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艺术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创新性应用摘要:创新的思维和开放的表达成为现代设计素描教学中常常探讨的命题。而传统元素的介入是创新性教学思路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基础教学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利用传统器物实用与装饰一体的特点,从意识、主体和表现几方面探索传统艺术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关键词:素描;传统;创新;设计;教学设计素描作为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基础课,通常开设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本课程需要解决三个阶段的问题:观察、认识和分析形体的能力,表达形体的能力,以及实现自由表达的能力。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对事物内在逻辑关系的梳理和表达,因此一般会忽略掉空间、光线、表面质感,甚至色彩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进而呈现出线的特质。画家通过不断的临摹、总结,逐渐理解事物的本质,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符号,在绘画中表达出主观的意象。而西方重实验这种科学精神放到绘画上就表现为对形体结构、色彩、空间、质感、光影等的客观分析和表达。传统素描教学从西方体系而来,注重对事物的客观分析,依循一定的表达规范和程式,甚至是评判标准,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教学模式。而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创新的思维和开放的表达成为教研中常常探讨的命题。目前,设计素描课的课程设计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抛开光影,只表现描绘对象的结构,以更理性的分析代替素描的主观表达,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把素描作为工具,而放弃了素描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优势;另一种方式是为了区别于传统素描课,教师往往会在设计素描的具体教学中增加创意的环节以突出“设计”,而对于完全没有进入到专业学习的新生来说,创意的构思和表达都显得幼稚和粗糙,使得课程的完成效果并不理想,既没有达到设计的目的,也缺乏素描应有的美感。因此,如何避免该课程和之后的图形创意、透视学、效果图等课程内容重复,明确教学目标,这都是设计素描课教学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本文以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基础教学部的具体教学实践为例,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传统艺术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1建立主动学习的创新性思维学习艺术的考生,在模式化的考前集训中学会了很多所谓的方法和技巧,是一年级设计素描课一开始就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总是需要费很大的工夫。因此,我们首先要使学生建立起主动和主观把握画面的主体意识,摒弃目的过于单一的应试思维,使学生了解素描学习的意义所在,明确素描作为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及其对后续课程的基础性作用。这些学生将来要从事设计工作,需要在素描教学中获取不同于传统素描教学的新思维、新眼界。他们在高考集训中习惯了很多程式化的手段和表达,需要打破这种理所当然的惯性思维,灌输新的方法,让他们能够很快用多样的方式欣赏、理解描绘对象,并真正体会到发现和分析的乐趣。让学生发现残缺的、粗朴的美,改变看待周围事物的眼光;发现真实物象和虚拟画面的相互关系,从而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把握画面;发现材料对画面效果的影响,从而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偏好,更加乐意尝试自由表达的乐趣。2成为设计理论知识的有力补充传统素描课的分类通常按描绘对象的不同而分为静物、石膏、人像、人体、风景等。这种分类的局限体现在,教学的关注点在于对象的不同,而容易忽略掉素描的本质以及素描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基础性作用。设计类专业的素描课往往学分较少,在较短时间内,要快速地引领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传统素描描绘对象到万物皆可画的创造性思维。素描课应选择既具有传统素描对象的具象主体,又具有发人深思有意味的形式主体。我院现有的设计类专业,包括视觉传达、环境设计、产品设计,都开设有设计史课程,但通常的设计史是沿用西方设计发展史的思路来讲解的,对传统中国设计、工艺美术史很少提及,据考察,大部分学校都是如此。传统艺术创作是对当时日常生活的提炼和加工,其中的自然、天真、智慧和想象,是引领艺术设计之门的指路灯。因此,作为设计史的有力补充,我们会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主动接触和理解这些民族形态和思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如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唐代金银器,宋明陶瓷等,这些艺术品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于传统冷冰冰的静物,这些凝聚着智慧的物品与观者之间更容易形成互动,引导并帮助同学们进入到设计的状态中来。在基础课程中引入传统元素,相较理论课堂更易让学生深入理解。设计理论课的讲解是被动的,只有真正进入分析、解构,甚至重构这样的实践环节,才能让学生更主动、更深刻地理解传统器物的设计思维,这是一举两得的专题练习。学生在描绘对象的过程中,要求他们对描绘对象进行前期的背景知识收集,并提炼出关键性的描述语句书写在作业上,增强理解。