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因此过滤后的水一定是软水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D不锈钢虽然是金属材料,但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金属单质2、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生成物不属于空气质量标准监控对象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3、金属是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金属制备的说法错误的是( )A“湿法炼铜”的化学原理可以表示为:Fe+CuSO4FeSO4+CuB电解氯化镁可以制备金属镁,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备铁,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金矿中的金是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物理方法可以制得4、南京理工大学胡丙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 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等微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种单质 B一个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C一个中共有36个质子 D一个中共有36个电子5、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氯化钠B硝酸铵C浓硫酸D氢氧化钠6、现有一包由6.5g锌、5.6g铁、6.4g铜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烘干,测得滤渣中含有三种物质。则滤渣的质量可能是()A49.6gB34.8gC32.7gD18.5g7、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生成物有三种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8、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铕(Eu)是一种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铕属于非金属元素B铕的原子序数是63C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A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2B手于生产氮肥的N2C用于医疗急救的O2D用于飞艇的He10、张亮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张亮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A不变B偏低C偏高D无法判断11、下列事实不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是( )A对着干冷的玻璃吹气,玻璃上出现水雾B寒冷冬天,窗户的玻璃上出现一层冰花C夏天清晨,草上有很多露珠D酥脆饼干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软12、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已完成装置气密性检查)()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其中有错误的实验步骤是ABCD13、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14、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15、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CO2的水溶液使石蕊显红色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使人中毒D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16、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过滤;加过量NaOH溶液;加适量盐酸;加过量Na2CO3溶液;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ABCD17、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ABCD18、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9、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A6.8gB9.6gC8.8gD4.4g20、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如下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填“酸性”或“碱性”)。(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填孔穴序号,下同)。(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_。(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2、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请回答(1) 应称量_ gNaCl,需加水_ mL。(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 ,则应_直到天平平衡。(3)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_g,可得到5%的NaCl溶液。3、小青按如图所示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1)图E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甲烧杯中的物质应是_。(2)小青观察到图C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认为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3)小楚想用紫色石蕊溶液、氧化铜粉末、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进一步确定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名称:a为_,b为_。(2)实验室既可用于制取氧气又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_(填序号);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要收集干燥的CO2,可将含有水蒸气的CO2从装置G的_(填“m”或“n”)端导入,试剂X是_。(3)已知NO难溶于水,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从A-F中选择实验室制取NO的收集装置是_(填序号)。(4)H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选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2、请根据如图提供的实验装置(部分铁架台、铁夹省略),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的仪器名称:_; _。(2)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3)实验室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步骤:点燃酒精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把导气管撤离水面熄灭酒精灯连接仪器,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ABCD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实验室用34克过氧化氢溶液和1克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图。请回答:(1)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_都没有发生变化。(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g。(3)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此问必须要有计算过程)2、将20.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表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散失) 反应时间(s) 0 10 20 30 40 5060 溶液温度() 20.5 20.6 20.7 20.8 20.920.8 20.7(1)当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是_(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精确到0.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D2、C3、C4、D5、B6、B7、C8、A9、A10、D11、A12、D13、B14、B15、D16、D17、B18、C19、C20、C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碱性 2、5 3 2NaOH + H2SO4= Na2SO4+ 2H2O 2、7.5 42.5 往左盘中继续添加氯化钠固体 30 3、浓硫酸 H2SO42NaOH= Na2SO42H2O 氯化钡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酒精灯 长颈漏斗 BD m 浓硫酸 F 防止CO2溶于水 没有2、试管; 集气瓶; A;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C;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B;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质量和化学性质(2)根据图示,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5g-33.4g=1.6g。(3)解:设34g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解得 x=3.4g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1)20.9;(2)36.5%11 / 11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