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妙善学”女子洞经古乐第一部分:概述(字幕)在滇中腹地的杞麓湖畔,有一个被誉为“礼乐名邦”的古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通海县城北临杞麓湖,南枕秀山。杞麓湖属云南三大湖泊之一,秀山也属云南四大名山之一。在历史上是云南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镇。在这个古老的县城里,传承着一支优美的乐曲,这就是被人称为中国活化石的通海女子洞经。通海女子洞经之源可追溯到元朝。据史料记载,元朝蒙古族入滇,将大量的西北地区的军士带到云南并设军事重镇都元帅府于通海县内的曲陀关。至今,在通海县的杞麓湖畔,还生存着蒙古族后裔,现称云南蒙古族。从通海洞经古乐保存的曲牌小桃红的旋律乐句来看,可以从中听到西北民歌三十里铺的音乐旋律,又从曲牌丹凤引的音乐旋律中可以反映出北曲宫廷音乐的情感旋律。古朴典雅,且优美动听的通海洞经音乐,经过 600 多年的有序传承,融儒、释、道思想于一炉;特别将儒家思想的礼乐教化合为一体,把唐诗、宋词填入曲牌之中,音乐反映出了庄严、隆重、典雅的丝竹文乐和经文唱曲。音乐是无国界的,而音乐又是在发展的。到了上世纪的 40 年代,在通海县城有 18 位妙龄少女迷恋上了这种音乐,从此便走上了音乐之路,她们向资深的洞经传人求教,并学到了洞经演奏的程序、规则、礼仪、场景的布置;各种经文唱曲、唱法和文乐演奏拍节情绪;各种拉弦乐、弹拨乐、吹管乐、打击乐的演奏方法和技巧。1947 年初夏,18 位妙龄少女冲破各种束缚,在秀山上首次演奏洞经音乐,赢得观众们的青睐,从此,她们便成立了“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班,一个全由女子组成的洞经乐队便传承到现在。第二部分:杰出价值(字幕)“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的源头是元朝的西北民歌加上北曲的宫廷音乐。到了明朝初期“文昌梓童大洞仙经”经文流传到通海,北方民歌及民间小调配与经文形成了洞经音乐。明朝末年地方名士葛中选创“雅乐社”传授中国古典 音乐,洞经音乐的演奏视野得与扩展拔高,特别音乐的理论水平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妙善学”女子洞经班完整地继承通海历代洞经音乐前辈所创建的一套入会,开经、演奏、赞唱时的礼仪,充分体现了孔孟思想数百年在通海的形成,以及礼仪、民俗民风等都具体反映了“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中。“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所演奏的曲目都是历经通海自明至清,经过许多前辈老艺人整理、创作,改编而成的通海洞经曲牌、其旋律、音型、乐句、乐段的结构都非常严谨,什么曲牌需要突出什么乐器的声音都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女子洞经班也完整地接受了所有曲牌的演奏技巧,表现的情感和风格。到了 1947 年“妙善学”女子洞经班成立,也就成了通海洞经乐社的绝版。2001 年, “妙善学”女子洞经班应邀到北京参加“第四届国际音乐节” ,并上台演奏。引起了京城文化艺术界和新闻媒体的关注,被认为是本世纪的的一件奇事。2002 年,在大理州组织的“中国大理洞经古乐邀请赛”上,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班在比赛中夺得“第一名” 。2002 年,丽江纳西古乐的负责人宣科曾到通海观看女子洞经演奏,称通海的洞经古乐为丽江古乐之源。这说明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一古老的音乐对当地乃至全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第三部分:濒危状况(字幕)通海县洞经古乐演奏有过辉煌的历史,驰名全省。但是面对当今时代变迁和强势文化的冲击,已历经 500 多年历史的通海女子洞经正面临着消亡的危机。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到了今天,老一辈的演奏者大都已经作古,尚在人世的都已年过古稀,力不从心了。通海县“妙善学”女子洞经班,虽不参与私家的丧葬等白事活动,但是,人员状况已是很大的危机。原来的十八位修贞女,目前仅有六位活在人间,其中二位已年过八十,不能出门活动了。另外四位虽带领着一些中年以上的妇女学徒在庙会或秀山公园坚持为群众和游客演奏,且都体弱多病。它们吸收的那些学徒,因时间尚短,还不能独立演奏,急待加强和提高这些人的艺术修养和弹演技巧,同时还要继续招收和培养年轻的新的接班人。另外,还有日常生活的经济问题也在困扰着通海县“妙善学”女子洞经班的生存与发展。第四部分:保护计划(字幕)为了保护这一古老的音乐,通海县于 2005 年制定出台“通海洞经古乐保护政策” ,特别编制“通海县女子洞经音乐保护五年计划” 。【略】注:此申报录像片由本人牵头组织摄制完成。解说词由本人根据县文化馆提供的相关资料而撰写。本项目已于 2008 年被批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