3通过传统元素的应用培养民族自信传统素描教学沿袭西方模式,学生接受的是一整套西方的现实主义绘画的思路,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实用。中国传统艺术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似与不似之间”“因势象形”都天然切合设计思想。传统艺术不只绘画,器物、雕塑、建筑等生活中的艺术也同样体现出民族智慧,是非常现成的素描对象。时间、历史都赋予这些艺术品难以复制的美,而这种美正是深藏于传统艺术中最令人着迷的东西,需要学生细细品味,描绘它们便是最理想的学习过程。常言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民族的”,不只是通过艺术史就能做到的,基础课中的潜移默化同样重要。离开中国传统艺术来谈设计的民族性,很难真正在以后的具体教学中实现。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设计素描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理解并建立自信,进而在以后的设计活动中自觉运用于实践。学生通过描绘和分析,将表面化、符号化的对民族元素的认识深入到对民族性格、思维方式、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等更加广阔和多维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设计中变成自觉,才能在设计作品中真正注入民族的血液,使其成为有根的设计。4尝试开放的表达方式从工具、材料和技法上进行多种开放式的尝试,寻求多样的表达方式。笔者从多年来的素描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一些有用的方法。设计素描,重点还是在素描。素描本身有它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即使是设计素描,也不能脱离素描的根本。作为基础课的设计素描在课时的开设上相对较短,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过多的问题,因此必须明确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笔者认为设计素描不同于传统素描,但也不赞成将素描图形创意化、超现实主义化。因为设计素描作为一年级基础课,其他相关的设计原理课程还没有开设,在这个阶段过分强调夸张、创意,会造成浮躁、空泛的后果,达不到开设课程的目的。在素描探讨教学的环节,尝试放弃传统的写生题材,运用图片资料进行主观表达。画照片并不可怕,描绘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照片没有展现的部分需要学生主动分析理解,甚至是查阅资料,推理出完整的形体。比如我们使用各式各样的汉代铜灯图片,学生只有在理解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分析出灯体外形和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描绘出灯的整体结构形态。这种方法使学生不被表象迷惑,不被对象控制,是使其进入主动学习的有效方式。课堂采用主题练习的方式,在一张作业中着重解决一个问题。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练习观察形体,理解客观对象的空间、形体、结构。我们通过对传统器物艺术中造型结构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在此基础上甚至可以对其做结构的延展、分解和嫁接,完成在二维平面中虚拟造型的设计及其合理性的练习。这是运用观察方法和认识方法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总共安排16个课时,要求对提供的形态各异的紫砂壶做结构分析和快速表现,用传统结构素描的思路,要求学生在大量描绘的基础上,理解形体微妙变化带来的多样的气质变化,并尝试在画纸上做大胆的形体重构、嫁接、位移、添加等有趣的练习。第二阶段,这个阶段重在表达手段的练习,理解虚实、层次、节奏等画面感受。对质感的表达,如玻璃、金属、陶瓷、木材等,要求对肌理、明暗等做细致入微的描绘。不排斥多样的表达方式和选择更丰富的材料媒介,比如使用非传统的纸、布面等,又如淡彩、拓印等表现方法。从细节入手的观察和表达,相对第一阶段的宏观表达来说,更需要学生耐心细致地分析材料对画面效果的影响,体会素描本身的美。我们在这一阶段安排了12个课时的材质互换练习。提供四种不同材质的器物,如紫砂壶、错金银铜犀尊、白陶鬶、兽首玛瑙杯,请学生选择两种器物,忠实描绘对象形态,然后进行表面材质互换。这一练习要求借助多种手段,力求真实表达材质效果。在描绘的过程中体会材质赋予器物的特殊属性。第三个阶段,培养抽象思维,理解情绪、通感等对画面的影响。艺术设计专业不同于纯粹的理工设计类专业,它的专业前提是艺术,因此培养艺术的修养和品位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前期对不同物体质地的表达,让学生能观察和发现普通事物的美,在这一阶段还要能脱离具体物态,欣赏抽象的美。最后能将这种提炼出来的抽象美作为表达元素进行自由创作。这个过程需要学生根据提供的素材,主动取舍并掌控画面。这里的抽象要和设计构成课中纯粹的点线面区分开来,它更多指的是脱离具体对象的主观表达。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设计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表达技巧,循序渐进,为后续课程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5结论综上,我们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引入传统艺术元素,打破常规素描描绘主体,利用传统器物实用和装饰于一体的特点,对其进行分析、描绘、打破、重构等环节的练习,建立起造型设计的基础意识,并通过多种手段对传统器物不同材质的创意表达,完成对画面的主观把控,实现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参考文献1马志明,潘越创新背景下的设计学本科设计素描教学研究J装饰,2019,309(1):124-125.2申大鹏,白羽创意表现素描教学新探J美术大观,2017(9):144-1453吴国荣素描与视觉思维:艺术设计造型能力的训练方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4周至禹设计素描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