桩头混凝土剥落、破碎。 桩身突然倾斜、跑位。 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 桩身回弹曲线不规那么。 1. PC 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 2000,最后 1m 沉桩锤击数不宜超过 250。 2. PHC 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 2500,最后 1m 沉桩锤击数不宜超过 300。 2. 当桩顶打至接近地面需要送桩时,应测出桩的垂直并检查桩顶质量,合格后 立即送桩。 3. 送桩的最后贯入度应参考同一条件的桩时的最后贯入度予以修正。 1. 打桩机应是三点支撑履带自行式或步履式柴油打桩机; 2. 桩端持力层顶面埋深标高应根本一致,且持力层厚度不少于 4m,或持力层上 面有较厚的全风化岩层、硬塑坚硬粘土层或中密密实砂土层; 3. 具有拔出长送桩器的能力。 1. 桩头完好无损; 2. 柴油锤跳动正常; 3. 桩锤、桩帽、送桩器及桩身中心线重合; 4. 桩帽衬垫厚度等正常; 5. 打桩完毕前立即测定。 管桩手锤回弹曲线测绘纸格式见附录 D。 覆盖。 7.管桩根底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7.1 收锤标准 收锤标准应以到达的桩端持力层、最后贯入度或最后 1m 沉桩锤击数为主要控制 指标,其他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选择作为参考指标。 未经试打桩且有应用经历时,最后贯入度可参考本规程附录 C 及 Hilley海利 打桩公式的计算结果等,并综合考虑相近桩基条件的打桩经历后确定。 7.1.4 试打桩应符合以下规定: 1.试打桩的规格、长度及地质条件应有代表性。 2.试打桩应选在地质勘探孔附近。 3.施打条件应与工程桩一致,并应符合本规程 6.4 节的有关规定。 4. 7.2 质量检查 7.2. 1 管桩根底的工程桩成桩质量检查包括桩身垂直度、桩顶标高、桩身质量, 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1。 2.截桩后的桩顶标高允许偏差为10mm。 3. 4.配置封口型桩尖十字型或圆锥型的工程桩桩身质量检查,可采用直观法检 查,即在收锤后立即将低压电灯泡沉入管桩内腔用灯光照射作检查。 项 目 允 许 偏 差mm 柱下单桩 80 单排或双排桩条形桩基 垂直于条形桩基纵向轴的 桩 100 150 平行于条形桩基纵向轴的 桩 承台桩数为 24 根的桩 100 承台桩数为 516 根的桩 周边桩 中间桩 100 d/3 或 150 两者中较大者 承台桩数多于 16 根的桩 周边桩 中间桩 150 d/2 1. 2.静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根本标准?JGJ94 的有关规定,高应 变动测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106 的有关规定。 3.工程桩不宜用作静载试验时的锚拉桩。 4.试桩顶部应采用有效措施加固。 1. 2.施工中实行监理制度; 3.采用收锤回弹曲线测绘纸测定最后贯入度; 4.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岩层; 5.大多数工程桩送桩深度不超过 2.0m.。 地质条件不太复杂的二级管桩根底; 三级管桩根底。 7.3 工程验收 7.3. 1 管桩根底工程验收程序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现场标高根本一致时, 可待全部管桩施打完毕后一次性 验收。 2.当桩顶设计标上下于施工现场标高需要送桩时,在送桩前应进展质量评定;待 全部管桩施打完毕并开挖到设计标高后, 再进展竣工验收, 绘制打桩工程竣工图。 7.4. 2 管桩根底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具备以下文件和资料: 1.桩基设计文件和施工图,包括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通知书等; 2.桩位测量放线图,包括工程基线复核签证单;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4.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包括实施中的变更文件及资料; 5.管桩出厂合格证及管桩技术性能资料产品说明书; 6.打桩施工记录汇总,包括桩位编号图、现场绘制的管桩收锤回弹曲线; 7.打桩工程竣工图; 8.成桩工程竣工图; 9.单桩承载力检测报告; 10.质量事故处理资料。 1、桩机就位: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过程中不发 生倾斜、移动。 2、起吊预制桩:先栓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 附近处,一般不宜超过 30cm,再启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 心, 缓缓放入插下土中, 位置要准确, 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 即可出去索具。 3、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冷垂 12 次,桩入土一定深度,再 使桩垂直稳定。10m 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 以上或打接桩必须 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 0.5%。 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4、打桩: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 1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构造、密集程 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 2打桩顺序 5、接桩: 1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外表上的预埋件应清洁,上 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接变形;焊缝应 连续饱满。 2 接桩时, 一般在距地面 1m 左右时进展, 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 10mm, 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 0.1%桩长。 3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 6、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那么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展送 桩。假设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7、检查验收:每根桩打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 或打至设计标高时,应进展中间验收。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 贯入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